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豫东平原上的周口市鹿邑县,这里的人们一直沿袭着一种上千年的独特习俗,每当有新出生的婴儿诞生的时候,长辈们总是会亲自拿起手中的针线,为孩子缝制出各种活泼可爱精巧的虎头鞋和虎头帽,寄托着长辈们对于下一代的美好祝愿,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先贤——老子。</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这一天,伴随着一阵哭啼声,李姓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一年正好是农历的虎年,孩子的父母根据当地的习俗为孩子取了一个小名“狸儿”。这个叫作“狸儿”的孩子,就是影响后世几千年被尊称为老子的道家思想创始人李耳。</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的前身是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创建的老子庙,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将其定为太庙,建起宫阙殿宇;唐玄宗开元三十年(742年)正式改称“太清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 "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谒老子庙,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p><p class="ql-block">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宋帝好道,宋真宗赵恒,拨国库银重建太清宫、洞宵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碑刻尤存。</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