<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郭建荣</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七律 · 踵步儒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题记】值此孝义市孔子学术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忆念儒学情缘,感慨良多,遂赋诗一首,以表祝贺。</span></p><p class="ql-block"> 伯公希孔与希孟,企冀传家亦传风。</p><p class="ql-block"> 雅语侧声儒学会,俗言鴃舌社科丛。</p><p class="ql-block"> 西河古地寻仁义,郭叔杨师步佑诚。</p><p class="ql-block"> 位育中和参天地,箪瓢陋巷赋乡风。</p><p class="ql-block"> 壬寅槐月</p> <p class="ql-block"> 【说明】</p><p class="ql-block"> 1、首联:作者的大伯父、二伯父分别名叫希孔、希孟,历代以耕读传家、儒学传风。</p><p class="ql-block"> 2、颔联:鴃舌,像伯劳鸟鸣一样舌强语謇,方音太重。《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 言作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即在山西省社会科学界从事语言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语文论集》《孝义方言志》《胜溪俗语》等著作,发表了《“苛政”辨析》《孔子的语言思想》等文章。1989年还参加了山西省孔子学术思想研究会,并在该会《孔子思想研究文集》上发表论文。</p> <p class="ql-block"> 3、颈联:孝义古属西河之地,明兵部尚书霍冀故里宣化坊仁义巷流传着邻里让地扩巷的故事(见作者《仁义巷的诗情法意》,《孝义风釆》2020-4)。2010年作者返乡从事法务后,即应邀参加了孝义市孔学会的活动。作者的老师杨如森担任会长,叔父郭锡麟担任顾问,聚集了武国屏、梁镇川、杜汀鹤、侯兆勋、马夏明等乡贤鸿儒。他们以孝义道德学社和五爱学校的创始人、当代吕梁英雄侯佑诚先生为楷模,为文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4、尾联:孝义中阳楼悬有“中和位育”的横匾,该匾在文庙中常跟“与天地参”匾并列,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今年元月2日,作者应邀为文鸣会同仁讲课,事后该会制作了《“中和位育”浅谈》的抖音视频;4月16日,《天下孝义人》予以转载,引起了微友们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颜回居安陋巷,食甘粗淡,贫乐古道,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盛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此句言作者在儒学方面并无多大作为,只是乐于“礼失而求诸野”,多年深入田间地头、乡间陋巷,对方言俗语、儿歌谣谚进行了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乡言研究》《俗语解颐》等著作,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礼俗文化。2015年9月24日,作者应邀在孝义孔学会做了题为《留住乡音乡愁,守望传统文化的》讲座,讲稿在《孝义市孔子学会会刊》(2016-1)发表时,杨如森老师亲自撰写了题为《乡愁》的卷首语予以介绍,后来该文还刊载于山西省社科学界联合会《学术论丛》(2015-6)、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吕梁风》(2017-2)等杂志上。</p>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