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序 </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风风雨雨,蒺藜坎坷。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自己的位子,勇敢的面对一切,再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战胜一切困难,才能书写出人生最动人的篇章。 我父亲的风雨人生,是打上那个时代烙印儿的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所迫,他历经千辛万苦,奔波劳碌,为了党的事业,他忘记自我,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后代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也深刻阐明了兢兢业业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才是立党立家利国利民的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 亲</p><p class="ql-block"> 作者/赵丽平 赵冠华</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腊月二十九这天,锦州省新民府彰武县旧屯村的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着过大年,大街小巷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住在村西头的老赵家更是双喜临门,热闹非凡,因为我的父亲刚刚在这里出生。 父亲的出生,让赵家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全家老少都乐得合不笼嘴。 爷爷抱着他爱不释手,并给他取名——德成,希望他将来能够德才兼备,事业有成。父亲一天天的长大了,他又聪明,又懂事,村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从此赵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爷爷的四子。父亲还有三个哥哥。听父亲讲,当时的蒙古族赵家家里规矩特别的多,俗话讲叫规矩特别的大。大伯父唠个省、二伯父冲拉是父亲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三伯父德赏和父亲是一奶同胞。三伯父比父亲年长三岁,他和大伯二伯在外惹了事儿,回家后爷爷都要罚跪,父亲说他没少跟着陪跪。因此我的父辈们受到了严苛的家教。大伯父为寻求中国的光明义然参加了革命,后与家庭失去了联系,只托人往家捎过一次书信,说他在关里参加了八路军。然后就音信全无了。二伯父娶妻生子,落户到彰武县西六家子新屯子。</p><p class="ql-block"> 爷爷名字叫赵庆。喜欢读书,他最精通的书是《封神榜》和《三国演义》,也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书中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人就要做善良的人,做什么事都首先为别人着想。他常常说的几句顺口溜就是:“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日出三杆我尤眠,我不是神仙谁是神仙。”一家人欢欢乐乐团团圆圆,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在那个年代能够解决衣食饱暖问题已是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一九三九年,赵家的老五出生了,取名德生。德生是我的小叔 ,叔叔的出生不但没给赵家带来什么喜兴,相反,带来的却是灾难。 </p><p class="ql-block"> 就在叔叔降生的同时,由于当时的农村小屯根本没有什么医疗设备,生活条件又差,奶奶得了“产后风”,这在当时是一种严重的月子病,从此奶奶一病不起,赵家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欢乐。 </p><p class="ql-block"> 爷爷请遍了附近的郎中,倾尽全家所有,又和当地的宋财主借了一大笔外债,结果仍是无济于事,奶奶一病就是四年。八岁的父亲和四岁叔叔都还小,可爷爷奶奶实在没有办法抚养他们了,奶奶重病在身,整天以泪洗面,爷爷终日喝闷酒,沉默寡言。最终她们下了狠心把四岁的叔叔小德生送给了临村叶喇嘛土老张家。 </p><p class="ql-block"> 到了张家的小叔叔,整日不吃不喝,躺在炕上直楞楞的望着屋顶发呆,他想家,想爹娘和哥哥,连续发烧三天不退,从此变成了哑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我可怜的小叔叔在张家仅呆了二十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也许是母子连心吧,自从叔叔走后,无助无耐的奶奶整天躺在炕上,不吃不喝,望着屋顶发呆。她想幼小的儿子,哭干了泪眼。只隔了三天,奶奶也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 </p><p class="ql-block"> 奶奶和叔叔的相继离世,对赵家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奶奶几年的重病已使赵家几近衰败。看着落破的家,想起逝去的亲人,爷爷无法面对这一切。一九四三年三月,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旧屯这个让他心碎的地方,领着八岁父亲德成和三伯父德赏,踏上了北征的路程。 </p><p class="ql-block"> 爷仨一路走,一路要饭,逃荒来到通辽北的江地村,在那里落了脚。 一户姓吴的地主收留了他们,供他们吃、住,爷仨给他家做长工,不要工钱。 他们住的是吴家的瓜窝铺,四外露天,不挡雨雪,不御风寒,瓜窝铺四外都有野狼出没。每到夜晚,狼嚎声四起,吓的他们不敢睡觉,虽然如此,总算有个住的地儿了,真算是谢天谢地了。 </p><p class="ql-block"> 夏天,爷爷负责给吴家种瓜、种烟、种菜,三伯父给吴家放羊,八岁的父亲负责给吴家放猪,八岁的孩子当成年人用,每天放四十多头猪,稍不小心,就要挨吴家人的打,可幼小的父亲从来不叫苦 ,不服软儿,甚至挨打的时候也不哭。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单冲独木桥。平静的日子刚过了一个月,父亲不幸染上了传染性极强的伤寒病。爷爷不忍心把病重的父亲留在瓜窝铺里,每天把他背在背上去侍弄瓜菜,仅仅两天的时间,爷爷也被传染了,得了伤寒。由于没钱医治,不久爷爷就离开了人世。扔下了两个苦命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 穷人的孩子命大,虽然没钱医治,也没人照管,父亲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失去了双亲的父亲和伯父哭成了一团。这对苦命的孩子用苇席把爷爷裹上埋了,擦干了眼泪依旧给吴家放牛、放猪。 </p><p class="ql-block"> 夏天,父亲白天为地主放三十头牛,起早贪晚。 一次,父亲回来早了点儿,吴家把父亲暴打了一顿。父亲咬着牙一声不吭,第二天接着去放牛,他决定要晚晚的回家。于是,他把牛赶到山上,脚不停歇地管理着牛群,太阳就要落山了,可怜的父亲太累了,又怕挨打不敢早回,自己钻到一个草垛里休息,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到了晚上,他还在睡,一群牛自己就溜溜达达回家了。吴家一看不见了牛倌,满山遍野的找了起来,一直找到后半夜,最后才在草垛里找到了还在呼呼大睡的父亲。 吴家人问他: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父亲倔强的说:“你们不是不让回家吗?” 由于父亲的抗争,从那以后,吴家再也没敢难为他。 </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父亲白天给吴家看三岁的孩子,帮着烧火做饭,晚上,还要给吴家磨米磨面推碾子。睿智的父亲有时会把磨下的面用水和和,做成粗面条,然后用小棍儿串上,烧着吃,也会时不时的自己找到童年的乐趣。 </p><p class="ql-block"> 到了一九四四年,父亲和三伯父被二伯父接回了老家——旧屯村。</p><p class="ql-block"> 回到旧屯后,小哥俩依旧是给地主宋其生家放牛。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父亲也一天天的长大了,他学会了自立,更学会了自强。</p> <p class="ql-block">全家集会</p> <p class="ql-block"> 1947年,父亲15岁的时候扔下了放牛鞭,背起了书包,来到学堂读书。 先生给他取了新的名字,叫赵生儒。聪明的他对《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过目不忘,一年级没念几天就上了二年级,二年级没念几天又直接上了四年级,四年级仅念了几个月就考上了五年级,半年后就上了六年级。就这样,在两年之内学完了一到六年级的全部课程。</p><p class="ql-block"> 1950年,父亲刚满17岁,为了保家卫国,他毅然决然的扛起了枪,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三团二营六连当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p><p class="ql-block"> 1951年,父亲所在的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八团,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他所在的连队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六零七团五连,任团司令部的文印员。负责全团的材料印制工作。第二年,他又下到五连,做连部的文书工作。 父亲热爱自己的部队,更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凭着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再加上刻苦努力,他的工作多次收到部队领导的好评。 </p><p class="ql-block">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六零七团五连开到了前沿阵地----十字架山,开始了艰难的夏季反击战,和李承皖的嫡系部队交战。 6月3日这天晚上,部队接到了命令,要在马四德里一带和美国部队交战。 那天正是一个雨天,部队就埋伏在一座小山顶上,天上下着雨,战士们每人顶一块雨布,就躺在雨布的下面,身下面是泥水,身上面是雨水,就这样,架着高射炮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敌人的飞机遮天盖日的飞过来了,足有百十来架,可恨的美国鬼子在志愿军战士的头上方来回盘旋,扔了炸弹后紧接着的就是机关枪的扫射,战士们拼死保卫着阵地,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这场战斗中,无数战士失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p><p class="ql-block"> 战斗的同时,父亲正和两名战士在一朝鲜百姓家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嗡嗡作响的敌机就连百姓的小土房也没有放过,他们向百姓的房子扔下了罪恶的炸弹,父亲所去的百姓家也未能幸免,只听“轰”的一声,小土房被炸弹炸起的尘土埋上了。几名战士费了好大劲才从土里爬了出来,他们又冒着枪林弹雨飞快的跑到阵地上,和战士们一起与敌人进行生死的较量。机智勇敢的父亲还打下了一架美国飞机呢。 </p><p class="ql-block"> 战斗在雨中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最后,敌人扔下了许多飞机残骸,在志愿军的炮火中仓皇离去。 第二天,战斗更加激烈了。父亲所在的连队负责攻打十字加山。记得那天,天上是敌人的飞机,地上是敌人的大炮,就连连部的伙房也被敌机轰炸了,战士们一天都没有吃一口饭,硬是坚持战斗了五个小时,攻打下了十字架山。 </p><p class="ql-block"> 战斗在不断的打响,战士们也在拼死和敌人作战。 7月25日,父亲参加了在朝鲜的最后一次战斗~金城战役。攻打乔燕山部队---李成皖的嫡系部队。激烈的战斗结束后,美国宣布就此停战。从此,朝鲜解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也撤到了后方的山洞里。 </p><p class="ql-block"> 1955年1月,父亲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到了国内。 </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就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解放了一江山岛。同年3月,又随部队来到浙江、福建等地,守卫三个飞机场。 </p><p class="ql-block"> 8月,在团部任一级文书的父亲被抽调到贵州遵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第10师高炮团接新兵,并开展部队建设,对新兵进行训练。但无论是什么工作,他都认真去做,而且能做得非常好。 </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喜欢娱乐的人。他会在忙中偷闲,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他喜欢京剧,爱看京剧,一有时间就去看。最后干脆到沈阳买了一把京胡,和团里的文娱员学起了拉京胡,他买了好多关于京胡、京剧的书,并用心学谱,学拉京胡,学唱京剧,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听他拉几曲,唱几首。 </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天,一股国民党残余部队和西藏的一些地方武装在四川和西藏的山中造反,父亲所在团被派到山里剿匪,经过多次战斗,彻底消灭了这股国民党残余力量,使山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p><p class="ql-block"> 1957年,父亲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复员回乡。在彰武县印刷厂做了一名检字工人。自此,他的部队生涯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 </p> <p class="ql-block">朝鲜十字架山</p> <p class="ql-block">一江山岛</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光荣转业的父亲,在彰武县印刷厂做了一名捡字工人。 “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为民”是他的工作准则。 做一名捡字工人,父亲的工作是一流的。他捡字的速度是全厂最快的,捡字的质量是全厂最好的,工作效率也是全厂最高的。 </p><p class="ql-block"> 一次,厂里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捡字大赛,技术过硬的父亲在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小时之内捡了3000多字,获得了第一名。 荣获了 捡字能手光荣你号!</p><p class="ql-block"> 工作之余的父亲依然过得很快乐,那把京胡就是他娱乐的必需品。闲暇时,他便拉起京胡,唱起京腔,快活得象个孩子,每每此时,就会有好些人前来欣赏。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春,经人介绍,父亲和母亲结了婚,母亲是土城子小南窝堡一位毡匠的女儿,她善良智慧,美丽大方,国家给她安排了工作,在彰武县印刷厂做了一名刻字工,每月两人有四十五元的收入,这对这个小家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二年(1959年4月),我(赵冠华)出生了,父亲给我取了乳名~赵小儿,我小时候还算是聪明可爱,给这个家带来了勃勃生机,三口之家和和美美,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当时虽然说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有余,可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整个中国百废待兴。一九六一年,党中央倡导城市职工精简,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到农村去。一家三口打算回到农村老家---苇子沟落户。 就在这时,远在黑龙江的三伯父邀父亲到那安家,父亲便携家带眷的来到黑龙江,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华光公社向阳大队于家店落了户。</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有文化,被大家推荐当了于家店小队的会计,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第二年,我家的长姐在黑龙江出生了。刚刚出生的姐姐整天就是哭,没有办法,只好昼夜抱着。就在此时,克山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小儿疾病~白喉病,孩子得病后,口吐黄水,几天就会死去。发病率很高。父母看着整天哭闹的女儿,又看看刚刚5岁的儿子,一个“怕”字让他们改变了主意,他们放弃了一切,四口人又回到了老家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苇子沟公社土城子大队落了户。</p><p class="ql-block"> 回到土城子后,父亲担任了生产队的畜牧队长、大队民兵连长,生活总算稳定下来了。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时,他正担任土城子大队的民兵连长。当时,又是组织民兵训练,又是战略战术培训,还保护了一大批文革被运动了的老同志。经常组织实战演习,把他忙的不得了。 夜间训练那是常事儿。 </p><p class="ql-block"> 一天,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突然,三声清脆的枪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大家纷纷跑出家门,看个究竟。原来是父亲带领着民兵在搞夜间实战演习呢。全大队的民兵,听到三声枪响后,马上集合,到山上去进行实战演习,激烈的枪声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演习结束了。从那以后,人们经常听到激烈的枪声,也深深记住了在彰武县苇子沟公社土城子大队有这样一个能带兵训练的民兵连长。 白天是民兵训练时间,到了晚上,父亲还要把民兵集合起来,进行战略知识培训。讲夜行军的知识,怎么在密林里辨别方向,怎么在山地、坟地作战等等。通过训练和培训,来丰富民兵的战略知识。 </p><p class="ql-block"> 一天凌晨一点左右,土城子民兵连突然接到命令,说有10名特务流窜到苇子沟的官山一带,要马上组织民兵去抓捕。 </p><p class="ql-block"> 父亲马上集合民兵,全体出动,凭着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藏在官山上的10名特务全部抓获。 10名特务被五花大绑带到大队部进行审讯。这时,县武装部的领导和公社的领导都来了,他们哈哈大笑。原来,那10名“特务”是县武装部派来配合演习的武装干部。全公社共出动了十二个民兵连,10名“特务”全部被土城子的民兵连抓获。为此,土城子的民兵连荣获了集体一等功!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民兵连。 </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民兵训练是一流的,在组织宣传上也是一流的。 他经常应邀到阜新市军分区给部队和地方做报告,到县武装部作报告,每年不下二、三次。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父亲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选拔为土城子村党支部副书记。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苇子沟成立了农机厂,父亲被公社党委、政府做为第一人选,调到农机厂,任农机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 从此,他以厂为家,把全部心血投在农机厂上了。 他到外地去引进项目,搞轧花机,做汽包回水盒,五十人的农机厂让他搞得红红火火。成了国家纳税大户。一九七八年,他来到了公社企业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任。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农机厂面临倒闭的危险,外债累累,工人开不出工资,父亲看着自己精心创建的厂子,心疼得不得了,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农机厂,决定让厂子再活过来。 他又开始出去跑项目,从外地引进了法兰盘项目,仅在一年内,不但还清了五万六千元的欠款,还盈利八万元,工人的工资全部兑现。 企业状况有了好转,党委、政府又决定让父亲回到乡企办做主任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父亲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家中,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p>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攻占十字架山</p><p class="ql-block">“十字架山”就是座首洞南山,位于朝鲜金城地区北汉江西岸,虽然海拔仅663米,在朝鲜诸山中不算太高,但它的命名非常形象,真是山如其名——主峰坐镇中央,四个角各延伸出一条大山梁,整个山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十字架山现状</p><p class="ql-block"> 它和883.7高地、949.2高地组成“楔子”状直插志愿军阵地,这三处高地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志愿军阵地十公里范围内的动向,对志愿军威胁极大。</p><p class="ql-block"> 在夏季反击作战中,两个楔子883.7高地、949.2高地在6月初,已被我军攻占固守,只剩下“十字架”山这一个楔子了。</p><p class="ql-block"> 十字架山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联合国军”在这里部署了足足一个团的兵力,由南朝鲜军第8师21团据守。</p><p class="ql-block"> 经过长期坚守,十字架山工事异常坚固,南朝鲜军在山腰山顶之间构成了三四层明暗火力点,还在各个山头上修建了各种战斗工事,地堡和碉堡错落分布,盖沟和坑道纵横交错,火力点密密麻麻,整个防御可谓水泄不通,形成了环形防御,敌人吹嘘为“模范阵地”“首都高地”。</p><p class="ql-block"> 在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中,第67军决心拿下座首洞南山,他们以第200师第599、第600团,加上第201师的602团,以3个多团兵力组成攻击部队。</p><p class="ql-block"> 面对敌人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第67军决心另辟蹊径,不采取以前我军常用的在炮兵掩护下正面突击敌人阵地的打法,改为多路出击,同时对敌军重要地段实施主要突击,并且以有力部队直插主峰。</p><p class="ql-block">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攻击发起的突然性,同时减少大部队在接敌过程中的伤亡,第200师秘密地在座首洞南山的南朝鲜军前沿阵地山脚下,构筑了多达700多个屯兵洞及各种掩体,并且,在我方阵地前沿,还构筑和增加了炮兵发射战位110多个。</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之前,第200师首长亲自将一面鲜艳的红旗授给2营5连,也把夺取主峰25高地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5连指战员群情振奋,个个都为抢到了这个光荣的任务而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连长邢志荣、指导员荀德禄率先在红旗上签名后,战士们争先恐后,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上面。</p><p class="ql-block"> 经过周密准备后,1953年6月11日晚21时许,进攻部队第一梯队第200师第599团1营和第200师第600团2营、3营共9个步兵连秘密地进入攻击发起位置,隐蔽于屯兵洞和单人掩体内。</p><p class="ql-block"> 离发起总攻的时间只剩下20个小时了,第200师的师长李静、政委高占杰两人,虽然疲惫不堪,却忧心忡忡。要攻占以坑道为防御战术体系的阵地,并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此时,天空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下起了雨,考虑到这场战斗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样睡不着觉的还有第67军军长邱蔚,他打来电话询问李静:“现在是什么情况?下雨对我们有影响吗”?</p><p class="ql-block"> 本来就有些忐忑不安,认为自己有些懈怠的李静,在军长的提醒下,发现了自己的疏漏——下雨天对炮兵的影响有多大?怎样才能减少这种影响?</p><p class="ql-block"> 李静马上找来第200师炮兵主任,提出雨天对炮兵射击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求马上进行试射。</p><p class="ql-block"> 炮兵主任眉头紧锁,说现在搞试射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一是时间已经不赶趟了。二是下雨天,整个十字架山大雾弥漫,前沿炮兵观察员根本看不到炮击的弹着点。</p><p class="ql-block"> 经过反复讨论,李静采纳了一个方案,用一门炮在能够观察到的山头试射一次,检查射击诸元,再通知前沿其他炮兵观察所。</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虽然比较圆满地解决,但李静还是心里放不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200师进攻十字架山,每公里正面部署了120门大炮,25分钟的炮火准备时间,要把2万发炮弹打出去。如果算上火力掩护部队发起冲锋、支援部队击退敌军反击的话,起码要消耗7万发炮弹。</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既然雨天对炮兵射击有影响,就应当科学应对、周密筹划,避免浪费弹药。</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这些炮弹都是后勤部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指挥员,必须防止因为疏忽而白白浪费。</p><p class="ql-block"> 这时,主攻团团长打来电话,要求与师长对表,李静询问了前沿的情况后,主攻团团长又报告说,有几个敌人向潜伏区活动,李静马上布置了应对方案。</p><p class="ql-block"> 刚挂断电话,值班参谋匆匆忙忙跑进第200师前进指挥所来,又报告了一个紧急情况:敌人突然向我军潜伏的坦克阵地打了几炮,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军潜伏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原来,由于敌人占据空中优势,志愿军的坦克部队基本上以连排为单位进行活动,配属给第67军的就是一个坦克连,装备苏制T-34坦克,二战的功勋坦克,虽然已经不是苏军的最新型号,但用于攻坚战斗也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进攻前,坦克连进入隐蔽良好的出发阵地,他们的任务是利用坦克炮清除敌人阵地上的火力点,掩护步兵进攻,并负责反击敌人的坦克部队。</p><p class="ql-block"> 这个想法固然很好,但在战斗发起前,万一被敌人提前发现我军坦克部队的话,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李静仔细研究了情况,认为头一天晚上,我军坦克潜伏进阵地时,是非常隐蔽的,敌人不可能发现。</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命令值班参谋加强观测,想办法摸清敌军炮击的意图,同时,通知前沿炮兵指挥所,一旦发现敌人向我军坦克潜伏阵地集火射击,负责压制敌军炮兵的我军两个炮兵营,立即开炮压制敌人。</p><p class="ql-block"> 15分钟以后,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情况终于搞清楚,南朝鲜第8师师长金益烈虽然预感到我军要对十字架山动手,但他搞错了我军真正进攻的主攻方向,对潜伏到自己眼皮底下的我军坦克部队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6月12日21时,我军集中了308门各型号火炮突然对南朝鲜军进行了长达28分钟的炮击准备,将我主要突击方向十字架山上的大部分工事摧毁。</p><p class="ql-block"> 我突击部队2000人在坦克的支援下,21时5分发起进攻,攻击部队跟随炮兵的弹幕徐徐前行。</p><p class="ql-block"> 潜伏梯队从反击出发地分10路,从3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向座首洞南山发起攻击。</p><p class="ql-block"> 第600团3营机枪连负责掩护步兵冲锋,刚开始进攻,重机枪的枪架就被敌人的炮火炸坏,机枪火力停了下来,前方突击的战士立刻遭到阻拦,伤亡也开始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机枪连战士任西和主动上前,将滚烫的枪身扛在了自己的肩上,用自己的身体做重机枪的枪架,机枪手贾来福立刻开枪射击,重机枪再次响起,前方的部队趁机开始冲向了敌人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敌人开始用排炮封锁前方的一条沟口,企图拦阻志愿军直接向主峰25高地的攻击。但是,敌人下手太晚了,当它的炮弹倾泻在那个沟口时,战士们已通过四、五分钟了。</p><p class="ql-block"> 从沟口到达主峰山脚下,还有六、七百米的距离,志愿军炮火为步兵开辟着道路,战士们紧跟着自己炮弹的脚步飞跑着通过这里,敌人的炮弹也在他们身后一层层地排过来,好像在督促着他们冲得更快一点。</p><p class="ql-block"> 到达冲击位置,恰好冲锋时间也到了,志愿军的炮火延伸,集中轰击突破口,但突击连5连战士们没有看见冲锋信号。</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我方炮火已经由突破口转向纵深,而敌人的炮弹也由远而近地一步步从背后排近,再不发起冲锋,就要失去战机,使部队遭受无谓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5连突击排排长任志明当机立断,他叫来一旁的通信员谭昌模:“从现在开始,由我来指挥全连行动,你赶快去发冲锋的信号。”谭昌模也知道情况紧急,他顾不得多问什么,立刻发出了冲锋信号。</p><p class="ql-block"> 随着信号的升起,突击排首先冲向了敌人的阵地,随后,全连官兵紧跟炮弹烟幕,连续爆破、抵近射击、奋勇拼杀,直插十字架山主峰。</p><p class="ql-block"> 5连战士潘昌义端着机枪率先冲了上去,“轰——”一声巨响,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右侧,炮弹碎片将他的右肩撕开一道深达5厘米的口子,鲜血瞬间从伤口喷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此时,由于冲锋迅猛,战士们已接近敌方阵地,对方步兵防御火力正如弹雨倾泻。</p><p class="ql-block"> 潘昌义来不及包扎伤口,就地进行机枪火力射击,压制敌方火力点。不间断的速射带来的巨大后坐力像一把铁锤不停地捶打着伤口,潘昌义很快就因失血过多昏在了阵地。</p><p class="ql-block"> “哒哒哒……”在刺耳的机枪扫射声中,潘昌义苏醒过来。此刻,战友们已攻下敌前沿阵地,正向纵深突击,他已落下了相当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 挣扎、爬起、端枪、点射、奔跑,潘昌义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投入战斗,他的右肩已基本无知觉,就将枪托换到左肩顶住,继续射击,不幸的是,他的鼻梁和前额又负了伤,鲜血一直灌进脖子。</p><p class="ql-block">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前沿阵地被我拿下后,主峰敌人居高临下向我战士扫射,阻止我军继续攻击,潘昌义抹一把鲜血,抬枪向主峰敌人扫射压制。</p><p class="ql-block"> 敌人为阻挡我后续部队,在两军阵地之间展开炮火隔离。</p><p class="ql-block"> 因伤行动滞后的潘昌义左腿也被炮弹碎片打出银元大的窟窿,剧痛和爆炸冲击波再次使他昏迷。</p><p class="ql-block"> 再次醒来时,战地救护队正在为他包扎伤口,3次重伤,左腿已形成贯通伤,救生员要抬他下火线。</p><p class="ql-block"> “战斗没结束,我不下去!”执拗的潘昌义√死活不肯撤出战斗,救生员只好就地把他抬进敌前沿坑道藏好,去继续抢救其他伤员。</p><p class="ql-block"> 潘昌义再次陷入昏迷状态,阵地尽失的敌人开始疯狂地进行了反击,枪声中,潘昌义再次苏醒,他因失血过多,已无法持枪瞄准,无法站立,但他挣扎着爬出坑道,猛甩手榴弹阻击反扑的敌人,当后续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再一次昏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他三负重伤四度昏迷,仍在坚持战斗,“钢铁战士”的称谓不胫而走,战后,潘昌义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5连仅用5分钟就冲上主峰,占领表面阵地,开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坑道战,排长任志明站在一条快被炮火打平的交通壕里面,指挥战斗,战士们三两人一组,冲向敌人火力点或坑道口,先投进去两颗手榴弹,然后再用冲锋枪向里猛扫。</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坑道口里的重机枪刚开火,志愿军的火箭筒马上还给它两发炮弹,这挺重机枪立刻哑了。</p><p class="ql-block"> 志愿军准确猛烈的炮火,加上步兵冲击的勇猛,战斗出乎意料的顺利。</p><p class="ql-block"> 南朝鲜军阵地上不少重机枪都是架得好好的,机枪子弹也是装得好好的,只要用手指一勾就可以开火。但当志愿军战士冲到机枪跟前时,敌人还躲在地堡的防炮洞里,还没来得及进入射击位置,就被志愿军的手榴弹送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十多分钟后,战斗停止,5连攻下了敌人4条坑道,全歼了守军300多人,完成了对主峰的占领,将红旗插上了山顶,跟随拍摄的第67军摄影组杜文亮按下快门,定格了战士们把红旗插上十字架山主峰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任志明荣记一等功,并授予他“二级英雄”光荣称号,5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十字架山英雄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第600团3营也先后攻下了敌人的246号阵地和328号阵地,第599团1营也夺取了敌人5个阵地。</p><p class="ql-block"> 22时30分,志愿军各部仅用了80分钟时间,就占领了座首洞南山,这座被敌人疯狂吹嘘的“京畿堡垒”,被第67军第200师迅即攻克,战至13日5时,全歼守敌2个营又1个连另1个营大部。</p><p class="ql-block"> 而后,他们整修工事,打敌反扑。</p><p class="ql-block"> 天刚亮,南朝鲜军集中2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6辆坦克以及大量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反扑,当天,先后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牢牢将座首洞南山掌握在手里。</p><p class="ql-block"> 6月14日,敌人再次发起了40多次反扑,依然被第600团和第602团击退。不仅如此,趁着敌人遭受重创的机会,599团和602团再度发起进攻,扩大战果,先后攻占了龙虎洞以北、松室里北山(803.2高地)、狐岘公路以东226高地。自此,第200师基本占领了南朝鲜第8师在龙虎洞以北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战役中,200师总共消灭了5781名敌人,俘虏了467人,还缴获了8辆坦克,将战线向前推进了4公里,这是继第第60军后,志愿军再创阵地战以来又一次突破敌团级主阵地,歼敌一个团大部的战例。</p><p class="ql-block"> 战后,中朝联合司令部通报表扬“六十七军反击座首洞南山阵地打得好”。</p><p class="ql-block"> 与之相对的,则是敌人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南朝鲜第8师3个团几乎被全歼,难以再继续作战。</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山</p> <p class="ql-block">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之后,又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中连续两次进攻的沉重打击,美军和“联合国军”越来越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被迫停战谈判。</p><p class="ql-block">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的领导人李承晚却不干了,坚决反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还疯狂叫嚣说:韩军将单独战斗,直到“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为了打击李承晚的嚣张气焰,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金城战役,集中力量对韩军进行歼灭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13日晚9点左右,金城战役正式打响,至7月27日战役结束时,我军共歼灭敌军52783人,俘敌2836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李承晚被彻底打服,再也无力阻挠停战协定的签订了。</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p><p class="ql-block">此后,中国将每年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打了多少年</p><p class="ql-block">一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一江山岛战役</p> <p class="ql-block">一江山岛战役</p><p class="ql-block">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p><p class="ql-block">一江山岛战役是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军各一部,对国民党军据守的浙江省东部一江山岛进行的进攻作战。这次战役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统一指挥,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1955年1月18日早上8时至1月19日凌晨2时[1],经过不到一天的战斗,解放军占领该岛,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被击毙,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2]</p><p class="ql-block">名称一江山岛战役</p><p class="ql-block">发生时间1955年1月18日-19日</p><p class="ql-block">地点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湾)</p><p class="ql-block">参战方解放军,国民党军队</p><p class="ql-block">结果解放军获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