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1987年2月19日(农历戊辰【龙】年正月二十二)离去,悄然已23年有余,正是“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br><br> 父亲中等稍瘦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好像读书人,可生性偏偏不喜欢念书。因为是兄弟中的老小,祖母只有四个儿子,所以最疼他,因此管教也不严,成长中比较任性而为。那时祖母的郭氏家族在当地声名显赫,家产显耀。据父亲和堂哥讲古镇上有一个戏院、两条街的商业店铺,耕地更是相当多。父亲说祖父租种祖母家的耕地就达100多亩。可见那时家中比较富庶。父亲在读书年龄曾到一私塾就读。可常常逃学,没有完成学业。后送入乌盟地区最大的商铺“庸盛公”做学徒,也因想家没有坚持下来。父亲与母亲成婚时祖父已家道中落。 父亲徐日明生于1913年11月29日(农历癸丑【牛】年十月初二),他老实憨厚与属相牛的性格有相似之处;他为人处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光明磊落。1951年到机械厂工作,后到税务局工作。文革中“八大局”撤销调入食品公司,后“八大局”恢复,因工作积极,税务局马上召回。不论做人还是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度过平凡又善誉的一生。<div><div><br></div><div> 因生计所迫,1946年父亲在亲属的引荐下参加了国民党军,但在部队干厨师仅仅几个月,便回到家中,从来没有上火线。因为这一段特殊的经历让他老人家困惑、烦恼了大半生;也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他一生与厨艺结缘,工薪级别一直以厨司晋升。在他1979年退休前已升到最高厨司的标准。父亲踏实肯干、工作认认真真。在单位不与任何人结怨,深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那些年调资都是20%、30%、40%的比例,但父亲大都能赶上,就是因为人缘好、工作努力。那个年代税务部门远没有今天豪华的交通条件,70年代前税务人员下乡收税都骑马。父亲既要做伺养员、又要做炊事员。还要兼顾单位的卫生,工作很忙,几乎不能顾家,但他从没有任何怨言。</div><div><br></div><div> 大哥插队下乡后,因为是当时全县知青的楷模,文革中受到批斗、围攻,繁华的街中心到处写着“打倒某某”(哥的名字)的字样,虽然那时他还在插队的农村。也是因为父亲履历中的一个小污点,他老人家终日忐忑不安,忧心忡忡,深怕哥遭受严刑逼问和无休止的人身攻击。但相隔数十公里遥不可及,通讯也不方便只能心里默默祈祷平安。大哥在内蒙古首府工作后,因为父亲的履历问题,工作成绩虽然卓著却一直迟迟不能入党、提干,直到多年。后终于入党并提拔,父亲这才心结释然。 </div><div><br></div><div> 父亲精湛的厨艺来自勤奋的自学实践。他对面点、菜肴样样精通。各种丸子、烧肉、过油肉、日常的各种面食都很拿手。因而身为子女我们很有口福。印象中父亲可以用不同的辅料做出风味不同、口感各具特色的珍珠丸、豆腐丸、馒头丸等,烧肉更是一绝,淳厚幽香,色泽红润。他可以在10分钟时间开水和好莜面,徒手做好四笼屉莜面旺旺,皮薄、均称、水平。在国家困难的年代,副食和蔬菜紧张,父亲就用野菜做馅,改善生活,烙馅饼给我们吃。他的馅饼皮薄、馅多,调味纯正,所以40多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他用碗做的蒸米有劲道、赛珍珠,熟了以后既黏在一起又颗粒分明。解放初期到70年代,财经学院的应届税务专业毕业生在学院老师带领下每年都要到地方实习。父亲就担负起接待人员、学院老师、学生的伙食工作,尽力使他们吃好、休息好。父亲和善厚道的品行及认真负责的工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尊重。每次实习完毕,分别时客人都依依不舍到家慰问,还要买纪念品感谢赠送父亲,并常常叮嘱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找他们。</div></div> 记忆中,在我们小时候,每到冬季清早上学前,父亲比谁都起床早,把炉子生的旺旺的,将每人的棉背心在火炉旁烤热才让穿。这样钻出被窝就会感到身上暖暖的,上学时可以精神抖擞,面对寒冷。父亲不善言辞,他对子女的爱都潜移默化到具体的行动中。<div><br></div><div> 父亲虽然很早就工作,但由于40多元要养活9口之家可想艰辛。这就要求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他喜爱抽烟喝酒,可是经济的拮据能用于抽烟喝酒的开销几乎没有了。父亲吃最便宜的卷烟,特别在我小时候曾吃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水烟。好像七分钱即可买一包,后涨价至一毛二,两包可以吃一星期左右。父亲年轻时就海量,但从没有醉过。他每天都要喝2两酒,但从不计较下酒的菜,一碟咸菜或五香豆便是经常的佐酒菜肴,花生米就是最好的了。他是厨师,但从没有为自己炒过一碟下酒小菜。每年父亲都要在冬季来临时腌制芋头、芥菜、糖醋菜,还要腌制一大缸大白菜(酸菜),作为一家人冬季和来年初的蔬菜储备。经他手腌制的咸菜和酸菜品质上佳,口味香醇,从没有发生变味变质。每到腊月父亲就要忙碌做年节肉食。小院上灶生火,他用全套的烙制工具对买回的猪头或牛头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加工,而后泡洗刮净煮熟,备春节食用。他极喜爱吃辣椒,每每自己下班回家或利用节假日在锅中烤脆,放在铁钵中捣成细面备用。父亲去世后,还留有他自己加工未曾用完的辣椒面和水发后即可糖醋的精细咸菜。要知道那时他已是七十多高龄的老人且身体不好。</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H-OBzuJX1hJ14bdLRDmMYHOMU12gvLl_zPoPedkVAmSQEXK4K-y4d22xTOFMlIJD&wd=&eqid=fb89a6d400047ee10000000263a0136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父亲和我_腾格尔</a> <a href="https://www.kuwo.cn/play_detail/2389240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a> <a href="http://bd.kuwo.cn/play_detail/542631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梨花又开放</a></h3> <div> 父亲非常喜爱听评书和戏剧。母亲多次和我说起他年轻时常常听说评书着迷半夜回家。父亲对许多评书了如指掌,耳熟能详。那时家中收音机经常播放评书,父亲就会讲起其中的典故。他给我讲过《张飞喝断当阳桥》、《赵云救阿斗》、《身在曹营心在汉》、《关云长败走麦城》, 还有成吉思汗、李世民、张三丰、姜子牙等许多传奇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故乡丰镇新戏院刚落成,我曾陪同父亲观看了《双锁山》、《定军山》、《三岔口》、《柜中缘》,有京剧,也有晋剧,他边看便给我讲,从行头到做打父亲对戏剧的欣赏很在行。一次母亲说起眼睫毛,父亲说有一回赶车送货到草原,六天没有洗脸照相后能看到眼睫毛上的尘土,他戏说自己眼睫毛很长。<br><br><div> 印象中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很长、很多。这不仅仅是在家中,更多的是在他工作的单位。在我初中时候,父亲所在单位已取消食堂,父亲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单位门卫值班,兼通信员和收发员。那时别人下班时便是他上班开始工作。每天放学我吃饭后再替父亲回家吃,晚上我还陪爸爸一块休息。我带着老师交给我班里同学们的作文本经常在父亲单位晚上判作文,写批语,老师省了不少心,对我而言做个小老师不仅是荣耀,更多的是得到锻炼。这样的日子一直到高中。</div><div><br></div><div> 父亲为人一向低调,说话语气平和从不抛头露面,甚至有些老实厚道的腼腆。但有两次例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是文革中全县(那时还未升级成市)文艺汇演。八大局联合演出节目《八大员》。父亲以自己的本色扮演了炊事员这一角色。政府招待所大礼堂熙熙攘攘,观众坐满了坐席,随着幕布的拉开,父亲从容大方、声音洪亮地表演到位。后来,这个节目因独具特色,八个联合演出单位和个人均获奖。</div><div><br></div><div> 又有一次,院中恶霸邻居依仗当官的家长无故挑衅欺辱我们兄弟,父亲见自己年幼的孩子遭人羞辱,平生从不发火的他不知哪来的勇气给对方有力的回击,并警告对方家长如此再犯,必将全力斗争到底的决心,给他们极大地心理打击和威慑。从此再不敢肆意妄为,欺负他人,最后不得不搬迁别处。我当时很小就想:为什么父亲也有脾气,那是父爱催生的无所畏惧的责任和勇气!</div></div> 父亲与母亲年轻时为艰难的时日虽然同舟共济,但也有拌嘴和生气的时候。但在他们生命的后部分时光却相濡以沫、恩恩爱爱。母亲1981年3月因病去世后,父亲终日以泪洗面,不断和我追忆与母亲从认识到相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情绪低落到极点。70高龄常常独自一人远足到离市区10华里的坟地默默怀念母亲。他有严重的肺气肿,很难想象老人家是怎样蹒跚徒步走去......对母亲的思念使父亲面容憔悴、本来瘦弱的身躯更加消瘦了。开始的几个月简直茶饭不思。当时我们真不敢想后果的严重性。生怕父亲追随母亲而去。于是身边的子女每日看着他,哄着他,劝着他,可能是养育子女的责任在驱使和鼓励着他,爸爸最终走出悲伤的阴影。幸好,父亲没有抛下尚在成长中的我们三个兄弟..... 1987年初,父亲身体虚弱,很快病倒了,一进入医院便转入急救病室。不久外地工作的二姐、大哥相继赶回家乡,我们七个子女日夜分班轮流守护。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在他弥留之际仍然没能忘却。他清醒时极力想结束生命,只因怕我们劳累,天之下哪有这样与儿女都多心、难为情的父亲!由于病情不断发展,虽然父亲坚强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半月的奇迹,但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div><br></div><div> 家中儿女七子唯有我与父亲相守的时日最多。回想与他一起生活的情形,最让我深深自责和不能忘怀的是爸爸知道我最爱面子、自尊心最强,性格最烈,所以尽管他七十多高龄,有时宁愿自己承受委屈却老让着我、溺爱着我,也不在我面前表露出半点心迹。父亲在世时经常告诫和教育我们,做人要真实、坦诚,他自己就是儿女最好的榜样。每当我们七子相聚在一起,有时就会感悟:也许是父母为人忠厚、真诚为上苍感动,幸运之神眷顾换来了我们七人理想的工作和前程。</div><div><br></div><div> 常言说母爱如水,涓涓渗透到儿女心田,使他们找到爱的港湾;父爱如山好似强壮的臂膀可以遮风挡雨,给你以巨大的依靠。父亲的爱同样细致入微,慈祥温暖!</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怀念慈父——写于父亲节)</div> <p class="ql-block">注:原文《光阴荏苒,怀念无限》发表于百度网 2010-06-20 23:19:00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雾松飞鹤的空间</span>第二次发表于2019-5-17 07:26腾讯网 雾松飞鹤的QQ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怀念无限。当2024年龙年到来的时候,阴历十月初二是父亲111岁的出生纪念日,母亲如果健在也已104岁了。而当年父亲离别我时74岁,已经过去37年了。每每想到我身为国家干部、衣食无忧却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充满难以言状的感伤、痛苦。</p> 小说诗歌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