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很小的时候就分担了家庭重担。因为我是老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p><p class="ql-block">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读书和劳动中度过的。 我读书早,而且也刻苦用功。我先后在破落地主王相柏(老夫子)家读私塾:学的是“四书五经”、《百家姓》、《增广贤文》、《随身宝》等;在地下党员贺元建(在贵阳工作)回家办的“农民识字班”读《农民读本》等进步书籍;在地下党员王迋渝(解放后曾任中共北碚区朝阳街道党委书记)办的私塾和村小兰家庙小学短暂读书;解放后在本村(兰井村)许家湾和石壁村读高小八册;随后转入兴隆小学(中心校)读高小至毕业。毕业前,作为兴隆小学的毕业生代表参加原巴县首届高小毕业生代表大会,响应党的号召,作好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即"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毕业后升入巴县第二中学(现重庆青木关中学)初58级1班继续学习。</p> <p class="ql-block"> 由于作为"佃中农″的家庭条件和所处的时代,注定了我的少年时期除了读书以外,少不了从事各种生活及生产劳动。较小的时候,照看弟妹,打扫卫生;稍长,即帮肋家里干各种家务活:捡煤(煤厂)、打柴(上山)、积肥(捡狗屎等)、捡豆豆、抹包谷、翻红苕、扯杂草、放牛、割牛草、打猪草…,总之,凡是有能力作的事都要作;凡是免强有能力作的事尽力作;凡是暂时没有能力作或不会作的事都要试着学习作。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周日和假期,除了要完成家里的生活及生产劳动外,还要跟随父亲或其他人一起下"苦力″,积攒读书的生活费和临用钱。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挑"下河煤炭″,就是从煤厂把煤挑到嘉陵江边(水运外卖)获取"力钱″。</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住在现回龙坝镇"流水岩″右边的"横担山″下。“横担山″后面有一小平地---“大坪子”,“大坪子″的后面是那里最高的山:篆山坪。"大坪子″位于"篆山坪"的半山腰。我家是工商业兼地主王燧南的佃客。王燧南在“大坪子″开办了″横担山煤矿″。我家后面是煤厂修的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一头连着半山腰的煤厂,一头通向兴隆场。不论白天黑夜,挑煤的人络绛不绝,甚是热闹。该厂生产的煤炭,主要是供应兴隆场镇的居民和远近村民,作为他们生活的能源。相距该煤矿约1000米相邻的流水岩下也开办了一家名叫"门洞″的煤炭厂,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还略胜一筹!不少客户选择了″门洞″煤厂。两家煤厂的竞争相当激烈(据说曾出现过两边煤矿工人把主巷道挖穿了互相用硫磺熏的事件)。王燧南为了扩大销路,赚取更多利润,在促进本地销量的前提下,又打起了向重庆城销售煤炭的主意:通过人工"运力″先把煤发送到中转站"机关″(现北碚区同兴镇嘉陵江边的一水码头),再用船运到主城销售。根据"下力人″挑煤的重量,老板付给一定的报酬(一般8角钱一百斤)。我当时年龄小,人也较瘦弱,只能挑30斤,逐渐40斤,最多50斤;而壮劳力一般都是120斤左右。为了挣点柴米油盐酱醋茶钱,远近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是竞相争当“下力棒″(下力人自嘲),队伍多时20一30人,绵延几百米,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挑煤"翻山"是最难走的路段之一。一般早上六点左右就要出发。因为从"横担山"煤矿到"机关″来回要走60来里路。从“横担山″煤矿出发,首先要顺着山腰,沿着缓慢上升的环山小道(其实根本无路,是老板临时找人在山腰挖的便道而已)鱼贯而上,首先到达流水岩上的垭口(靠西面山的低凹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我们,纷纷在路边停下缓口气。垭口的风比较大,经风一吹,顿觉清爽了许多。大家再次出发,经过“槽上"一个斜长向上的</p> <p class="ql-block"> “马家沟″,艰难地上到槽谷中间的小山梁。然后再从小山梁往东偏北的方向蜿蜒斜下,很快就到了一湾湖水的"干堰塘″。它的得名在于湖底有些小的"消坑″,不大蓄水,常常有的地方是干的。而今经过整治后已不再漏水,水面宽阔,而且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斐然湖!绕过"干堰塘不远就接近靠东边的山坡了。不断的擦汗,不断的换肩,慢慢从坡下往坡上一步步向东南方向斜上,最后上到东山垭口----一个叫"回头坡″的地方。这里可以回望"干堰塘″波光闪闪的湖水,向东可见山下远处云雾茫茫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到这里才算完成整个行程的一半,"回头坡″就是一个"中点站″。挑煤的人以及下山办事的人,一般都会在这里歇歇气,稍事休息,再起程下山。在休息时,我会用手拍拍酸痛的腿,捏捏直不起的腰,用手轻轻揉摸红肿的肩。从"回头坡″向下是陡峭崎岖、曲折难行的下山路。中间要经过令人生畏的"九倒拐″,还要穿过两边冒着热气的"窑罐厂″区。俗话说:″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杆打闪闪″,就是说下坡不比上坡好走:对于下力人来说,上下坡负重前行一样难走!下坡时,煤加上人体自身的重量圧得"脚肚子"十分酸痛,脚步沉重而踉跄,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艰难地穿过厂区,再通过农村土路就到了山脚,最后走过一段坡度较缓的坡地后就到了渝碚公路。再沿渝碚公路往南前行约1公里就到了"童家溪″(现在叫"同兴镇")。穿过一条不长的街道再下到嘉陵江边就到了目的地"机关"码头。对于第一次挑“下河煤炭″的我和一些老弱妇女而言,真可谓汗流尽,力尽竭!放下挑子就想坐下来,实在是太累了;但想到马上就会有2角4分钱的收入,又有几分高兴。于是强打精神,坚持称重,卸货,等待领钱。挑煤的人多,称重和发钱的少,货场秩序不是很好,等待的时间较长,情绪不免有些烦燥。好不容易″力钱″到手!而此时肚子咕咕叫,饥饿和干渴不断袭来,好想买杯茶喝,买碗饭吃!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手里紧紧握着的2角4分钱!硬是咬着牙強忍着……</p> <p class="ql-block"> 略作休息,饿着肚子,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迈着十分吃力的脚步,跟着挑煤的队伍,踏上了返家之路。上山路上,饥饿不断袭来,体力不支,这时,心里就会想:再坚持一会吧,上了"回头坡″就好了!"回头坡″就像梅子一样,有种"望梅止渴″的功效,使饥饿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使毅力也有所增強,力气好像也有所恢复!于是坚持再坚持,咬牙再咬牙,尽量不掉队,就这样,一步一步接近"目的地"…终于,在太阳快要当顶时,一帮快虚脱的人爬上了"回头坡″!大家情不自禁地一阵欢呼,并争先恐后、胡乱地找一个草坪、树荫、石台…,或躺下,或坐下,或靠在树杆上,把气歇够,养好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然后再下到"回头坡″的一口有少许水的堰塘里捧两捧略显混浊的生水喝下,精神顿觉好多了,饥饿感也减轻了。不知谁吟诵起了一首颇具调侃意味的打油诗:"回头坡的人生得犟,修个堰塘修在岚垭上,白天装太阳,夜晚装月亮。″,引得大家前仰后合一阵大笑!诗里说的是实情:"回头坡"条件艰苦,土地贫瘠,环境恶劣,缺肥少水。山垭上修堰塘,既无水源(全靠"望天水″)也不保水。它不装太阳月亮才怪!明知效果不佳,还要坚持为之,的确有些"犟″!</p> <p class="ql-block"> 这其实反映了"回头坡″的人有种美好的生活愿景和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回头坡″是我们心中的"加油站″、"中点站″;既是我们暂时的目的地,更是我们返家的新起点。从这里开始,我们回家的路程会越走越短,路也平坦了不少,难度小多了,更主要的是心理发生了变化:希望就在前头,心情格外的轻快和舒畅,脚步也不再像上山时那样沉重。我们一行人就这样又往回走了,想到离家越来越近了,而且还带着辛苦挣来的几角钱,口中又情不自禁的吟诵起了关于"回头坡″的那首打油诗:回头坡的人生得犟,修个堰塘……,迈开脚步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 像这样的经历有多少次,现在已无法记起了。现在,六十多年过去了,难忘的"回头坡"已无处寻觅(我在游斐然湖时曾几次寻找都无果而终)。山上早己大变样:"槽上″早己变成旅游胜地,石板小路不见了,沥清路一条条互连互通;斐然湖水清澈干净,微波荡漾;环湖周围绿树环绕,花草繁茂,香飘数里,农家乐排排相连,生意兴隆!真可谓湖光水色,花草相映,树影婆娑,游客乐在其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相近的"荷塘月色”美不胜收,不尽荷花奔眼底,荷花香气扑面来;"太寺垭″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流连忘返;"回</p> <p class="ql-block"> 头坡"上森林茂密,一片青葱!当年我们求生之路已不复存在,早己被"金山银山"所掩没,“致富路″代替了土路。人民的生活显著改善,出门非常方便:运东西有汽车、三轮车,最起码也有摩托车;外出有公交车、小轿,根本用不着肩挑背扛和步行了!</p> <p class="ql-block">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感慨万千!现在的孩子们太幸运了,他们的少年时期是无比温暖和幸福的,再也不用经历我们当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打拼和经受的磨难了。我羡慕他们!但我也自豪: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正是"回头坡″及其打油诗,铸就了我坚强的毅力、劳动的习惯、拼搏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像"回头坡"人一样"犟"的性格。 </p><p class="ql-block"> 熊世文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0日于沙坪坝原野大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