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淇上田园 文/手机摄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桃园情结</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城西南十余里,耸立着一座有角有棱、形似旧时花轿轿顶的绝壁崖峰,名曰轿顶山。山脚下有一面明镜似的水面,轿顶山宏伟雄姿映照在涟漪的水面上时隐时现。旁边有个依山傍水的村庄,这便是桃园。桃园村把持着天平山一带重要的地理位置,向西是天平山景区,过景区走晋豫古道盘山而上攀至巅峰,便是豫晋界峰小西天了;村南经水库尾端向西南扶摇直上,即可登顶轿顶山顶部,而后继续盘山而上,就攀登上豫晋交界闻名两省的金灯寺了;再从库尾顺谷底一直向西大约五六里,统称桃园里沟,实际上这里还散落着四五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山水相宜,曲径通幽。曾经是个非常惬意的去处。碧空如洗的蓝天,壁立千仞的岩峰,郁郁葱葱的森林,潺潺流淌的清溪,留着脚印的小路,自由洒落的村落,幽深,静谧。是一个清净心境、含养精神的绝佳去处。说这里是世外桃源並无夸张。</p> <p class="ql-block"> 早些年,礼拜天节假日,我会和家人一道赴桃园深处,把自己安放在一个闲适安静的环境,过上一阵子恬静淡然的生活。这里可以让你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尤其是黄金周,少去了随滚滚车流压马路、添堵的困扰,免去了去热点景区凑份子、拥挤的烦燥。持这种想法这样认知的人一旦趋同,来桃园这种清净的地方的人竟然也一天天的多了起来。每逢礼拜天节假日,心往一处想,人往一处走,竟然人满为患了。现代人就是这个德性,一但认知趋同,就会出现羊群效应。一轰而起,一拥而去。一旦去的人多了,管理又缺失,生态环境就面临着被亵渎作贱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 桃园的现状确实是令人堪忧的。幽静的河谷,凭添了许多横七竖八的新房,河谷两岸开设了杂七乱八的饭店,饭店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到清澈的小溪里;清澈见底的溪流中飘浮着食品袋、食品盒、塑料瓶、废纸宵;原本幽静的峡谷,时常会看到车辆停放得杂乱无序,绿茵草地被车辆无情地吞噬着。人脚稠了,车辆多了,管理缺失,人就会变得野蛮任性。</p> <p class="ql-block"> 外来人员多而无序,人们的行为无章可循。桃园峡谷里的原住民正常生活饱受纷扰。对此,他们既愤慨,又无可奈何。他们原本盼着城里人来山里欣赏自然生态,享受城市里头少有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给山里带来一股现代文明新风。行为自律,文明旅行,饿了吃点农家小吃,渴了喝点山里的大碗茶,走时带点山里的山珍山果,留下文明旅行的足迹,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给山里人留下个好的念想。岂料到,竟然出现了一些让山民看不懂的扰民之事。一些毛手毛脚的爱小便宜之人,游着游着就顺手牵羊,拧走地里的茄子、黄瓜,拔走地里的萝卜,摘走坡上的南瓜,折损路边的树技野花,抛下一袋袋垃圾。这行为,虽不足挂齿,却让山里人跌了眼镜,颠覆了认知。</p> <p class="ql-block"> 人多的地方一旦无序,无规无矩,对原住民的正常生活就形成了伤害。这对祖祖辈辈居住在山里的人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人们平静安稳的生活状态被打破,从早到晚陷入了一种纷扰、噪杂、慌乱之中。人们没有等来文明与繁荣,反而要眼睁睁地看着幽静的生态环境一天一天的遭受损伤,安全感、幸福感在逐渐地消逝。</p> <p class="ql-block"> 尤其, 驴友们野炊的方式对环境破坏性更强烈。会休闲会生活的驴友们三五成群,越野车若干,用野炊的方式充分表达浪漫情调。进行一次野炊既要开辟野炊场地,又要寻找石头支锅,还要拾柴毁树烧火,闹腾得狼烟四起。吃饱了,喝足了,尽兴了,拍拍屁股开车走人。丢下石头蛋、柴火灰、生活垃圾一大堆,一片狼藉。驴者炊者追求的是情调、感觉、浪漫,诸不知带来的是人性的自私野蛮,对大自然的傲慢,对环境的掠杀,对行为文明的亵渎践踏。</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轿顶山在鸟瞰着桃园沟的动静,汩汩的桃园溪在倾诉着被戏弄的感受,平静如镜的桃园水面在映照出秀美山水的同时,也照射出人们行为的美和丑!桃园峡谷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美哉勿用打扮,美哉勿用描绘,美的自然,美的决绝!她有勇气与黄华山比仙气,与洪谷山比禅意,与大峡谷比雄浑。唯一无可比的是缺少官方的关照和爱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的桃园情结久已。当再次游走桃园山水,产生的情绪非但大不如前,反而会生发出怜悯的思绪。我常常想,追求真善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类有史以来理想化生活的追求愿景。</span>“道法自然”应该成为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生活的态度的遵循。共同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和睦相处,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尽管每个人的情形各不相同,可能无力去改造自然营造环境,但保护不破坏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共同守望我们美好的家园,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乡愁情结。</p> <p class="ql-block">(后三张照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