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桂林山水》技法拆解</p> <p class="ql-block">🖌1、定位:连接四个点定位最主要的绿色山体,在绿色山体旁画出窄窄比绿色山体一半高一点的,作为陪衬的紫色山体,最后画出远处最小的蓝色山体,山体就定位好啦🙂~</p> <p class="ql-block">🖌2、树的定位:绿色山头上的树,树的高度微微过横线,紫色山上的树,朝右上方生长,画的小一些,在绿色山头的左侧画出朝左上方向生长的第三棵树,在蓝色山头上画出第四颗树❤~</p> <p class="ql-block">🖌3、折线勾山法:沿着构图的定位,在绿色山顶一半的位置,毛笔连折三次,画出山的左侧,紧接着再折三次画出山头,承接山头的下方的收笔,画出右侧的山体,这样绿色的山体就勾好啦❤~</p> <p class="ql-block">🖌4、牙刷皴山法:毛笔沾上墨汁,刮掉多余水分,在山体空白的一处,用毛笔轻轻往下擦,扫出横的线,画出可以有重叠的“小牙刷”,最后沿着山体的一侧皴一下,山的立体感就出来啦❤~</p> <p class="ql-block">🖌5、点苔:画出三三两两为一组,大小不一的小点,随意不规律的点出小苔点,这样山体就很自然啦🤭~</p> <p class="ql-block">🖌6、左右开枝法:用毛笔左一笔右一笔的画出树枝,要注意左右树枝不可以对称哦,树枝越往上要越细越短🙂</p> <p class="ql-block">🖌7、青山颜色:如下图1比例,调成淡淡的赭石色后,把山体三分之一的位置涂上即可,涂好后用纸巾吸好多余的水分👀</p><p class="ql-block">如下图2比例,调好青色后,把山体的下半部分涂上青色,随后把笔肚沾上赭石色,笔尖沾上青色,让中间相接的部分自然过渡👀</p><p class="ql-block">这样有立体感颜色丰富的山就画好啦😍~</p> <p class="ql-block">🖌8、房子的画法:毛笔画出小三角形,向右/向左侧延伸出两条线,随后画出下面表示墙体的线条和房顶表示瓦的线条,这样房子的雏形就出来啦🤗~</p> <p class="ql-block">🖌9、如下图比例,调好粉红色后,围着树枝画小圆形,让树冠部分看起来艳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10、挤出曙红色,用棉签沾上曙红色,在树枝的空隙间点上小红点,桃花的花瓣的第一层颜色便出来啦🙂</p><p class="ql-block">挤出钛白色,用干净棉签头沾上白色,在树枝空隙间,稍微点上几点,这样是不是更娇艳啦,层次感也出现了呢🙂</p> <p class="ql-block">🖌11、渐变云雾法-远山的画法:拿出干净的碟子,取青色放入碟中后,加上一点墨汁,调好重一些的颜色后,用笔尖沾上颜色,两笔法画出远山轮廓🙂~</p><p class="ql-block">用花青色加水调出房顶的颜色,这样房子的质感就出来啦🤗~</p> <p class="ql-block">🖌屋后的树木:调出淡墨,用棉签沾上,在屋后画出下面密集,上面稀疏呈自然过渡的树~</p> <p class="ql-block">🖌12、倒影法-水的画法:调出淡墨,吸干笔上的水分,房屋下方画出弯曲不平的短线表示出河岸,随后在盘子中挤出三绿色,调好颜色后,把河岸涂上颜色🙂~</p><p class="ql-block">(用调好的淡墨和浓墨,在草地的边缘,和建筑物、山石接触的部分,点出草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调好淡墨,牙刷法,沿着河岸垂直往下画出山的倒影,这样水的倒影就画好啦😍</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幅意境深远的《桂林山水》就画好了,你学会了吗?🤭</p> <p class="ql-block">二、国画构图技巧 </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 </p><p class="ql-block">有些同学的画颜色线条都没问题,但就是看起来有点别扭,其实是构图出了问题。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也是艺术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 </p><p class="ql-block">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p><p class="ql-block"> 1.宾主 </p><p class="ql-block"> 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 </p><p class="ql-block">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 </p><p class="ql-block"> 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p> <p class="ql-block">钱松喦的《红岩》(见上图),就注重了主体与宾体的对比。 </p><p class="ql-block"> 主体:山上的房子</p><p class="ql-block">宾体:高山 </p><p class="ql-block"> 2.呼应 </p><p class="ql-block"> 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p><p class="ql-block"> 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p> <p class="ql-block">陈子庄的《峨眉道上》采用了呼应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画中,前方右侧的山挺拔向上,与后面的山形成一种呼应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的人物与远山上的墨点(代表的是游人)也形成了呼应。 </p><p class="ql-block"> 3.远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 </p><p class="ql-block"> 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p> <p class="ql-block">孙克纲的《李白诗意图》(见上图)注重了画面的远近层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的景物】画得【清晰】实在,后面的景物用【淡墨虚化】,远近层次明显。 </p><p class="ql-block"> 4、虚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 </p><p class="ql-block">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p><p class="ql-block">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 </p><p class="ql-block">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黎雄才的《风帆出峡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是实的,江水和云是虚的,用墨近浓远淡,虚实相生,层次分明。 </p><p class="ql-block"> 5.疏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 </p><p class="ql-block"> 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 </p><p class="ql-block"> 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刘鲁生的《芦雁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出了芦塘的景致,将【浓密】的芦草与【空白】的水域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使画面气息畅通。 </p><p class="ql-block"> 6.开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 </p><p class="ql-block"> 开: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p><p class="ql-block">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 </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p> <p class="ql-block">陆俨少的《峡江秋涛图》(见上图)采用了典型的开合式构图法。 </p><p class="ql-block"> 7.藏露(lòu) </p><p class="ql-block">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比较含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处处都交待清楚,就没什么情趣可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物画得有藏有露,才能引发人们的遐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处理得好,可以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在钱松岩的《古塞驼铃》(见上图)中,长城蜿蜒,远处的城墙隐约可见,山脚下一行驼队走来,中间的驼队被一座山头挡住,藏露处理得很妙。 </p><p class="ql-block"> 8.均衡 </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而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山水画若采用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单调,当然也就谈不上美了。</p> <p class="ql-block">在图中,画面的重心在下方,若上方只是空旷的湖水,就会让人感到有点儿轻飘。画家又在画面上方加上了一些远山,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p><p class="ql-block"> 9.黑白 </p><p class="ql-block"> 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画家十分注重画面的黑、白、灰关系。黑色的山坡、灰色的远岸和色彩浅淡的天空、月亮、河水,共同组成了这幅优美的图画。 </p><p class="ql-block"> 10.大小</p> <p class="ql-block">在童中焘的《翠幄》(见上图)中,初看画面,密密麻麻,一团翠绿,再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树石、亭榭大小相间、错错落落,画面整中有碎、碎中有整,富有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