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一、焦岗湖观荷<br> <br> 望着焦岗湖的千亩荷花,我最初的感觉是震撼,继而就是无比的欣喜了。在这千里长淮的中游腹地,不仅有六万亩烟波浩淼的湖面,更有这宛若人间仙境的千亩荷花淀。面对这盛大的花事、万千的妩媚和漫天的荷香,我又怎能不欣喜若狂呢?<br> 天空正落雨,不过却正应了观莲的心境。看着一朵朵艳红的、粉白的莲花在雨中俏丽,让人不由得平生出几许欢喜。一眼望去,荷叶苍苍,或俯或仰,万绿丛中,朦胧丽色。细细看来,亭亭一茎,漱波而立,上托芳华,下拥团叶,濯姿浣影,流馨泄香,恰似对镜佳人、出浴美女,凌波仙子。那娇小的素白的莲,像是纯洁无暇的女孩,显得是那样的清丽和淡雅。那丰润饱满的粉色的莲,就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自己的情郎,露出了娇羞的红颜。而那灿烂绽放的红莲,更像是披着嫁衣的新娘,浑身上下透露着喜气,散发着迷人的风韵和热烈的芳香。<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在荷花的下边,有着绿色的阔大的荷叶,铺陈着一片片柔软而温暖的绿,随着微风轻轻摆动。蜻蜓穿梭于荷叶和荷花之间,有蜻蜓落在未开的小荷上,便让人一下子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句子,心中不禁感慨诗人观察事物的细致,也为自己捕捉了这个精彩的镜头而莞尔一笑。<br> 离这千亩荷花淀不远,便是著名的欧苏堤,相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被贬为颍州太守时,曾与弟子苏东坡在此兴修水利,并搭台建庐,授教各种知识与农人,传称欧苏台,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便将这条大堤称为欧苏堤。看来,只要是做过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人们便会永远地纪念他。而提到欧阳修和苏东坡,便不能不提到他们吟咏荷花的佳作。他们因这荷花填写过无数优美的诗词,想必是很爱荷花的。欧阳修的七绝《荷花》写的很妙:“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好像是真的看到了一位清丽脱俗、环佩叮当的荷花仙子一般。而苏东坡是填词的高手,留有一阕《永遇乐》传世:“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豪放的苏东坡,在填写这阙关于荷花的词时,却也透着几许苍凉了。<br><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二、美丽的传说<br> <br> 站在这清香四溢的千亩荷花淀中,一时恍惚,仿佛误入了仙境,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关于荷花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个:<br> 一是说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因为玉姬羡慕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的生活,深感天宫的空虚和寂寞。于是,她在河神女儿逢莱尼的陪伴下,偷偷地打开了南天门,悄悄地飞来杭州西子湖畔,两位仙女看到明镜般的湖水煞是喜欢,便跳入美丽的湖中恬洗。天快亮了,逢莱尼要玉姬赶快返回天宫,玉姬哪里舍得这美好的人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顺手拾起莲花宝座把玉姬打入湖中,还恶狠狠地骂道:“我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玉姬,见人间自由而动凡心,爱西湖秀丽留恋忘返,结果被霸气专制的王母打入西湖湖底而身陷污泥之中。玉姬仅仅为了追求自由,仅仅试图接触美好,就遭遇了无限的痛苦和无望的人生。她虽然被诅咒在污泥里,却在难耐里匍匐,在忍辱里涅槃,最终汲取了大地万物和日月的精气,化身荷花,倔强地挺起了身,抬起了头,向无尽的苍穹骄傲地展示自己绝色的容颜,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这就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玉姬!<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第二个传说是将荷花比做了美女洛神。传说洛神是伏羲皇帝的小女儿,从小体弱多病,纤丽如玉树临风,美艳如荷花戏水,深得人们的喜爱。没有家庭的羁束,她整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徜徉,潜移默化地感受自然的毓秀钟灵。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多愁善感,心仪姣美。一天,她来到洛水河畔,洛水慑服于她的魅力,倾倒于她的神采,向她求爱。粼粼波光幻化出万千绚丽的景象,霭霭水雾又为之盖上隐约的轻纱,那沙岸花树,水潭崖影,涓涓细流,那汹涌的巨浪,险峻的峡谷,广阔的滩口……无不迷离梦幻,好似仙境一般。最终她为洛水所打动,发誓要做一枝莲花,生长于洛水之中,于是便投身洛水的怀抱。伏羲帝寻找到洛水河畔,只见碧波漾漾,一位绝色佳人从水中冉冉浮起,正是他要寻找的女儿。但女儿与洛水再也不能分开了,于是伏羲帝便封女儿为洛水的神祗,封号洛神。<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由于这个传说,千百年来,洛神就走进了中国文学有关荷花的辞章,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着无限爱慕的情思: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曹植的《洛神》、谢灵运的《沉妃赋》、李钢的《莲花赋》、宋之问的《秋莲赋》、李商隐的《东阿王》、温庭筠的《莲花诗》、汪道昆的《洛水悲》……<br> 风流才子曹植是这样描写的:“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稼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清代张祖同的《秋荷》写到:“洛神仙步凌波。袜罗不染珠尘碎。银河小影,玉奁娇语,未应无意。解佩褰裳,相思永在,美人秋水。”他们的描写都是极致的美丽,真好似一幅美人秋水图,令人心向往之,引发无尽遐想。<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三、心底的荷香<br> <br> 荷花,古称芙蓉、水芙蓉,俗称莲花,花朵艳丽,人们喜欢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形容它的高贵。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们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之意。《说文解字》上说,“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或是湖目。<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三皇五帝到今,人们一直喜欢荷花,赞美青睐她,把她当做仙子看待,文人骚客纷纷填写诗词赞美她,荷花与文人自古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诗经·国风》“山有扶苏”中就有描写荷花的诗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在“泽陂”诗中这样写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著名诗人屈原在他的千古名作《离骚》中这样描述自己对荷花的喜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晋代乐府诗中有一首《青阳渡》也写的颇有意味:“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诗中描写的场景是借着观赏荷花来表达爱意,在这里,男女情爱在荷花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的美好,情感也愈加显得高雅。<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写有一首《荷花》诗令人叫绝:“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看,翠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似秋云,恰似晚霞.这秋云和晚霞既是荷塘的背景,又是荷叶和荷花的比喻,一箭双雕。盛夏的夜晚,阵阵微风送来荷花的幽香和湖水的清凉。全诗写出了优雅的环境、美好的夜晚和美丽的荷花,读这首诗恰如身临其境,芬香扑鼻。如果可以住在这样的地方,那可真是犹如身处人间天堂呀。<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杭州的荷花因玉姬的传说而名闻天下,宋代柳永作《望海潮》,咏西湖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兼有杨万里锦上添花,咏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于是,这十里荷花便更引得游人如织,观者如潮了。<br> 在杭州观荷的人虽是多,但终究是显得有些闹。扬州的瘦西湖因其瘦便好了许多,坐着画舫,观“荷蒲薰风”,听着娇巧的船娘用吴侬软语哼唱着江南小调,眼里的荷花便也显得妩媚多姿、旖旎无限起来。而绍兴沈园的荷花更是不同,也许是多了几分陆游与唐婉《钗头凤》的情深缘浅,看着每一朵的荷花都显得孤单,满含着江南女子的含蓄和忧伤。虽是并蒂的少,单只的多,但荷的茎却都直直地挺立着,透着一种不屈服的倔强。<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为什么要单单去提绍兴的荷花呢?这就要提起一个倔强的绍兴人了,这人便是朱自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好,虽然清华园里的荷塘并不算大,但心里一直颇不宁静的朱自清,怎么算也还是一个白领的他,最终选择了拒领美国人的食品,在饥饿和病痛中高傲地离开了人世。怎么去想,都似乎受了些荷花的影响。而离开人世的朱自清,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他那清癯温和的面容,穿着一身半旧西装,一手拿着书,一手携杖,慢步走在清华园林荫路上的身影,就是那一大片皎洁月色下的荷塘了。那片布满月色、蛙声悠扬的荷塘就是读书人骨子里的傲气和心中的倔强。<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一代文豪沈从文的一段经历,更是使人们对荷花带来的思索而感慨不已。那时,沈从文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而且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强制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沈从文在饱受践踏的痛楚中,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道:“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br> 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洋溢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了。“荷花真好。”身陷苦难的沈从文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脚下虽多雨泥泞,眼前却荷花正好。“荷花真好”,说这话时,沈从文的心中也一定是开满了荷花,这又该是一种怎样的胸襟、怎样的境界呀?这里的荷花成了读书人一种趋於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的生命情感了。<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四、离佛最近的花<br> <br> 在印度教中,常常把莲花比喻成起源信仰,和毗湿奴神联系起来,而在佛教中因为借用了印度教的象征意义,所以在佛教符号体系中,莲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佛通常被描述是坐在巨大的莲花和莲叶上,而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也是常常坐在莲花台上,显示着她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所以说,莲花是离佛最近的花,也最能表达佛的教义,看来,莲花天生就不是俗物,正所谓:心事无尘土,莲花自在开。<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而观莲悟禅是需要一定的境界和缘分的。曾经看过一个偈子,说一个和尚问智门光祚禅师,莲花未出水之前是什么,禅师说,是莲花,和尚又问,那出水之后呢?禅师说,是荷叶,这就是佛门中很著名的“智门莲花”公案。原文在《碧岩录》第21则有这样的描述: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门云:“荷叶。”<br> 智门对僧人问话的回答,非常奇特,据《佛光》第5023页中这样解释:“莲花未出水之前,所见的应是荷叶,而光祚答为莲花,甚具深意,因为莲花虽未出水,但莲花的性质已完全具备,以后出水成为莲花,不过是其潜在性质的引发,意在比喻自性妙体未发生作用以前,一切妙用已经存在,以后由体起用,均系自性妙体的作用。莲花出水后,所看到的应是莲花,而光祚答以荷叶,荷叶是根本,荷叶是圆的,而禅宗常以圆相,代表自性妙体,以比喻莲花,乃以荷叶为根本,现象界一切变化,仍为此一自性妙体所涵摄。”<br><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佛门教义很深,是需要人们去认真思索的,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是必须看破表象而去仔细探寻其内在的因果的。要做一番事业,是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准备的,而这个准备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是日积月累的积淀和承继,是需要很高的自身修为的。即使是在别人还看不出来的时候,那你的心中也要明白,自己是不是具备了惊艳绽放的条件。果有需要你尽情发挥、展示才华、绽放美丽的时候,你可一定要做好了准备呀。<br> 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就一定会像这荷花一样,“蛰伏淤塘无人晓,一朝绽放天下惊”了。<br><br> (本文发表于2016年4月26日《淮河早报》舜耕园整版,被收于《走进诗与画—淮南作家毛集采风暨荷花笔会作品集》一书)<br><br> 注:文章中全部图片均为本人在焦岗湖所摄,请注意版权!<br><br><br><br></font></h3> <h3><b><fon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 /> 作家简介:梅雨墨,原名赵立新,满族,著名散文家,舜耕书院院长,子怡影视工作室总策划,《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执行总编。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执行秘书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秘书长。著有散文集《飞雪千年》和《华美的爱情》。<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span></font></b></h3> <h3><b><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r> 联合推荐<br><br> 1、这是一个有真性情的散文家书写的文字,那种清风朗月、白雪秋雨的意境使得梅雨墨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君子之风和华贵之气。<br> ——卞毓方:著名散文家、学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br><br> 2、雨墨散文所传递的美是具有特质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思想美,在他的笔下,洇染出一朵朵绚丽的散文之花,让人为之惊艳!<br> ——丹青:著名散文家,学者,新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br><br> 3、梅雨墨的散文意境唯美,真纯良善,具有独特的生命和情感体验,值得读者认真阅读并深刻思索!<br> ——王宗仁:著名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br><br> 4、梅雨墨的散文语言空灵静美、温暖动人,豪情中不失细腻,婉约中不减大气,纯净中更显唯美,值得一读!<br> ——许辉: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br><br> 5、梅雨墨的散文,如一幅唯美的画卷铺陈开来,空灵、清雅,不染尘埃。<br> ——潘小平: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安徽文学》杂志总编。<br><br> 6、如一缕阳光,温暖纯净;如一帘细雨,轻柔空灵,这是雨墨散文带给我的感觉,相信读者会和我一样喜欢这些文字。<br> ——张继炼:著名作家,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拉善盟文联主席。<br><br> 7、如果继续怀揣以“真善和美”为最高追求的人文理想,就不会因为日渐功利的存在现实丧魂失魄,更不会因为丧失和荒芜泣不成声。梅雨墨作为一个坚守者和表达者,正是以积极乐观的审美姿态,介入、呈现并表达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试图通过文字,引领我们继续信任美好,修复和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br> ——嘎玛丹增 :著名散文家,被誉为当代行走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台湾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br><br> 8、梅雨墨的散文,笔致清逸洒然,内在气象宏放。初读,如读一树桃花,其华灼灼,是春天说的话;再品,字里行间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是画的留白;略一回味,又是白雪梅香,雨落成墨,气韵自成。<br> ——白音格力:当红作家,《读者》签约作家、杂志《美文》专栏作家。<br><br><br><br></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