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疫降临人间的前几个月。我们一行4人走访北欧,<br> 首站挪威便被《生命公园》所震撼。<br> 面对直击灵魂的世界最大裸体群组雕塑公园,不由啧啧赞叹的同时,随着主题深入而理解着生命对于我们的含义。<br> “给我一片绿地,我要让它闻名世界!”距今112年前,41岁的挪威人古斯塔夫.维格兰,向政府提出要求,政府还真的把一个82公顷的公园批给了他,<br> 他真的带领学生工匠苦干了几十年,凿了几万吨花岗岩,铸了几千吨青铜。<br> 真的让人生百态呈现在国人面前。<br> 最后十年,这座公园真的蜚声世界!<br> 192座维格兰雕塑,一丝不挂,生命诚可贵,不分老幼男女富贵贫贱,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不带走一片云彩。<br> 生命依然在循环往复,在延续。然而生命意味着什么?是个萦绕人类永恒的主题…..<br></h3> <h3> 这便是维格兰,手里握着锤凿,生于斯,死于斯,安葬于斯,真正国之大师</h3> <h3>《生命公园》中轴线上串联着一<br>《生命之桥》<br>《生命之泉》<br>《生命之柱》<br>《生命之环》<br> 四个主体。</h3> <h3>《生命之桥》有着58尊男女及儿童的青铜雕塑,叙述各生命阶段的情感情怀悲欢离合,不乏世界级珍品。<br>现在世界有些绘画造型还有这桥上雕塑不朽的影子。</h3> <h3> 《生命之泉》主体是几个精壮男子吃力举起锅状物体,体现着社会家庭责任勇气力量与担当。<br> 生命之水,生命之树,短暂得如草木一秋。<br>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晚如雪。 <br> 围绕主体周边的大小雕塑正是人从生到死的历程。<br> 悲乎?人生下来,明明知道在等死。<br> 乐乎?人常又生而忘死,去奋斗去拼搏,去企图改变命运的摆布。</h3> <h3> 《生命之柱》是公园核心雕塑所在,通高17米,由121个体态各异的男女儿童叠摞组成,设计精美,无愧世界艺术宝库之精品</h3> <h3> 周边有18组男女及儿童组像,展现着生命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h3> <h3> 不同于宗教色彩浓烈的南欧。<br> 北欧对生命的描述似乎来得更质朴,更能诠释本源。<br> 雕塑类似于白描手法,刻画着生与死,线条流畅,勾连得体,人本主义思想弥漫在公园的各个角落。</h3> <h3> 18组雕塑,表现生命中情欲,情谊,家庭亲情,甚至打斗争吵乃至家暴。<br> 这是生命的组成部分。<br> 看到这组雕塑可能会意一笑,一百年来不断向此处着手,看来寰球同此凉热,可能潜意识中的恋母情节?一百年不会变!</h3> <h3> 人就是一个矛盾体。<br> 远处母亲在女儿即将出嫁为女儿洗头的亲情。<br> 近处则是男女间暴力打斗兇狠无情。<br> 维格兰雕凿的人像竖立近一百年历经几代人,人间情景还是没有改变!</h3> <h3> 这是在《生命之柱》中央又让人动容的场景。<br> 刻画的是一个跪着母亲背上两个顽皮孩子套着缰绳当马骑,母亲面带笑容,无怨无悔,任劳认怨。<br> 人类母性何尝不是如此?!承担繁衍之责,哺育之职,只求付出,不求回报,默默撑起生命之柱!</h3> <h3>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生命之环》,四个大人与三个孩子组成环形,预示着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人类生命。<br> 这倒是符合释迦:生必有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br> 生何来?死何去?人类洞穿灵与肉反复不断思索,似乎在这里得到些启示…</h3> <h3> 徜徉在百年诞生雕塑群中,感慨当年的大师和众多原型写生人物已经不在人世,不禁唏嘘。<br> 虽然经历北大西洋凌冽罡风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奇寒,但作品与形象依然栩栩如生,精美绝伦。<br> 答案来了!</h3> <h3> 石像定期保养。<br> 从姑娘的装备看,不是简单的喷水,而是某种防止细菌滋生的药液</h3> <h3> 雕塑在药水与光线下,显得光感轮廓优美异常,同伴卢版兴致盎然,“快来一张!”<br> 突如其来的站位,让保养小姐惊诧:中国人不怕药水?<br> 只见卢版神态祥和自信,一幅久经沙场,百毒不侵的模样。</h3> <h3> 公园中还有个镇园之宝,便是《愤怒的孩子》。<br> 据说是因为旁边两个男欢女爱的雕塑是他父母,感觉受冷落,而肝气大发,神态形体生动逼真,而与比利时布鲁塞尔撒尿男孩齐名。<br> 出了名的孩子人见人爱,爱大发了就容易伸手偷,所以这孩子丢了,忙坏了国人。<br> 小偷开出高额赎金,政府和民众不买账,僵持不下,最后在一个废弃仓库中寻回。<br> 平常,丢孩子的新闻在北欧是稀罕之事,丢了青铜孩子更使其名声大噪,安放后让他继续在公园中怒火冲天。<br> 更让他愤怒不已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传出,摸他左手有好运!于是国人和世界游客接踵而至去摸他的手,顺带捎了敏感地带,更让他火冒三丈!<br> <br> 世事无常,生命亦然。生命的具象赫然而立,人们在群像中似乎寻找着自己,又周而复始思索着生命抽象的含义......<br> (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