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学 海 拾 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罗瑞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刚满11岁的我,小学毕业,比同届小学毕业生小整整两岁。经过参加全市小考,按片区划分,我和我哥,还有我居地的小学毕业生,全部被分配到铁路外的一所新建初中——武汉市安静街中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安静街中学是58年大跃进产物,我们进校她才刚建校一年。带着兴奋的心情,踏入即将就读的初中校园,有三件事让人特感诧异。一是偌大的一个校园操场,一眼望去,凹凸不平,满是碎石,像一块尚未修理平整的荒地。二是三年制的初中完中,没有初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初一和初二。三是男生和女生分班建制,我们初一共有四个男生班和四个女生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59年到62年,我的三年初中生活与国家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正好同步。三年的初中生活,于我而言,是苦涩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这苦涩,不单是因为“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匮乏,生活艰辛,更因为家庭的变故,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初中学习刚开始不久,就碰上一件让人兴奋的幸事,或许也是让人耿耿入怀的霉事。一天,下课后正在操场玩耍,一位素不相识、举止文雅的先生朝我走来,问我所在班级和姓名,我毫不设防,一一作答。放学后,班主任高咸一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告知我,学校对面青少年宫,准备为抢救落水儿童壮烈牺牲的吕锡三小英雄塑雕像、建纪念碑,雕塑师满校园寻找,最后选中你,需要你去当雕像模特,这是一项异常光荣的任务,你要好好完成。当天下午我兴高采烈去了青少年宫,在画室里一会儿呆坐着被当成模特素描,一会儿还得按要求摆出各种姿势供雕塑师速写。整整一下午,雕塑师为我素描速写了好多张画像。看着那些画像,喜不自禁,哈哈,以我为模特的雕像,马上可供万人瞻仰,心里乐滋滋的。回家后我将此事兴奋不已地告诉母亲,母亲却满脸不高兴地怼了一句:为死人当模特,高兴么斯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市青少年宫吕锡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果不所料,家中不顺事接踵而至。1960年湖北省教育厅要求从武汉市重点中小学抽调一批经验丰富有名望教师,下放农村,支援农村教育,传帮带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母亲被学校光荣推选出来,远赴孝感邹岗公社中心小学支教半年。载誉返校,学校领导满心高兴地通知母亲,准备推介她加入党组织。多年的努力终有结果,多年的愿望即将实现,母亲的那份高兴无以言表。就在入党鉴定会召开前夕,领导通知母亲,因父亲成分无法确定,入党事宜只能搁浅。母亲为此事伤心透顶……</b></p> <p class="ql-block">学校同事欢送母亲支农(1排左起3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上级领导欢送母亲支农(1排左1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波未了,更大灾难接连降临。1961年3月1日,初二下学期刚开学,家里的顶梁柱,我敬爱的父亲因罹患癌症驾鹤仙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入党未果,父亲癌症去世,其实和我当年当模特并无直接联系,但母亲怼我的那句话,却在我心中始终留下阴影,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歉疚感,让我终生难以释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去世,仿佛家里塌了天,家庭收入少了一大半。尽管母亲的工薪是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最高级别,小教三级63元,但要负担我们兄妹四人,还有家中雇佣的保姆和母亲自己,一家六口的开支,平均生活费仅10元,真是捉襟见肘,艰难拮据。</b></p> <p class="ql-block">我们兄妹四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去世后,父亲单位人民银行江汉区办的领导来家慰问,母亲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让小孩去银行顶职工作?领导面带难色,无可无不可地回答道:孩子们还小,等初中毕业再说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领导的这句话,似乎成了我初中最后学习阶段的一记警钟,时刻催促我,恨不能马上初中毕业;领导的这句话又似黑暗中看到的一丝星光,让我憧憬着初中毕业就能去父亲单位顶职参加工作,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就这样在艰难与困苦的交织中,在懵懵懂懂的玩打中,在家庭变故造成的精神压力下,总算熬到头,并且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毕业证书颁发的时间是1962年7月15日,离我年满14周岁还差一个多月,所以毕业证书上签署我的初中毕业年龄为13岁。这给我日后希望顶职参加工作埋下不少麻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于初中毕业的中考,几乎没把它当回事,一心想到的是如何才能顶职去父亲单位工作。中考的第一场考试是语文 ,除了把几道语文基础知识考题回答完后,作文题《我们热爱新武汉》几乎一字未写就交了卷。数学考试虽然是我的强项,也是我兴趣所在,但我仍然没有认真答题,草草做了几题,提前半小时就交了卷。不久,中考成绩出来,落榜辍学啦!这一切,均在我预料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哥长我两岁,较我懂事,也会很好地把控自己,并未因家庭变故而轻慢学习。当年他和我同步中考,被武汉十六中录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我哥和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去世后,从初二暑假开始,我哥和我都会利用暑期休假出外打零工,赚取四兄妹的学费钱。当年银行每年从七月开始兑付公债,需要招收一批零工当公债兑付员。父亲单位为照顾我们家庭困难,给了我们家一个名额,并指定由我哥参加。由于我哥工作认真负责,每日扎账精准无误,并能经常帮助找出总账目错误所在,从初二暑假始,至高三毕业考取华中师范学院止,连续5年的暑假都被银行聘为公债兑付员。当然,暑假期间我也没闲着,去糖果厂包过糖,去蜜饯厂腌制过蜜饯,去冠生园食品厂包装过饼干,还去工地搬砖挑土当过小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我初中毕业,辍学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到父亲单位顶职参加工作。母亲曾带上我的初中毕业证书,迟疑着,也是无奈着,为我多次找父亲单位交涉,希望让我顶职,并登门拜访居住在咸安坊的父亲老领导戚承业主任,央求他能给予照顾。但是,只要他们查看了我的毕业证书,得到的回答都是,年龄太小,无法顶职。母亲既为我的顶职操透了心,也为我的学业担心着。</b></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戚主任念及与父亲同事过的感情,答应让我在我哥开学后,顶替我哥去当公债兑付员。从62年9月始,到63年3月止,我在汉口精武路口,父亲单位设置的公债兑付专柜上干了整整半年,直到当年公债兑付最后结束日止。临别,父亲老同事、分管我们公债兑付工作的任书澄叔叔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小罗呀,你很聪明,年龄还小,还是应该去继续读书,读书才是唯一出路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教育了我,事实告诉了我,14岁的我,想顶职参加工作是万万不可能的。怎么办?任叔叔说得对,读书才是唯一出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63年4月到6月,我用3个月时间把初中所有课程重新温习了一遍,并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名参加了63年中考。如何选择学校填报中考志愿,我是认真考虑了的,一是读书不要钱,还能管生活,二是毕业后马上能工作,三是学校离家不远,不用花费太多车马费用,四是录取分数不是太高。经过比较挑选,最后选定武汉第一师范学校。为此,我还向刚从一师毕业的芳邻郑黛娣详细咨询过。我把填报一师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不加思索地坚决地支持了我的填报志愿。母亲还告诉我,一师所学课程跟普通高中差不多,一师毕业后,如果有机会,一样可报考大学。她们学校就有老师,从一师毕业,工作两年后,报名高考,被华师录取。母亲与我这番语重心长的交谈,既给我指明了以后学习奋斗的方向,也表达了母亲希望我还是应该从学业上发展,力争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殷殷期待。我一直将母亲的这份期待牢记在心,直到在我工作10年后,参加77年恢复的高考,才让母亲的期待终得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三个月认真复习备考,踌躇满志的我,轻快地走进了63年中考考场,考试完毕,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不出所料,八月上旬,终于收到武汉第一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学海生涯,即将翻开新的一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8月8日于休斯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