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谷子又称粟,古代也称禾,脱皮后即小米,是我国北方也是山西的主要小杂粮。每到夏天数伏天,就想起父亲常挂在嘴边的“头伏锄地一碗油,二伏锄地半碗油,末伏锄地没来油”的农谚。这首农谚虽说对锄玉米、高梁、谷子等都适宜,但留在我记忆里的主要是指锄谷子。由于缘于这样的理解,自然而然就常常回忆在我记忆很深的一件事,在大概七、八岁时跟上父亲间谷子苗了。</p> <p class="ql-block">谷子,种植时间分为春播(正茬)和夏播(回茬)两种,春谷播种时间在清明后至谷雨之间进行,回茬播种时间在5-6月进行,也就是割了小麦的地再种谷子。记忆中的小山村春季十年九旱,播种时要等下雨,或者是小雨过后,所以村里种谷子也要抢种。那时候父亲是生产队长,对全队的耕种负主要责任,那块地适合种什么了如指掌,另外据我听他常讲什么时候有雨,刮什么风没雨等,父亲观察气候基本上是靠谱的。</p> <p class="ql-block">山村大部分地都是小块梯田,大部分适合种谷子,播种时小块地基本靠前面最少两人拉,一人后面过扶边摇播种耧。播种谷子后面摇耧的是技术活,摇快了谷子种来不及落下地里去,这样出来的苗稀少,会发生缺苗减产;摇慢了谷子种落下去的多,种出的苗稠,既浪费种子又不好间苗。父亲是村里能摇了耧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七十年代初,我们村家家都有块自留地,社员在自留地上自由耕种,收成也归自家所有。我家的自留地在塌岩坡(地名),大概有一亩多不到二亩的样子,记忆中不论种什么,年年都有好收成,这全部归功于种地农手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这块自留地种上了谷子,种后不久,下了一场雨。记得是个星期天,早饭后父亲让我和我哥(大我两岁)跟上他去自留地间谷子苗。一路上我一直想,从来没干过这活,到了地里咋间啊?父亲一生对他的儿女严肃,从不讲开玩笑之类的话,小时候只要我父亲不在家我们就乱哄哄的,父亲一回家就没人敢乱捣了。去地里一路上也不敢说,不会间,也不敢问。</p> <p class="ql-block">到了地头后,父亲从他的衣服口袋掏出两根小木棍,给了我俩一人一根,父亲讲干农活要从小做起,间谷子苗要掌握苗与苗的距离,不能太密,太密了谷穗长不大;也不能太蔬(太远),太蔬了产量低,两棵苗的距离就是你们手中这个木棍长,两棵苗之间的苗比长的好也不能留,说完之后他就开始间苗了。</p> <p class="ql-block">我哥俩在后面拿着木棍,一边比划,一边笨手笨脚的学着间苗了。一上午由不会干到会干,由会干渐渐的到熟练了,后来我们小小年纪学间苗,在村里还传为佳话了...我一直记得,那年我家自留地的谷子长的特别好,从播种到收割和这个美篇上的图(百度上的)基本上一个样。</p><p class="ql-block">我离开农村已经四十多年了,父亲离开人世也七、八年了。每当我看到谷子,喝小米汤时就想起了我的父亲,从小用他自已的方法,教会我如何间谷子苗,如何劳动,如何做人...</p><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中元节了,制做这个美篇来纪念我的父亲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