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印象欧洲行(二)古老的佛罗伦萨比萨斜塔

沈建林

<p class="ql-block">1、古老的佛罗伦萨</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是托斯卡纳的首府,最早公元前200年曾经是伊特鲁利亚人的一个村落,公元前80年,苏拉消灭了这个村落。公元前60年,凯撒在这里建了一个居住点,用来安置退伍老兵和转业军人,他把营地建在瓦诺河谷的百花丛中,起名为佛罗伦提亚(Florentia),就是“鲜花盛开的村庄”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广场位于阿诺河南岸,市中心以南的小山上,广场用以纪念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其最醒目的就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大卫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不大,却处于小山的制高点,可以俯瞰佛罗伦萨的全景:乔托钟楼、圣百花大教堂穹顶、阿诺河绕城而过、老桥……这些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的美景让人赞叹不已!</p> 俯瞰佛罗伦萨的全景 圣母百花大教堂等 <p class="ql-block">维琪奥桥建于1345年,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老桥是佛罗伦萨著名的地标之一;据说但丁与他的挚爱贝特丽丝就是在这座桥上相遇的,因此维琪奥桥也就被天下人熟识了,所以现在仍有许多情侣在桥的栏杆上锁上同心锁以表真爱。</p> (选自网络)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高点欣赏到了日落时的晚霞,夕阳下矗立在广场中央的大卫青铜像,这几张照片冲击力很强,火烧云作为大卫像的背景真的是太应景了。</p> 这座市政厅,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的府邸;旧宫整个建筑的外部是用粗糙的大小不等的毛石块砌成,没有任何装饰;旧宫高94米四方钟楼上的钟表至今仍走时准确。 欧洲雕塑史上的宝地--佛罗伦萨领主广场。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至今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这里是佛罗伦萨人以及众多游客的聚会地点。 领主广场(选自网络) 这座带有高达94米高塔的哥特式建筑在1298年至1314年建造,最初是在被拆除的乌贝蒂、佛拉伯斯基和其他皇帝派家族的房基地上建起来的。广场南侧有一组重要的精美雕塑作品,其中著名的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切利尼的《帕尔修斯》和博洛尼亚的《海克力斯与伴马人》。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1873年来一直守候在门口左侧,不过现在所见是仿作,原“大卫像”收藏在学院美术馆,这座复制品也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切利尼创作于1545年的“珀尔修斯”。珀尔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神宙斯的儿子,人物姿态真实自然,雕刻技巧纯熟精湛。</p> 切利尼的《帕尔修斯》(选自网络) 著名的喷泉--海神喷泉,由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1563–1565)及其助手设计,16世纪由美第奇出资修建而成;<div><br></div> (选自网络) 尼普顿雕像在八角形喷泉中间,面孔很像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罗伦萨的海上统治权。雕像竖立在八角形喷泉中间高高的底座上,底座装饰着被铁链锁住的神话人物斯库拉和Charybdis。广场上的海神塑像是19世纪的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选自网络) <p class="ql-block">市政厅门口,外墙上的佛罗伦萨市徽,由两只雄健的狮子塑像构成,它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狮子的塑像是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一个家族的族徽为何最终成为今天佛罗伦萨的市徽?这是因为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全力保护和资助下,当时各地的艺术家、名人汇集到佛罗伦萨,</p> <p class="ql-block">领主广场上,矗立着“祖国之父”科西摩一世公爵的青铜雕像纪念碑。他是美第奇家族的早期家长,也是佛罗伦萨国的第一任长官,为家族、为佛罗伦萨、为艺术、为文艺复兴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永远留在这里,潇洒地骑在战马上守护佛罗伦萨。</p> (选自网络) (选自网络) 百花圣母大教堂(又译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是佛罗伦萨市内最高的建筑,更是世界第四大天主教堂,它是整个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性建筑。 (选自网络) (选自网络) 百花大教堂旁边的82公尺高塔,由建筑家乔托于1334年开始建造,外观是一个四角形的柱状塔楼,把粉红、浓绿和奶油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合,和旁边的百花教堂十分和谐,底部还有精致的浮雕。 (选自网络) (选自网络) (选自网络) 圣母百花大教堂正对面的是它的附属建筑——洗礼堂,这个八角形的建筑最著名的是它的金门,虽说是金门,但实际是黄铜材质,历经600多年依然栩栩如生,米开朗基罗称赞它为“天堂之门”。金门上有十幅浮雕均是圣经故事。 洗礼堂(选自网络) 金门,(选自网络) 圣十字教堂始建于1924年,由佛罗伦萨建筑师阿诺尔夫·迪坎比奥设计,现在看到的哥特式正立面是在19世纪但丁百年诞辰之际修建的,立面的左侧矗立着但丁的雕像。不同形状的彩色大理石把宏伟的立面装点的生动活泼,正门顶端有犹太建筑师麦塔斯设计的大卫星图案。 圣十字教堂外景(选自网络) 进入教堂,左边是阿格诺罗•加迪(Agnolo Gaddi)创作的系列壁画(1388-1393年),他的父亲叫塔戴奥.加迪(Taddeo Gaddi),是乔托的主要学生。阿格诺罗•加迪可能是佛罗伦萨最后的继承乔托画风的画家了。右边是乔托在巴迪小堂创作的系列壁画(1320年代)。 圣十字教堂内景(选自网络) 圣十字教堂主礼拜堂的南侧,有两个紧邻的小堂,巴迪小堂(Cappella Bardi)和佩鲁齐小堂(Cappella Peruzzi)。这两个小堂的壁画都出自乔托。 (选自网络) 内部的装饰也出自许多艺术家之手,其中最出名的有走廊右侧多纳泰罗的金色浮雕《圣母领报》、正殿的巴尔迪 礼拜堂内乔托的湿绘壁画《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生》、左侧廊多纳泰罗的《十字架》。 多纳泰罗的金色浮雕《圣母领报》(选自网络) 多纳泰罗的《十字架》(选自网络) 乔托是中世纪具有开拓性的画家,他是13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时被大画家契马布埃发现并收为弟子;在意大利,乔托与但丁一样享有盛誉; 从他开始,意大利的绘画摆脱了拜占庭的宗教气氛,更贴近自然生活。 <p class="ql-block">乔托的湿绘壁画《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生》局部(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凝视但丁故居,古朴的石墙、但丁像,不由不让人佩服但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以及追求梦想的顽强毅力,他以梦幻的文学形式,第一个用意大利俗语谱写了自己想象中的梦想经历《神曲》。</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实在是太古老;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共有40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所宫殿及许许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称。</p> <p class="ql-block">油画作品(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除些之外,还有但丁、伽利略、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等。一个小城聚集、培育了如此众多的世界级大师,令世人刮目相看,在这座古城中随处可见到他们的杰作;如果时间宽余,小住一星期也许可以粗略走一遍。</p> 2、比萨斜塔 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在1173年主持修建的比萨斜塔,因为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倾斜,从动工五六年后,塔身就从第三层开始倾斜,历经二百年才完工,最后保持了东南方向的倾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收录为世界遗产。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198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vi),比萨大教堂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中学物理课本学过的伽利略重力实验(自由落体定律):<div>物理学家伽利略,于1590年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div> <p class="ql-block">由于跟团旅行,二个古老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只是草草地转悠一圈,无法更深入地观赏这些大家名作,好在网络的便利,引用了一些没有拍到的美图,仅供加深回忆,在此对拍摄者深表谢意。</p> <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