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的立秋不一般

有伴悦活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br><br>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同时,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会逐渐下降。虽说立秋已到,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秋天的到来,也不会马上变得凉快起来,反而会有气温短暂回升的情况,老祖宗称之为是“秋老虎”。<br> 立秋之后的气温,总体来说还是逐渐转凉的。但按照一些民间说法,今年的立秋与往年的立秋又是有些不同的。 民间常将“秋”分为“早秋”和“晚秋”,素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在农历六月份立秋,是「早秋」;在农历七月立秋,则是「晚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在公历的8月7日,恰好是在农历的七月份,所以今年是晚立秋,也就是“晚秋”。 老祖宗还将“秋”分为了“公秋”和“母秋”。「公秋」指的是立秋之日是农历日的单数;「母秋」则指立秋之日是农历日的双数。<br> 民间常用公秋和母秋来推测立秋后的天气。老祖宗说“公秋爽,母秋凶”,就是说公秋比较凉快,而母秋相对炎热。今年的立秋日是在农历的七月初十,所以今年的秋,是“母秋”。<br> 老祖宗除了将秋按照早晚和公母区分外,还将秋分为了“睁眼秋”和“闭眼秋”。<br> 「睁眼秋」是指立秋的具体时辰在白天,而「闭眼秋」则是指立秋的具体时辰在晚上。<br> 今年的立秋是在20点28分57秒,也就是说立秋是在晚上,所以今年的秋,是闭眼秋。<br> 此外,民间还有“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的说法,就是说睁眼秋可能会造成收成的减产,而闭眼秋则预示着有一个丰收的好时节。<br> 立秋还有“脱衣秋”和“穿衣秋”的说法。所谓“脱衣”、“穿衣”,其实反映的是这一年当中秋季的炎热程度。<br> 「脱衣秋」说明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还是比较炎热的;而「穿衣秋」则说明立秋之后很快便会凉快下来,需要加衣保暖。<br> 今年是晚秋,也是母秋。民间讲“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还有“公秋爽,母秋凶”,都是在说今年立秋之后会有一段比较炎热的天气,所以今年的秋,还是脱衣秋。<br> 尽管这些民间的俗语谚语有着一定的道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横跨多个纬度,各地的立秋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立秋后天气如何,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判断。<br> 此外,虽然立秋后天气较为凉爽,但“秋老虎”仍在肆虐,容易使人产生倦怠、乏力之感。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如多吃莲藕、茄子等柔润食物,既能滋补身体又可去燥热,一举两得。不过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br> <b>一、莲藕</b><br>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莲藕在中医界被誉为“灵根”,也是入秋后的进补“第一根”。立秋后天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适当吃些莲藕可滋阴去燥,清心安神。<br> 推荐食谱:糖醋莲藕、红枣莲藕汤<br> <b>二、茄子</b><br>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吃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秋天刚收成的茄子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br> 推荐食谱:凉拌茄子、茄子煲<br> <b>三、山药</b><br> 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求真》中曾记载:“山药,本属食物,占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气除热。然气虽温两却平,为补肺脾之阴”。山药自古药药食两用,是秋天里用来防秋燥的首选食物。<br> 推荐食谱:山药糕、山药鸡汤煲<br> <b>四、银耳</b><br> 银耳是很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清宫太医唐容川称:白耳润燥生津、活血、滋阴补阳,还可治肠风下血,妇女带症。建议初秋时多吃些银耳,滋阴润燥还养颜。<br> 推荐食谱:红枣银耳羹、凉拌银耳<br> <b>五、红豆</b><br> 俗话说:“立秋吃过小红豆,一秋不会犯痢疾”。红豆被誉为“心之谷”,既能清心火、又能补血气,还能提高免疫力,防止换季带来的引发的不适和口干舌燥。<br> 推荐食谱:红豆糕、红豆南瓜粥<br> 入秋重食补,冬季少烦恼。以上食材都是肺脏最爱的食物,换季时期可轮番食用,滋阴润燥养元气,让你精神饱满地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