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雨净吹香

<p class="ql-block">  看了李娟笔下不怕困难乐观的母亲,更想我亲爱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妈妈23岁时姥姥死于车祸,妈妈姊妹七个,她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舅舅,三个姨姨,那时小姨才四岁,哥哥三岁,我在妈妈的肚子里。难以想象那么年轻的妈妈和爸爸承受了多么大的生活压力。妈妈在世的时候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常常很自责,“怪妈当时心情不好,让你受影响了。”当时的我小心心里最恨大拖车,让我也没见过姥姥,早早地和妈妈一起承担思念亲人的痛苦! </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快,最善良,最乐于助人的人。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很累,每天都很忙碌,一开始在林场上班,后来到了学校食堂给师生们做饭。春夏秋都是闻着饭香起床的,妈妈早早地把一大家子可口的饭菜做好了才去上班。而冬天的清晨常常被“咚咚咚咚咚咚……”剁猪菜的声音震醒,我很不高兴,但也懂事地快快起来,在满天星星的早晨把三个睡得正香的妹妹一个个叫醒,帮她们穿衣服,洗脸,扎辫子,整理学习用具。我现在也睡不了懒觉,估计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吧。</p> <p class="ql-block">  妈妈勤快能干是出了名的,再加上爸爸的睿智辛劳,周围大家都羡慕我家的日子。我家每年都养猪,有时候一年养三个,调皮的小妹叫它们大猪,二猪,三猪。大猪和二猪分别在夏天和秋天被拉到二台食品卖了,我们就有了漂亮的发卡,钢笔,小人书,好看的纱巾,尼龙袜子,带把把鞋子。最高兴的是能有很多好吃的,动物饼干,牛奶糖,西红柿!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心理很好玩儿,专门拿到外边对着小朋友们吃,主要是显摆,让人家认是什么动物,谁说对了就给他一块儿!我尤其是爱吃那时候的西红柿,认为是天下最好吃的水果,后来才知道西红柿不是水果而是蔬菜。戴着漂亮的发夹,围着艳丽的纱巾,穿着新鞋袜,在街上跑着手里拿着好吃的,那个高兴,把挑菜焖猪菜的辛苦都忘了。三猪到了快过年的时候自家宰了,足足留下了快够吃一年的猪肉。这是爸爸妈妈给的最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春夏的晚上是听着妈妈洗衣服的声音入眠的,有时候睡醒一觉了,妈妈还在洗着。冬天的夜晚则是听着妈妈踏缝纫机的声音入眠的,几乎每天被“咔嚓嚓咔嚓嚓……”的声音震醒好几次,有时候梦里都是这个声音,我催促妈妈快睡吧,睡眼惺忪地埋怨“好麻烦,好麻烦,老做,老做。”妈妈就说,“你们有的穿了,人家的孩子们也得穿呀!”最伟大的是妈妈做了好多年没收过一分钱,每年还变着花样给人家做,我们也跟着想也没想过收钱的事。妈妈的这种言传身教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我们影响很大。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的手很巧,又会自己设计花样,小时候“六一”儿童节,过年给做俩身新衣服,爸爸出差给我们买回来好看的花布,花袄三分之一处打开压上裤子的兰道道,领子兜兜袖口也压上,裤子压上花袄的花道道,姐妹四个穿的一样样的,出了街到了学校那叫个神气,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赚足了大人和孩子们羡慕的目光”。记得有一年好像有种“佘销布”,平常不常换衣服的人家也有了好厚的一摞布,家家也有好几个孩子都想过年穿新衣服。这可苦了妈妈了,从量身,裁布到缝制全都亲力亲为,从早晨一直做到半夜,还得一件件的锁扣眼,钉扣子,撩裤边。可气的是那些姨姨婶子们个个连这活都不会,年年也不学,每年都得是妈妈全包圆!每家的孩子们年年在长大,都还要跟着流行换样式。男孩们要中山服,女孩们要西服,还有的要两排扣。有一年女孩们也流行穿中山服,过年时候可壮观了,二十来个孩子们齐刷刷地穿着妈妈亲手做的中山服一起出街了,后排的张旺大爷很幽默,“冬至(冬至是哥哥的小名)妈给你们着装了!”孩子们一听这话走在一起抬头挺胸更神气了。</p><p class="ql-block"> 大一点儿爱美的姨姨姐姐们从杂志,报纸剪下明星的照片让妈妈做同款式的,我看着她们那个“臭美劲”很不高兴,妈妈却总是笑呵呵的一一答应,做出来的比图片上的还让她们满意,来拿衣服试穿上都围着妈妈跳高高。看着她们美美的让我也好生羡慕。</p> <p class="ql-block">  最有创意的爸爸和他的好朋友们想戴皮壳棉帽子,大多数头大不好买,价格还高。爸爸就买回皮子和布料,妈妈用报纸拔样子,先裁皮子再裁布料,缝了皮子,缝布料还要往里续棉花,再缝上小佩件儿,用了两天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成功的帽子,和买的简直一模一样。爸爸高兴地戴着上班去了,而我想着爸爸要给妈妈惹麻烦了,不出所料一下午就来了三四个大爷,叔叔的,不是医生就是公社干部,都来量头围做皮壳帽子。那一冬天妈妈白天给人们做皮壳帽子,晚上给他们的孩子们做衣服。场子里的干部们也来做,到过年的时候爸爸说做了得有三十多个。第二年这伙大爷叔叔们看人家一个武装干部刘大爷的皮大敞好的不行,一窝蜂都去内蒙买皮子让妈妈做皮袄。我的个天,那个刘大爷个子快两米了,他的大皮袄在我家炕上铺开都快占满了,妈妈要做样子没那么大的纸,就把报纸用针线接起来,把皮袄的每一片儿,包括领子和兜盖盖都做了样子。妈妈在给每个人做的时候,根据他们的尺寸分别放大缩小比例。皮子都是手缝,我看到妈妈的指头都被磨破了很心疼,就抢着替妈妈洗锅洗衣服。十好几个干部级的大爷叔叔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大皮敞在“三干会”上很是威风。</p><p class="ql-block"> 后来嫂子生了侄儿,妈妈那时眼有些花了,但还是亲手买布给孙子做了好几年衣服,印象最深的是给小家伙做了一身寄托奶奶殷切期望的开叉叉的大西服,圆头圆脑的小侄子穿着那套西服,一会儿看他像音乐指挥家,一会儿看他像英语书上的博士。人人都喜欢他那个样子。小朋友们更羡慕他有个手巧的好奶奶。</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年后承包到户,爸爸有头脑妈妈便更辛苦了。我家是察北第一家“养牛专业户”,我家猪养得好,牛养得更好。成了察北第一批“万元户”之一。爸爸带着妈妈和小妹北京天津旅游了八九天,回来给我们都买好衣服好吃的!小妹生得就白,旅游回来打扮的就像画上的娃娃,走路把她的小红皮靴踢得老高,和我们得瑟的可算见了“大世面”了。现在一提起来都是她骄傲的理由,也是我们那时一直嫉妒的根源。旅游回来妈妈第一次穿上了皮鞋,她的身材本来就好,再穿上北京天津的新式衣服,一下子年轻了十来岁。真想让妈妈永远这样下去!可是舅舅姨姨们也都大了。都是爸爸妈妈给他们挨个操持着成家立业的。接着哥哥娶了嫂子,我们姐妹四个都念书。妈妈一直就忙碌下去了,好像就没有再像样的出去旅游过了。</p> <p class="ql-block">  妈妈还做得一手好茶饭,秋天帮着拉庄稼,脱粒的人们都吃过我妈妈做的炸糕炸油饼,油饼有锅盖大咸乎乎的香,大泡泡的炸糕让人吃了一个又一个,三里地外都能闻到油香味儿。我妈妈的煮肉手艺是一般厨师比不了的,不论什么肉都煮的那么香,尤其是放凉吃更美味。现在侄儿一吃肉就念叨“没奶奶煮的香,没奶奶煮的香”。现在人口少,吃饺子都不想剁用绞肉机绞,那时我们十来口子吃饭肉和菜都是妈妈亲手剁的。现在吃面条大多数都买现成的,还喊做饭累,妈妈要和三四块儿面,最费劲儿的是要揉好几回,拿大擀面杖一块块儿擀开,切成长长的面条,比压面机做出来的要好吃上百倍!真是“儿时的记忆,妈妈的味道”,做梦都想吃。 </p> <p class="ql-block">  从小多病的奶奶和我们住一排房,家里一改善伙食,妈妈早早地就让我们把奶奶领过来。奶奶生病了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的给奶奶送饭。让我和哥哥轮流和奶奶做伴,吩咐我俩多给奶奶干活。两个姑姑嫁人了,生活不太富裕,妈妈便找人帮她们买下店铺做起了买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爸爸是医生又是乡医院的院长,医术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气,来求医问诊的人时常很多。有时候病人病情急来的也急,没带什么东西,爸爸都让来我家借或者拿。有的特殊病人不爱吃食堂的饭菜,妈妈做好了我们往病房给人家送。家属们亲热的好像我家亲戚似的。有的病人家的孩子哄不住,生病的人们又怕吵,爸爸让直接抱了来我们家,让我们兄弟姐妹哄他们。后来我们也学聪明了,一看见抱孩子的过来,一起往外冲,跑得最慢的往往被留下来和人家孩子玩儿。我有时候看着妈妈太累了,就不好意思往快跑了。</p> <p class="ql-block">  妈妈不会说大道理,就用朴实无华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们。她用善良,大度,不计较得失的品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写了悼词,今天提笔再忆我亲爱的妈妈,每每在街上看到神似妈妈体态的人想妈妈;每每看到衣着相似的人想妈妈;看到适合妈妈穿的衣服鞋子,悄悄的伸手摸摸想妈妈;看到妈妈爱吃的食物想妈妈;做饭的时候,一做妈妈爱吃的饭菜时更想妈妈……愿我天堂的妈妈没有病痛,少些忙碌,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想妈妈的女儿:任珲珍</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