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又称太子雪山,北与西藏他念他翁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气势非凡,被称之为“太子十三峰”。</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至25日,我们在发哥的带领下,跟随马帮九天全程走完外转两百八十多公里的路线。马帮驮负食品和装备,沿途风餐露宿,在山林与溪流之间奔走。徒步转山之路,是我们自己身心的一次伟大壮举。<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区别于传统转经路线的是,我们从西藏林芝阿丙村包车去到甲应村,成为极少数中途增加景点的游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全程280多公里。徒步、骑行、驾车,时间9天。翻越无数座3000米以上的大山。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区域。途经云南、四川、西藏三省。途经梅里雪山的眼泪: 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转山路途,气候湿润,全年适宜转山,只要身体健康的人都能承受,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前往。</p> <p class="ql-block">“转山”是源于西藏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藏传佛教徒相信,每转一次神山,都可以消除一些罪孽,使自己的身心和灵魂得到净化;每完成一次转山,都意味着自己向梦想中的花园更近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情诗中有一句话“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 <p class="ql-block">梅里外转又称梅里大环,围绕梅里雪山环行一周的这条垭口连穿路线,是藏民们转经朝圣的经典路线,亦是山友们心心念念的徒步路线之一。</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是藏东地区第一神山,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于是卡瓦格博峰就成了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也是云南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p> <p class="ql-block">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心中,一生中必须绕卡瓦博格转经一次,才能在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即便在转经途中死去,也被视作再生有福,灵魂甚至可以抵达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热爱壮丽自然风光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享受户外旅游的绝佳机会;对摄影爱好者而言,神山有超凡出尘的景致;对爱好民俗的旅游者而言,是了解藏族宗教观念、生活习俗的最佳途径;对醉心自然的旅游者而言,是一次天人合一的身心投入。</p> <p class="ql-block">只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我整个人仿佛都重新活了一次一样,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自由的活跃起来。我是那么的热爱高山和大海。如果一月不接触一次大自然,我感觉我的灵魂都要生锈了。只有户外,才能安放我躁动不羁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说走就走。安排好工作,7月17日上午九点,我们乘坐发哥的大奔,一路顺风,直达香格里拉。在城里吃完藏餐午饭,再到州医院做核酸检测 。</p> <p class="ql-block">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同时,我们又去了松赞林寺,并见到居住在寺院旁边的发哥的藏族朋友。</p> <p class="ql-block">他正在建新屋,我们参观了他的新宅,一栋正在装修,外部简洁大方, 内部宽敞豪华的藏式建筑别墅。</p> <p class="ql-block">藏式房屋十分考究,除土墙外,整幢房屋完全是用上好的木材构筑起来的。柱子绝对是一棵生长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平整的楼板,雕刻精致的神龛和家具,无一不是用上好的木材所制。室内装潢讲究,火塘旁边要设神龛,火塘一年四季都烧得旺旺的,一是象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是驱逐高海拔地区的寒冷。内部雕刻装饰,精细、鲜艳的龙纹、花卉、藏八宝等图案遍布房柱、房梁。精美的壁画挂在其间。</p> <p class="ql-block">从发哥朋友家出来,步行五分钟就到松赞林寺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拜佛结束,我们到对面的木栈道,欣赏松赞林寺在拉姆央措湖中的倒影。拉姆央措湖藏语为“圣母灵魂湖”,是著名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又是候鸟的天堂和藏族群众心目中的神湖,是高僧大德临终必经归路。</span></p> <p class="ql-block">神圣寺院的倒影是照耀心灵的明镜。拉姆央措湖湖面不大,景色却秀美异常,湖中四季都有各种水鸟栖息。站在大仓大殿顶上,观望拉姆央措湖,它是一尊佛在自然界的投影。</p> <p class="ql-block">拉姆央措湖现在正在重修,据说是要加大湖的深度。湖水已被抽干,部分低洼积水区域,还有大片成群的鱼儿及水鸟在游走。挖机停在湖里,不紧不慢的、一铲一铲的挖着淤泥。</p> <p class="ql-block">环湖一圈,虽然没有了倒影,但远处的松赞林寺还是很美,忍不住拍了许多照片,我们又启程去追寻梅里雪山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我们驾车从香格里拉前往德钦方向驶去,由尼西乡进入奔子栏镇境内时,就看见在金沙江岸百米范围内一座桥。</p><p class="ql-block">奔子栏,贺龙桥,壮哉,中国工农红军,伟大,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路过白马雪山垭口,为了抓住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片刻时间,发哥把车停靠路边,快速取出长枪短炮,架在路延或者岩石上拍起照来。只见西边天际嵌着一枚火红的夕阳正默默地燃烧着,它周围的流动的云彩被灼成了红色,余晖映照在布满积雪的山峰上,似涂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辉。</p> <p class="ql-block">夕阳很快坠落卡瓦格博主峰后面,天空之城便转为暗灰。收起摄影器材,踏着暮色,继续前行。到达飞来寺,天已经全黑了。发哥带我们去品正宗的牦牛火锅。热情好客的藏族老板娘,热气腾腾的牦牛肉火锅,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明天早上,我们将在飞来寺观景台观看梅里雪山日出。原打算住宿飞来寺,由于旅游恢复,各地来的人太多,今晚飞来寺住宿爆满,我们只能返回德钦县城去住,明天早上又过来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早上,六点不到我们就起来赶往观景台拍日出。到达观景台,人还不是太多,发哥和泽鑫父子俩找了一个最佳拍摄位置,架好长枪短炮,静候日出。不一会儿,观景台就被人群围满。各式各样的拍摄工具加上遥控飞机,可谓热闹非凡。可惜厚厚的云层一直笼罩在头顶上空,雪山被云层包裹着,隐隐约约的露出一点点峰顶,马上又被云雾缭绕了。一直等啊等,云层越来越厚,似乎要下雨了,还冷,到八点半左右,观景台的人走得差不多了,除了我们还在坚持等云开雾散,露出雪峰顶外,就只有几个藏族同胞在念经转塔。她们的虔诚,感染了我,我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转塔。</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可以欣赏梅里雪山的真容,一处是飞来寺观景台,另一处是雾浓顶观景台,因雾浓顶观景台有十三座白塔,又被称作十三白塔迎宾台。雾浓顶观景台位于雾浓顶村,距白茫雪山垭口23公里,距德钦县城8公里,只要天气好,没有大雾,这里可以拍摄梅里雪山全景,摄影者可以将飞来寺村和河谷作为前景。东北方向是白马雪山,南向可以看到雾浓顶村煨桑的青烟和澜沧江峡谷烟云。</p> <p class="ql-block">在飞来寺观景台观日出,梅里雪山近在眼前,景色非常壮美。德钦飞来寺观景台是观看日照金山的最佳位置,正对着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日出时,阳光洒在梅里雪山主峰上,雪山仿佛放出金色的光芒,非常壮观。随着旅游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飞来寺观景台一睹卡瓦格博雪山的奇景——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站在飞来寺观景台上,日出的时候,阳光洒在梅里主峰上,雪山仿佛放出金色的光芒,来自各地的信徒跪地膜拜,嘴里喃喃念着经文,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发哥坚信云雾会散开,一直坚守在观景台,功夫不负有心人,九点多,整个雪山揭开了面纱,洁净俊郎,秀美挺拔的山峰完完全全显露出来,美得耀眼,忍不住的令人惊叹。拍完日出,十点,我们又驾车返回德钦县城,扎西的亲戚扎史在等我们,由他开车送我们去永乐村与扎西汇合。扎西是这次我们梅里雪山徒步外转的藏族领队。</p> <p class="ql-block">德钦县位于迪庆州西北部。西南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山水相连;东南同四川的巴塘县、得荣县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市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7291平方公里。境内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汉泽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北连西藏自治区阿东格尼山,南与碧乐雪山相连接,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从卡瓦格博脚下6000多米的极寒冰雪线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处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中,全长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现代冰川。</p> <p class="ql-block">到县城遇见扎史后,方向盘就交给他了。扎史,三十多岁,藏族,很健谈,上车不长时间就活跃起来。这段时间他专门做松茸销售,从他口中,我又学到了一些松茸知识。也知道了全国最好的松茸就产自德钦。他带着我们一路向前,我观望着车窗外的高山峡谷,迎面扑来,又向后倒去。满满的江水伴着山路,缓缓流淌……我忍不住问这是什么江,扎史说这里是三江并流跨越的地方。不禁让我们精神一振,记得是初中地理学过三江并流区域,想不到如今能亲自来到这里,好激动哦!</p> <p class="ql-block">在永久村(2460m)路口,扎西和他15岁的儿子旺堆以及两匹拉在车上的骡子、驾驶员,已经早早等在路口。停车后,发哥与他们简单的交流了一下,旺堆并到我们车上,继续前进。永久出发,沿盘山碎石路面缓缓上行,坡度不大,到达梅里大转的第一个垭口多拉垭口(3150m),在垭口可以看见白马雪山的背面。整理行装,告别扎史及运送骡子的驾驶员,我们正式开始徒步。我对泽鑫说:我们的长征开始了。翻越多拉垭口,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我们一路下着缓坡,边看风景边拍照,在树林间时快时慢的前进,扎西和骡子走得快,等了我们两次之后,先往露营地去了。我们经曲夏(2715m)、阿色大道到达隆那,过了隆那之后,再爬升一段林间小路就到永是通(3340m),然后是得康拉杂(3465m)。在爬升多克拉林间小路时,山雨来了,滴滴答答突然就打湿了衣裤,鞋也潮了。这时我和泽鑫刚好走到了几栋木屋附近,就地休息躲雨,等了一会雨还在下,浑身冷起来了,正难受间,扎西穿着雨衣,给我们送伞来了。我俩愉快的撑开雨伞继续爬坡,四十分钟后,终于见到冒着炊烟的木屋,旺堆坐在屋檐下,面对着路口,我刚露出头来,他就看见我了,急忙站起来迎接我。这时的我又累又渴又饿 还冷得直打哆嗦。在换衣服时才想起今天就吃了早餐,身上没带任何路粮,就靠喝水走过来,全程18公里,用时8小时,海拔上升800米。身体当然要发出警报啦。</p> <p class="ql-block">藏族奶奶的火塘,火总是烧的旺旺的,火塘里的铁架子上煮着一大锅炖菜,不断向外冒着香气。围在火塘边,晚餐是藏族奶奶给我们做的饭。沿途有很多蘑菇,太新鲜了,我实在忍不住捡了一些熟悉的带上来,正好交给藏族奶奶,她随手就给我们全放汤里煮。吃饭时,就着热乎乎的菌子汤,吃了几大碗,浑身就暖和起来,不再冷了。今晚就住在藏族奶奶的小木楼里。</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早8:30,告别藏族奶奶,从多克拉开始,直接向上在密林中登升。出得密林豁然开朗,无数开着嫩黄色小花的植物在山间盆地中恣然生长,两侧山峰云雾缭绕,牦牛在花丛中或卧或站,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越往上爬花儿越是盛开,品种也多,紫色、白色、红色、黄色……成了鲜花的海洋,太壮观了,让我简直不忍离去。发哥更是拍个不停 ,这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多克拉垭口有很多幡群,阵容让人震撼。经幡丛中牛头骨上的弯角直指天空,一边是白色经幡,纪念去世的人。一边是彩色经幡,为在世的人祈福。</p> <p class="ql-block">多克拉垭口是西藏和云南的分界线,越过垭口就到了西藏的地界,这里视野开阔,西藏一侧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云雾缥缈,如仙境一般。我们一脚跨过了省界。之后的下降又窄又急又漫长,号称有108个弯道。翻越多克拉垭口途中。路面泥泞湿滑,曾有成群的牛马从这里翻下山去。对转山的人来说,这个大坡是个严峻的挑战。之字形山路上,人与骡马都已气喘吁吁,一步一停,慢慢往下挪,稍不留神,就会滚下几百丈深的悬崖下。</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雪水汇成的小溪,一直陪伴在身边,冒雨前行的路上,不断有支流汇入,小溪已经变成山中轰鸣奔腾的河流,因为是冰雪消融的水,水质很好,洁净、冰凉,水花四溅,有时流过布满青苔的石头,有时穿过高耸入云的冷杉树根,滋润着大地。</p> <p class="ql-block">下坡路上,虽然雨滴落过不停,仍然是鲜花满山坡,美丽的花儿一直铺到山脚,一大群牦牛散落在花间,还有大块未融化的冰川,潺潺流水,真的以为自己误入仙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口、路边,经常能看到遗留的衣服、首饰、物品等,这些都是藏族人的一种寄托,想带给去世的亲人使用。</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雨越下越大,浑身又是透湿,五点钟走到营地,又是扎西迎上来,带我们到火塘边,又带我们去取背包,催促我们赶快换衣服,烤火取暖。原来我们计划的露营地不是这里,还得前进,但雨太大了,只能住下避雨。在我们烤火烤鞋子的时候,陆陆续续又来了几波转山的藏族同胞,很快我们都熟悉起来,期间还相互传递零食。人本来就该简单快乐,只有在都市里才有那么多的复杂程序。</p> <p class="ql-block">7月20日,八点吃完早餐出发,旺堆、泽鑫我们仨先走,发哥与马队一起。经过两个多小时林中的悠闲徒步,没有太大的上升,到达海拔2800米的罗阿西拉垭口。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卡瓦博格的背面,还看到倾泻而下的冰川。我们已经走到飞来寺的正对面,中间是卡瓦博格。为了拍到精彩瞬间,发哥要坚守到太阳落山。</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路上都是原始森林,还有红豆杉,因贪恋美景,观赏拍照,旺堆走前,离我已经很远。泽鑫与马队汇合后,我翻过垭口,快步追赶旺堆,虽然他个子高,毕竟还是孩子,我想追上他,带他吃午饭。当我一路奔跑到曲那通河不见他,问了客栈的人,确认他已经往前走了。我又马不停蹄的一路追过去。河谷走完,就是没完没了的爬坡。这个坡被称为“南通坡”,意思是只能看见天的坡。狭窄的山路两旁遍布挂满树胡子的树木,视野很局限,只能望到天空。回头能从林间望到缅次姆峰。接近垭口,马队赶上我,我告诉扎西,旺堆我没追上。马队便超过我。到了垭口之后下降的“变态坡”,不但漫长,而且布满大小碎石,阳光直射在身上,热得晃眼。经过三个多小时下到坡底的阿丙村。扎西已经在村口等着了,见到他就见到营地,很高兴。在山腰上俯瞰村庄,特别舒服的一幅田园风景画映入眼帘。晚上住在阿丙村民家客栈,吃了松茸炖鸡。这是几天来第一次能洗澡,能吃到丰盛食物的客栈,大家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应发哥倡议,包车去甲应村。10点我们带着行李,坐车出发去甲应村,扎西赶骡子后天在来得桥与我们汇合。</p> <p class="ql-block">从阿丙村到甲应村,途经察瓦龙,大流沙。这一段是尘土飞扬的公路,扎西赶着马匹前往察瓦龙,旺堆我们则包车而行。路程不长,但路窄难走。路边绘有绿度母和白度母的壁画和经文。路两旁有面积很大的仙人掌,很多上面结着红色和黄色的果实。中午到达这条路上著名的塌方区大流沙(梅里雪山的眼泪),巨大的山体从侧面倾斜而下。公路边修建了类似大坝的水泥建筑,挡住下滑的碎石,感觉安全多了。我们停车拍照,然后快速通过。</p> <p class="ql-block">甲应村,当地人叫甲兴村,属于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群山环抱,是个几乎遗世独立的小村庄。村子里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山沟的深处,更不为外人所知。这里的水很清,树型很有特色,绿油油的草甸上各色小野花在微风细雨中摇曳,马匹、牦牛、红、白、黑色木房子散落其间,一排排转经筒在长流水的带动下自转,不远处梅里雪山俏立云端。</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路太难走,让我不由自主想起韩红唱的歌《天路》。村子里有两家客栈,我们住的是卓玛家。这里离卡瓦格博很近,山谷的一头就是梅里雪山,逆溪而进约5公里,就能近距离瞻仰卡瓦格博的雄伟和缅茨姆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甲应村的客栈之一。</p> <p class="ql-block">甲应村的客栈之二。</p> <p class="ql-block">甲应村的孩子聪明伶俐,未来的理财规划师、运动健将、歌星、模特……就在他们当中。</p> <p class="ql-block">7月22日,吃过早饭,收拾好行装,告别甲应村,我们今天去格布,在那里也许就会遇见扎西和他的两匹马。</p> <p class="ql-block">车沿着怒江边的狭窄土路前行,有时有胳膊肘急转弯,有时会车时只能一车倒退让路,我们的司机是30多岁的藏族小伙子索西,技术娴熟。</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我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疲惫的到达格布村,扎西已经带着他心爱的两匹骡子上达古拉垭口了。</p> <p class="ql-block">格布村有住宿,扎西联系好的,但没吃饭的地方。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出发。索西,开车的藏族青年带我们去拉珠他亲戚家住。上山的路依然很陡很多弯。天全黑的时候到达拉珠,拉珠附近是大唐电力集团公司正在修建的拉扎电站。虽然天黑了,依然是灯火辉煌,还有饭店营业,我们把车开到一家成都菜馆门口,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下车,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p> <p class="ql-block">老板年轻干练,简短交流后,马上为我们安排了饭菜。这餐饭菜,是转山以来最对胃口的一餐,大家都吃得很开心,不停的夸老板手艺好。</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起床,梳洗完毕,大家都想去昨晚的成都菜馆吃早餐,幸亏留了老板电话。电话打了一会才有人接,老板说刚醒来,我们便没提早餐,改为向老板告别:我们走了,有缘再相见。</p> <p class="ql-block">继续努力向垭口进军,计划到碧土乡吃早餐。又是翻山越岭,陡坡险路,严格的卡口检查,终于找到碧土乡。</p> <p class="ql-block">碧土乡,西藏左贡县辖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14公里。面积683平方公里。属半农半牧乡。</p> <p class="ql-block">进乡路上餐馆很多,但都没怎么开门营业的样子。这里气候特别冷。我们进了一家名叫断片江湖的川菜馆,原打算一次吃早饭,但是老板说还没到吃饭的时间,做不出来。只有面条饺子可以做。大家只好吃面,索西点了饺子。 </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电话联系扎西,他已经连夜到来得桥了。我们都急着想看看来得桥的样子,简单走了一下碧土街就向来得桥前进。依然是悬崖峭壁,土路,峡谷,路面被雨水冲刷得像一条沟,车子只能慢慢骑行通过。</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来得桥。车还没停稳,就看见扎西,大家激动得大声喊:扎西!扎西!就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他见到我们,也开心的笑了。挺佩服他的,这么快就走到这里。他是带着马儿徒步过来。我们是坐车啊,还累的够呛。</p> <p class="ql-block">定好午餐,休整了一下,把潮湿的背包拿出来晾晒。扎西便带我们去看旺堆的外婆(藏语:阿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过来得桥对面的山坡,我们就到了阿甲的家。只有阿甲一人在家。这是典型的藏族民居。我们爬山上来,阳光明媚,热得气喘,一进到屋子里,马上凉爽了,阿甲86岁,身体硬朗,热情好客,家里收拾得特别干净整洁,木地板擦得发亮。</p> <p class="ql-block">把我们安顿坐下,阿甲马上去打酥油茶,还用藏语问扎西,要做午饭给我们吃,扎西说已经定好了。她老人家又忙着给我们拿好吃的,不一会,桌子上就摆满了藏族特色食品。吃着藏粑、奶渣,喝着酥油茶,听外婆转经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阿甲太勤劳了,把家收拾得很整洁。旺堆说,阿甲还养了十多头猪,还有牛。</p> <p class="ql-block">旺堆和他的阿甲、父亲。</p> <p class="ql-block">夜宿来得桥客栈,一夜枕着河水的咆哮声入眠……</p> <p class="ql-block">7月24日,饱餐一顿,带上简单的路粮,我们又踏上征途。今天的目的地,尼玛牧场。</p> <p class="ql-block">从龙西村委会开始往上爬,一路陡坡,脚下依然是悬崖峭壁。旺堆带着我们走小路先行,扎西和骡子因为收拾行囊后一步出发。</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日出走到下雨,下冰雹 ,又走到天晴,路过梅求补功,终于在五点左右,踏雪到达尼玛牧场。 这里是整个转山线路中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前面不远处的雪山就是卡瓦格博山峰。今晚我们就住在石头砌墙的屋子里,我们自己动手做饭。主人转山去了,我们便成了这里的主人。住宿及食物费用,已经在路上就付给主人的女儿了。</p> <p class="ql-block">酷爱摄影的发哥,放下背包就迫不及待的拍照片去了,扎西用压力锅煮上饭后又忙着照顾骡子,泽鑫埋头削土豆,旺堆在火塘边烤鞋子。</p> <p class="ql-block">海拔太高,我在做土豆时,怎么炒都是生的,中途加了两次开水煮,才把它弄熟。</p> <p class="ql-block">吃过晚饭,夜幕降临,四周开阔,无遮无挡,是观看星星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牧场夜晚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群星璀璨</p> <p class="ql-block">发哥冒着寒冷,蹲守到半夜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我们七点起来时,扎西已经收拾好行装,打好酥油茶。在等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不怎么喜欢喝酥油茶,我又快速给他们做了牛肉泡面。吃过早餐,扎西催我们上路,他说今天路程比较远,希望我们快点走。</p> <p class="ql-block">说拉垭口是转山途中海拔最高点,和多克拉一样,是西藏和云南的分界,过了说拉就又回到云南了。</p> <p class="ql-block">一早出发,从海拔4800米的说拉垭口一路向下到海拔2100米的梅里水。景色从高山草甸、灌木、阔叶林,再到干热河谷的植被,温度经历冬秋春夏,非常特别。下到江边公路,全程转山结束。依依不舍的告别扎西、旺堆父子俩,我们又踏上回家的路途。</p> <p class="ql-block">回首看看曾经的足迹,甚至让我们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那些泥泞里的孤单身影,山道上艰难跋涉的步伐,翻越垭口的崩溃,烈日暴晒下走在土路上的无精打采,在山林与江河之间奔走。转经之路,对于泽鑫(大三学生)和旺堆(初中毕业生),更是自己内心的一次旅程,既磨炼了意志,又锻炼了耐力。发哥告诉我,他拍了六千多张照片,收获满满。对于我来说,能在五十多岁的年龄挑战自己,并安全完成,这真的是我自己的一次壮举。对于扎西和他的骡子,又完成了一次虔诚的转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梅里外转,虐,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的美,无法用文字描述,无法用照片复制,更是一种无法用心情表达的美。她比任何画面都更富有诗情画意,当你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每一秒带给你的震撼和视觉冲击,都让人难以忘怀,早已深深刻入了我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我所能做的,像无数藏民一样,平行地绕着她行走,怀揣着对卡瓦格博的无比崇敬,带着至尊、至圣、至神的祝福和祈愿,与大自然达成共识,和谐相依。</p> <p class="ql-block">感谢卡瓦格博对我们的眷顾!以及那些绕山而行的美好日子。感谢发哥、扎西、泽鑫、旺堆的一路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