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中,40年前的48团11连和12连之间的农科所,现已更名为48团5连。儿时记忆中农科所办公用的白房子已失去踪影。不见了农科所白房子后门处的大槐树,那颗大槐树春来散发的花香至今在记忆中还那样清香。白房子前尘土飞扬的马路已成了新更名连部的柏油主干道。白房子前硕大的榆树加了一个牌匾,写着:“树,一个地方的“活化石”,一个地方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因一棵树,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因一棵树,感悟传承兵团精神。四十八团第一棵榆树是在建团初期种植在原农科所大院。据老职工回忆,当时南疆没有圆冠榆,是农科所工作人员探亲时,从海南引进过来的。如今老榆树依然十分茂盛,郁郁葱葱。在老榆树那斑驳的树干上布满了裂纹不仅记载了岁月沧桑,也同时见证了老一辈四十八团人开荒造田,修渠引水的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不属于48团开荒造田的老一辈,我的父母是,曾经为48团的建设流过汗水与泪水。我属于48团“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追梦人。</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农科所尘土飞扬的马路上我们光着脚穿着背心在土里嘻嘻哈哈跑来跑去;记忆中满树槐花榆钱时嗡嗡鸣响的蜜蜂我们在树下过家家;记忆中农科所的院子里用土堆成一个框为家人看电影占位置;记忆中发小小玮家在白房子右侧,家中有沙发,有吹气的塑料洋娃娃,洋娃娃忽闪的大眼睛那样灵动。记忆中48团油库发生过大火,火光冲天,我的父亲拿着铁锹冲出家门,后来有人不在了,礼堂里拉着黑色的横幅;记忆中在一个上海知青阿姨家吃过一次麦乳精香甜诱人;记忆中农科所有一些上海北京知青,说话很好听,有一个姓“师”的男知青经常来家里串门;记忆中农科所路两旁种的都是槐树,邻居家门口有很高的胡杨树,红嘴啄木鸟“当当”的劳做声吵醒过我的梦。</p> <p class="ql-block">40年前,40年后,沧海桑田的一粟。当母亲说完全认不出了,我知道母亲的梦圆了,我儿时的梦碎了。三岔口,儿时记忆中的黛色山峦隐入尘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补充一句,作为曾经的48团人很自豪,因为和48团11连职工聊天时,他们说在喀什这一片,48团现在是最富有的团场,红枣产业给家家户户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实现了兵团奋斗的老一辈,新生的兵团第二、第三代人的愿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