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南村社区。创建者邬彬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曾官至刑部主事,加通奉大夫。余荫山房是他辞官回乡后所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前后历时五年,累计耗用白银三万多两,以蒙受祖先福荫之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并称“岭南四大园林”。</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余荫山房景区包括两部分,一是南部的余荫园(旧园区),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二是北部的新拓展部分,即文昌苑(新景区)。上一辑,文昌苑已作介绍,这一辑,重点讲述旧园区余荫园。余荫园内主要有红雨绿云、浣江跨绿廊桥、深柳藏珍三大景观和深柳堂、临池别馆、卧瓢庐、玲珑水榭四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座祠堂,是进入余荫山房旧园区的一个入口。它是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顶门楼,明间门楣上高悬“善言邬公祠”朱底金字横匾,两侧对联为:学传孔道;名列晋卿。这副对联暗指了两个人,一个是邬单,一个是邬臧。两人均为春秋时期人,前者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者为晋国大夫祁盈的家臣。这应该是邬姓后裔最引以为傲的两位颇有知名度的先辈。</p> <p class="ql-block"> 善言邬公祠的第二进包括中堂、左堂和右堂,三堂均面阔三间,硬山顶,前有出廊。</p> <p class="ql-block"> 中堂是邬氏一族年节祭祀和日常议事的地方,堂内所悬匾额为“均安堂”。堂柱上有联:惟孝友乃可传家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犹而介入;舍诗书无以贻后子孙见闻不俗虽中材未至为非耕。上联说的是孝悌,下联讲的是读书,二者兼顾即为邬氏家传。</p> <p class="ql-block"> 左堂门联“乔木发千端岂非一本;长江分万脉终是同源”饱含深情,一定会让万千来访的邬氏后人倍感温暖。堂内布置成客厅模样,以西墙上的西式玻璃花窗为中堂画,上悬“味古香室”匾额,两旁联语“余韵诗声闻隔院;荫凉竹影入虚窗”为藏头联,暗含“余荫”二字。</p> <p class="ql-block"> 右堂门联“珠履三千此夕共谈风月;瑶琴数叠有人来和阳春”用到了一个典故——珠履三千。典出李白《江上赠窦长史》诗的“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句,因此这副对联说的还是迎宾待客。右堂内玻璃花窗前摆了一尊石雕文财神,两侧是一对儿一人多高的石雕大花瓶。</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中堂,是善言邬公祠的第三进,包括后堂和两庑。本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后堂现在辟为家学的模样,正中供奉铜铸孔子立像,但堂内梁柱上的对联“木主妥先灵展拜堂前百世蒸赏长亨祭;金檠腾瑞彩仰瞻宇内万年香火永绵延”还是供奉、祭祀的语境。</p> <p class="ql-block"> 祠堂入口内两旁,都有回廊连接到中堂。</p> <p class="ql-block"> 由善言邬公祠南来,即是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也就是余荫山房最值得一观的地方,首先进入的是“卧瓢庐”。</p> <p class="ql-block"> 卧瓢庐是一个园主人专为宾友憩息而设的小庐舍。庐内所悬篆书“卧瓢庐”匾额由前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秦咢生书写。</p> <p class="ql-block"> 庐中窗户设计别开生面,北面是一排百页窗,既能通风,又能采光。南面是“四季窗”,通过蓝色玻璃的重叠变换,可观赏四季景致。</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视建筑物使用功能,装饰有简有繁,在简朴中显出典雅,繁琐之间却有谐调美感。被视为岭南园林装饰精华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灰塑,广泛用于园林建筑的门头、窗楣、屋脊、墙壁、山墙的装饰中。</p> <p class="ql-block"> 走入一个小天井,迎面是照壁镶通花砖雕;目光穿越满月门,可见灰雕“寿”字花坛。余荫山房四大雕(砖雕、木雕、灰雕和石雕),进门就能见两雕,雕工精湛,尽显古雅之风。</p> <p class="ql-block"> 迈过满月门,拐进冷巷,东侧是“夹墙翠竹”。苏东波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余荫山房园地面积有限,难以大面积种植竹子,园主为此搜肠刮肚,最终想出了一个因地制宜的方法,即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这样一来,既不用占用庭园面积,又能控制它的生长蔓延,且可以阻挡园外的尘嚣,一举三得,如此便形成了景色独特的“夹墙翠竹”。</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条两折曲廊,即达“玲珑水榭”。这是一座地处全园中心地带的建筑,平面呈八边形,矗立水中,八面开窗,环顾一周,周边景色次第入目,故又称八面厅。</p> <p class="ql-block"> 玲珑水榭,以八角形状构图,檐柱间设槛板,上全置隔扇窗,虽然建筑面积不大、玲珑小巧,但八面全是透明窗,在视觉上却通明剔透,谓之“玲珑剔透”。环水而立,故名“水榭”。在玲珑水榭望出每一方向,都能自成一季之景。北面(春景),有一条经过精心设计的春兰幽径。</p> <p class="ql-block"> 东面(秋景),种植郁郁葱葱的丹桂树。每当花开季节的清晨,推窗观景,桂香迎着东升的旭日,沁人心脾。南面(冬景),是几株百年腊梅,为什么种在南面呢?这是为了避北风而便于客人赏梅——腊梅是残冬腊月开花,这个季节,室外必是北风呼啸、霜陈满地。如果这时有朋造访,便可关闭东、西、北三个方向的窗户,单单打开南窗,这样一来,既可避免北风肆虐,又能欣赏到腊梅花盛开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西面(夏景),晚霞斜照在莲池碧水之上,满池金晖,退凉了,红莲静静地舒开,微风送来淡淡的荷香,浣红跨绿廊桥如虹横亘,桥边垂柳倒映,不禁有了身缘江南的恍惚。</p> <p class="ql-block"> 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窗户八面开启,是园主人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启窗向外观赏四周景物,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从玲珑水榭的西窗望出去,是余荫山房的标志性建筑——浣红跨绿廊桥,一座单拱小桥;桥很小,但廊、亭、栏具备,石拱婉约,廊亭大气。这座中间横卧的小虹桥,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一泓绿水,睡莲初醒,莲叶田田,几条锦鳞戏游其间。浣红跨绿廊桥,便凫卧池面。廊桥小巧,全长仅20米,却把桥、廊、亭、栏巧妙组合,浑然一体,雅致异常。位于正中的桥廊,桥栏朱红,堤栏紫褐,条石起拱呈半圆,与拱桥倒影恰成正圆,静态之美,堪称典范。浣红跨绿廊桥因此成为余荫山房的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在玲珑水榭东北角,有一个养有孔雀的“孔雀亭”。孔雀亭虽位于园林不起眼的角落,但其处置同样可圈可点:孔雀亭跨水而建,这样,孔雀的粪便全部掉在水中,不但可保持亭内清洁,还可作为饲料喂养池鱼,真是一举两得,与当今社会所积极倡导的“环保、绿色”的生态理念,是那么的吻合。</p> <p class="ql-block"> 孔雀亭旁侧,还有一座“来薰亭”。来薰亭设计奇妙:亭为两柱半圆攒顶,倚墙而建,亭中筑有半圆石桌和石鼓凳。虽只有一般亭台的一半(故又名“半边亭”),但对于装饰枯燥的墙身,却起了极大的点缀作用。伫立半边亭前,时光穿越百年后,其新颖的构思,仍给我们以眼前“为之一亮”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 穿过廊桥,就来到了全园的主体建筑——“深柳堂”。</p> <p class="ql-block"> 堂前的花架上,攀援着一株与余荫山房同龄的炮仗花,它的老藤已干粗如树,虬龙绕柱般缠在老榆树上。“红雨绿云景观”中的“红雨”,狭指深柳堂前的炮仗花,盛花期时开花一串串,池塘落英缤纷,状如一片红雨,蔚为壮观。泛指整座园林,四时花果不断,姹紫嫣红。“绿云”,则是指园内绿树成荫,清幽雅静的岭南园林环境。</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深柳藏珍景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沿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它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廊檐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内部装饰精细,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屋顶由两个卷棚顶相叠而成,与玲珑水榭形制类似。堂内所悬“深柳堂”匾额由广东书法名家胡根天书写,字体敦厚、沉稳,颇见功力。匾额下面的对联“山余受月三弓地;房荫停云一径幽”由余荫山房的主人邬彬自撰,也是一副藏头联,书写者是广东籍书法家、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正。</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堂内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名家墨宝闪耀清华。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是全园装饰最华丽的厅堂,其中最精彩的是它的两件木雕花罩,一件是明间正面的“松鹤延年”,一件是西次间的“松鼠菩提”。特别是后者,为双面木雕,前后图案一样,就像苏绣中的双面绣,堪称绝世佳作。除此之外,在房间的木质隔断上还有32幅桃木扇画,均出自名家之手,自然是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堂内两件木雕通花大挂落“松鹤延年”和“松鼠菩提”,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寓意宗枝繁衍、多子多孙。在空间组织上,两件挂落把室内分割成流通的“两厅”,使内部空间充满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两旁间壁三十二幅桃木扇画,尽藏昔日名家诗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把深柳堂装饰得富丽堂皇,实有“大雅含宏”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堂内东侧四幅双面木屏风,刻有乾隆东阁大学士、宰相刘墉,岭南三大家之一陈恭尹,广东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八位名书法家手迹,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浣红跨绿廊桥”的廊桥西侧,为一方池,池北为深柳堂,</p> <p class="ql-block"> 而池南为“临池别馆”。</p> <p class="ql-block">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真是精妙绝伦。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p> <p class="ql-block"> 在荷花池后侧,还能看到一保存完好的古井,名为“华水井”。古井的存在恰好反应了余荫山房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的灰塑琳琅满目,随处可见。据资料介绍,在园文物区内可辩有主题的灰塑就约有360幅,分布在脊饰、照壁、门墙楣、楹联、花盒、花基、落水管道等处。这些灰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p> <p class="ql-block"> 各种各样的壁窗古色古香,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园内窗式各异,形形色色的各款满洲窗,仿佛是余荫山房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抹亮丽色彩。</p> <p class="ql-block"> 来熏亭对面是一座月亮门,门楣上嵌“南苑”二字石额,两侧的对联“近水短桥皆画意;远峰留雪有诗无”。进入月亮门,即是“瑜园”部分。瑜园原为邬家邻居朱氏所有,后为邬彬第四代孙邬中瑜购得,1922年基本完成改造。</p> <p class="ql-block"> 瑜园主体建筑为一组两层小楼,主要用于居住和宴饮宾客,因多为女眷居住,故又称“小姐楼”。</p> <p class="ql-block"> 两层建筑的瑜园,底层中座为船厅,兼有会客和宴饮的功能,立于方池之畔,好似一叶舟船停泊在湖岸。</p> <p class="ql-block"> 方池上的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船厅分为前后两舱,用翠竹木雕门罩分隔。</p> <p class="ql-block"> 方池小桥上方为一幅灰雕牡丹玉兰图,两边的联语“为爱鸟声多种竹;欲知鱼乐且添池”,乐趣满满,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对联多的传统在瑜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可以说是有门必有联,</p> <p class="ql-block"> 二楼中座为“听雨轩”,同样以花罩一分为二,当为家中女眷日常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室内布置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明式家具,艺木花窗。</p> <p class="ql-block"> 每当潇潇雨歇,静坐于厅中,听檐前滴水,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听雨轩内,那静静安放的古琴,仿佛余音缭绕,使人发思之幽情。让人联想到下雨时一边弹琴,一边听雨的唯美,琴声和淅沥沥雨声在合唱浪漫之音,一切多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 紧邻听雨轩的一间被布置成新房模样,满眼红色,非常喜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婚房”。婚房是新婚夫妇共度良宵的居所,唐中叶以后,洞房逐渐成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门谓称。</p> <p class="ql-block"> 婚房内陈设红烛、红绳、梳子、针线、尺、莲子、红枣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品物,代表了对新人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二楼婚房的旁侧,还有一个开放式露台。</p> <p class="ql-block"> 登临其上,既可品茗小酌,亦可尽赏周围景色。</p> <p class="ql-block"> 瑜园迂回曲折,桥、亭、池、馆工艺精奇,门窗造型千姿百态。登上楼台,可饱山房景色和园外风光,是借景的成功范例。</p> <p class="ql-block"> 在瑜园的一间房间内,摆设了一张古典睡床。根据介绍,古床为原主邬彬后人邬藻华赠予。邬藻华女士当年旅居香港,其夫为莫裕荦先生。</p> <p class="ql-block"> 瑜园东面有一座小花园,称“后花园”。后花园面积不大,内中景物也比较简单。后花园是园中小苑,为1985年添建的。</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主要建筑是一座卷棚歇山顶方亭——“禊赏亭”和它旁边的“曲水流觞”。亭联“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为一副集联,上联取自王羲之《兰亭序》,下联来自苏轼《前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 潺潺流水从青葱掩映的假石山上不停地向下流淌,汇成小瀑叠泉。</p> <p class="ql-block"> 园内除有曲水流觞外,还设有象棋残局。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欢庆和娱乐之雅事。</p> <p class="ql-block"> 园中还植有“黄金间碧竹”及一些岭南佳果。</p> <p class="ql-block"> 盘栽的小荷花也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 植有岭南佳果的后花园,夏日荔熟蝉鸣,一派自然生态景象,令人徘徊流连,不忍舍去。</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的布局巧妙,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园林所需的全部元素尽纳于园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余荫山房,书香文雅,满园诗联,文彩缤纷;并将被视为岭南园林装饰精华的四大雕(木雕、石雕、砖雕、灰雕)广泛用于园林建筑装饰之中,是保存完整、不可多得的岭南私家园林范例。它体现的岭南园林精巧之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借鉴。</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制:球</p><p class="ql-block"> 2022年08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