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馆祭英烈 提案复成真

妍妹🦄

<p class="ql-block">郭建荣</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设馆祭英烈 提案复成真</b></p><p class="ql-block">  在担任孝义市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期间,我先后就孝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撰写过几十个提案。这些提案大都被人们忘却,但唯有两个提案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篇是关于恢复司马、白壁关、兑九峪等历史地名的建议,另一篇是关于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碑)的建议。前一个提案已由官方采纳:2020年11月30日孝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同意部分乡镇区划调整的决定》,将振兴街道恢复为司马街道、将高阳镇恢复为白壁关镇(兑镇村已恢复为兑九峪村,但兑镇镇的镇名尚未恢复过来);后一个提案则在民间的推动下变成了现实:2021年5月9日汾孝战役纪念馆已在孝义市大孝堡村设立,并开馆迎宾。当我缓缓揭开汾孝战役纪念馆匾纱时,心情非常复杂,回想起自己十多年来为此奔走呼告的经历,不禁潸然而泪下。</p> <p class="ql-block">  发生在1947年初的汾孝战役是山西解放战争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战役,该战役敲响了蒋阎政权的丧钟,揭开了人民政权的序幕,为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该战役虽然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汾孝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应当忘却这一段历史。早在2011年6月24日,我就在孝义市政协第六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纪念碑)的建议》;2012年4月26日我又联合王志东、张伟、韩德瑛委员在六届二次会议上又一次提出了同名提案。该提案在《孝义风采》(2012-3)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原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马明迅即给《孝义风采》编辑部负责人陈守钦、梁镇川先生来信,称:“我从5月1日的《孝义风采》上看到郭建荣提出关于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纪念碑)的建议。对这一建议,我举双手赞成。1947年初,当时我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追随晋绥解放军野战部队第二旅三十六团指战员,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枪林弹雨,亲历了汾孝战役的全过程,我完全赞成专门建立汾孝战争纪念馆(纪念碑)的建议,希望通过孝义《风采》积极倡导,早日把这一丰碑建起来。”著名教育家马步高先生也通过市政协李安主席来信称:“市政协特邀委员郭建荣建议建立47年汾孝战役纪念馆或纪念碑,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应予重视,并相机筹建。”随后,汾孝战役老战士张道金、李德宽也通过李安主席来信,表示出对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的殷切希望和极大热情。恰好这时郝增明、张继荣先生也先后在《孝义风采》《西盘粮人》小报上发表了《亲历汾孝战役·西盘粮阻击战》等回忆文章,我也在《西盘粮人》小报上刊出了《汾孝战役纪念馆初步设想示意图》。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我还多次走访了党史办、民政局、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在市政府、市政协组织的提案对接会议上与政府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一建议只好暂时搁置。曾几何时,我面对下堡河,“悲来心自微,凄然竟长叹”。</p> <p class="ql-block">  且说好事多磨,怎堪鬼使神差,就是在汾孝战役74周年的日子里(元月27日),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王爱琴部长突然给我发来一则短信,称她与李景耀等人拟自筹资金,在大孝堡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并托我请温克忠先生为该馆题匾。温克忠先生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小就随其舅父即著名党史专家、汾孝战役学者任振福先生学习,对汾孝战役情有独钟,他闻听此讯,迅即挥笔书丹,并安排制匾。赠匾当日,我又随王爱琴、李景耀、王来福一行到大孝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不久我又与王志东、马志恭先生到介休中街村汾孝战役纪念碑进行了走访。与此同时,李景耀即组织张慧明、冯莉花等同仁对汾孝战役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汾孝战役纪念馆终于在李家大院前厅布馆就绪。这处纪念馆与其叫做展馆,不如叫展厅,在这个展厅中,他们用图片、文字和沙盘介绍了汾孝战役的历史和意义。这处展馆虽然选址未必理想,规模面积不大,布局还不完善,资料尚不齐全,但馆舍总算建了起,我的意愿可以说基本实现了。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并焚香告慰汾孝战役烈士英灵,你们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9日上午10时许,在一声声脆耳的爆竹声中汾孝战役开馆了,孝义市各界人士,以及汾阳、平遥、文水等地的文史专家共70多人出席了这次开馆仪式。会议安排由我和汾阳市原人大主任武登云先生为纪念馆牌匾揭幕,但奇怪的是当我登台讲话时,覆盖在牌匾上的红绸却自动脱落,飘然而下,给会议增添了一份惊喜。就是在这次开馆仪式上,我介绍了汾孝战役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汾孝战役纪念馆设馆前后的种种经历,并以一首小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首诗的内容是:</p><p class="ql-block"> 七律 · 叹汾孝战役</p><p class="ql-block">寒风腊雪催天易,陈赓王胡运兵奇。</p><p class="ql-block">夺堡攻城慰孝义,支前打后赴戎机。</p><p class="ql-block">退兵减灶西盘里,逐虎驱狼汾水支。</p><p class="ql-block">张八楚明启锁志,秧歌皮影动地诗。</p> <p class="ql-block">“寒风”句写的汾孝战役虽然发生在数九寒天,腊月隆冬,但春天已为期不远,一场翻天覆地的人民战争揭开了胜利的序幕。“陈赓”句写的是由陈赓、谢富治、王震(王胡子)等指挥的汾孝战役,出神入化、波浪起伏,有效地决定了汾孝战役的走向。“夺堡”句写的是解放军攻取县城后,毛主席亲自致电:“攻克孝义甚慰”。“支前”句写地方民兵、老百姓在汾孝战役中支前打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退兵”句引用马陵之战中孙膑运用掩退兵力、减少火灶的典故,指我军退守西盘粮诱敌来攻、设伏聚歼敌军的战术,取得奇效。“逐虎”句写的是阎军遁逃后,解放军乘胜追击,歼敌于汾河浅滩。“张八”句写的是我军著名爆破手张八、著名战斗英雄楚大明都参加了汾孝战役,楚大明英勇牺牲,阵俘郭启锁反手杀敌,血洒战场。在揭幕仪式上,汾阳武登云、平遥梁继光先生都分别介绍了汾孝战役的历史意义和设立汾孝纪念馆的现实意义。随后,我们即在李景耀的引导下,参观了汾孝战役纪念馆展览,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情景、一段段文字,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炮火硝烟的岁月……参观中我意外地发现,就在纪念馆的《前言》中,他们还专门介绍了我提议建立汾孝战役纪念馆的这一背景。</p> <p class="ql-block">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如今散落在东西盘粮的弹洞炮孔和残垣断壁虽然依稀尚在,但岁月早已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革命和建设的锤炼、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汾孝人民生活已经过上了幸福富裕的日子,百年复兴的中国梦也渐臻佳境,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学习党史、重温汾孝战役,不乏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就是我十几年来多次建议建设汾孝战役纪念馆的初衷吧。至于该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和意义,尚待今后科学策划和有效运营。</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