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我的三姑

何老师

<h3>  我亲爱的三姑因病逝世,下面是我的父亲亲笔书写的悼念文,全文如下:</h3> <h3>  我的胞姐黄满英,在七个姐弟中排第三,她出生于农历一九五五年三月初三日,因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医治无效,于农历二O二二年七月初十日凌晨辞世,享年六十八岁。</h3> <h3><br> 苦难的童年<br><br> 刚出生几天,生父丢下母亲和三个姐姐撒手人寰,她上面的两个哥哥在她未出生时先后夭折。当时的母亲,就像塌了个天,精神几乎崩溃,整天以泪洗面,时常抱着几个女儿哭成一团,经常用头去撞门和地面,真可谓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可怜此时的三姐,面临的是母亲缺奶,营养不良,这样一个孤儿寡母的家谁来支撑呢。人间真情,上天有眼,缘分所致,在三姐不到一岁的时候,父亲经热心人介绍从何家湾来到了母亲身边,从此担当了顶梁柱。正当一家人刚从无限的悲伤中走出阴霾之际,不幸的事再次发生,她上面一个名为姣咀的姐突发脑膜炎抢救无效去世。上天几番打击,几番拆磨,好在父亲来了之后,从此有了坚强的后盾,慢慢从磨境中走了出来。五、六十年代,集体经济十分落后,生产队出工每个劳动日两到三分钱,家里人口多,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值得庆幸的是,母亲很能干,父亲很坚强,在逆境中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空闲时间到河里捕鱼,打贝壳,贝壳可以用来做扣子,换点钱用来贴补家用。随着姊妹、兄弟的慢慢长大,家里日常开支逐渐增多。<br>  三姐从小懂事、听话。她九岁才进学校念书,断断续续勉强读完小学,为了不增加家里开支和耽误弟妹们上学,读初中时只是报了个到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弃学后,一心悟道就跟着父母做家务、干农活,是父母身边的好帮手。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我就没有看到我姐姐清闲过,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忙活一阵家务就去出集体工,中午时常冒着炎炎的烈日去砍柴,尤其是到了开山劈柴的季节,往往是砍完自己家的还要帮助别人家砍。那时候,姐姐什么事都是争先做、抢事做。生怕弟妹们多做事,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家里什么缝缝补补、洗衣做饭、锄园捉菜等样样在行,垅里什么翻土耕作、播种育秧、打禾插田等无一不能。在娘家,三姐孝顺父母、尊重姐姐、疼爱弟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在娘家,我们是快乐家族,劳动之余,姐弟们在一起,常常充满着欢声笑语。在娘家,三姐的童年是历经磨难,在磨难中学会了坚强,在艰苦的劳动者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做人。<br></h3> <h3><br> 奋斗的中年<br><br> 一九七九年,姐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八零年、八一年儿、女相继出生,从此有了自己温馨的家庭。刚结婚的头几年,我姐夫受公社武装部的委派,到洣河火车站铁路桥守卫大桥,并担任民兵排长,后来,姐夫到广东韶关地区当过伐木工人,不久,回到家乡担负起县级公路护养员。为了不影响姐夫的工作、更好地孝敬婆家二位老人、精心培育好一双儿女,自己起早贪黑,不停地劳作,做了屋里做垅里,做了垅里做屋里。为了养家糊口,自己鼓励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从没屈服过。从一分一厘开始,慢慢积累家里的财富:卖鸡蛋、卖西瓜、上码头挑卵石、当洣河火车站炊事员、大源渡电站食堂服务员......从一砖一瓦开始,不断筹划新居的改造新建:自己和姐夫一道坢砖、烧窑。她和丈夫并肩作战,不停地努力,终于在儿女们上大学之前建起了自己的新楼房,从而实现了让二位老人在新楼房安度晚年的心愿。<br>  她自己虽然读书不多,但她重视儿女的成长教育,从小言传身教、在劳动中教育他们、用劳动去感化他们,总是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高中毕业时,儿子考入株洲师专数学系,继而考入湖南省文理学院数学系,女儿考入华中师大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现在,他们都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儿子是县级教学能手,在鱼形完小担任校长职务不久又调任县级初中担负主要领导职务,儿媳就职于衡东县洣水镇人民政府,孙女就读于县级重点初中部,孙子即将上小学。女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市一家央企担任高管,女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也在上海市一家央企从事高级工程师工作,外孙子和外孙女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姐姐虽然文化不高,但她识大体、顾大局。无论是集体还是承包责任制,她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传承了母亲的优良品格,亲朋戚友关系处理得相当融洽。姐姐一生奋斗在中年,始终与劳动为伴,你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生。<br></h3> <h3> 抗争的晚年<br><br>  我姐在逆境中成长起来,通过自己艰苦创业,风风光光送走了二位老人,喜气洋洋地建造了自己的新家,一双优秀的儿女事业辉煌,他们在衡东县城、上海市区都有了自己的洋楼,这样一个儿孙满堂的家庭是多么的幸福。可上天就是那么如此的不公。二零一零年秋,儿子通过公开招考分配到草市中学报到上班,女儿在上海,姐夫也不在家,当时三姐一人在家突患疾病,危机之际,我赶忙叫车送去衡阳市附一进行急诊,通过检查,三姐患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记得医生当时私下跟我交流,你姐这个病等同于白血病,身体体内失去了造血功能,顶多活不过三、五年。家人们得知此病情后十分难过,都不相信她会突然得出这种病。衡阳市附一短暂住院治疗后,随即送到上海市女儿那,找到全国顶级专治此病的上海市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专家们通过会诊,得出的治疗方案是排铁、输血。并且预测,起先是每半年输一次,后来是三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十天输一次,直至生命的终结。在与病魔抗争的十三年时间里,起初,在医院输血治疗回来就像一个好人,你不顾亲人劝阻还要操持家务,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后期,病情加重,姐夫是悉心照料、陪伴左右,子女是倾其所有,前后花去治疗费用近百万元。可以说,没有姐夫床前床后的精心照料、没有儿女们的倾囊医治,我姐是活不到今天的。本月初四日,姐夫父子将其送到县中医院治疗,由于血源不足初七日一大早送到衡阳市附一医院进行抢救,直至初九日,脑梗及多种并发症出现,姐夫通知上海的女儿也及时赶到了医院,医院专家们实在是无力回天,下午动用救护车派医生守护送回了老家。晚上,亲人们、左邻右舍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探望,儿女孙辈们齐聚家中,陪伴三姐度过了最后的一个不眠之夜。<br></h3> <h3> 三姐就这么走了,她本可幸福的享受自己的晚年,谁知病魔是那么的无情,在与病魔抗争的十几年时间里,她自己亲手建造的楼房,上海市的洋楼、衡东县城的大床都没有住上几天,大部分时间住在病榻上和儿子新居的一楼。我每次在上下班的途中只要有空,都会去外甥家楼下的一楼门面内坐坐,陪陪我的三姐,在临走前的一次交谈中,你说,我无论什么都感到满足了,你姐夫照顾我满足了,儿女孝顺我满足了,为我治病也尽力了。的确,姐夫体贴入微的关心、呵护,儿女、儿媳、女婿们的嘘寒问暖,方方面面应该是做得非常的完美。<br><br> 三姐,你就这么走了,在你去世的这几天,每每经过城关中学上班的路段,引不住回头张望,瞬间才想起,我姐不在了。你就这么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我的三姐了!<br><br>  三姐,安息吧,明天一路走好!<br><br> <br> 二零二二年七月十五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