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名村一赵楼

山东赵孝朝

<p class="ql-block">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是一颗光芒四射、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她以数百年牡丹史记般的故事,响遍大江南北;以雄厚的牡丹文化传播长城内外;将牡丹浓重的芳香带出亚洲走向世界。历代村民以勤劳朴实的品德、高尚的儒商风度应得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关怀,这就是赵楼村一张靓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据《赵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元年前后,赵氏先祖赵鲁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山东济南北武城居住数年;后因故又迁址濮州甘露集安营扎寨度日寒秋,先祖赵鲁及一子赵滋葬于该地。后因战乱频凡,又是多事之秋。三世祖赵公国宝于明朝洪武年间携眷迁之曹州东北八里马家丘,明朝成化、明、嘉靖年间,因为赵氏家族人丁兴旺,赵氏族人又建筑两座楼房,后改名“赵楼”沿用至今。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赵氏家族族群兴旺,在赵秉钺等组织下首次修庙祭祖,扩充家业,以感先祖之恩。</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赵楼村(社区),已由农村变成市区。目前位于市区北面,南望长城路、北靠泰山路、东邻牡丹街道办事处、(距日东高速出入口1公里),西与牡丹北路相邻。域内有4A级旅游景点"曹州牡丹园"(原赵楼牡丹园)。赵楼村目前东西街道3条,南北街3条,路面硬化7余公里;居民近2千余户,5千余人,均为汉族;有赵、高、曾、李、侯、陈、张、朱、霍、闫、石、时、迟、宋时等二十余姓,其中赵姓占90%以上。原赵楼行政村2004年改名为国花社区,2012年改为赵楼社区。</p><p class="ql-block"> 赵楼也有着让人骄傲的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军报报社设在当时的赵楼学堂。中原野战军军报对宣传贯彻中共中央精神及刘、邓首长的指示,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苏鲁豫皖解放区等,在解放战争历史事件中报社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期,在赵楼学堂有十多名新党员宣誓入党,成立了赵楼第一个党支部。1946年左右赵德斌、赵广恩、赵书厚加入地下党组织,赵德斌任我党地下交通联络站站长,赵广恩、赵书厚任地下交通联络员,后因汉奸出卖,赵广恩、赵书厚两位地下党在建国前夕被敌人惨遭杀害,是我党交通联络蒙受巨大损失。革命先驱、赵氏先祖赵体才,1910出生,自幼腿瘸,身残志不残,勤奋好学,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经我党创始人李大钊先生介绍加入地下党组织,毕业后被指派到夏津县做地下党工作,因当时生活极度困难,又身染重病,不幸英年早逝(1932年)</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村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黄堽区赵楼乡万花一社,1958年划归菏泽县红旗人民公社;1965年成立赵楼人民公社,赵楼更名赵楼生产大队。这一时期(1963-1980年)赵楼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村里车水马龙、机器轰鸣,大队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大搞粮食及特产等加工业。农业耕地、播种、灌溉、收割、运输等逐步实现机械化,粮食产量和副业生产(含牡丹产业)在周边村首屈一指、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p><p class="ql-block"> 当时赵楼大队集体副业有:花木特产队、砖瓦厂、养猪场,马车运输队、汽车运输队,拖拉机、收割机、灌溉机械,油坊、面粉加工、棉花加工、机械修配车间,代销店、合作医疗等。</p><p class="ql-block"> 种植牡丹是赵楼几代人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也是生存的命根子。传播至今的民谣也充分反应了赵氏先祖在选择住址上的聪明才智,民谣:“洪武二年把民迁,安家乐业在花园,虽说不是神仙地,十人到此九称羡”。民谣所说的花,就是指的牡丹,说明赵氏祖先迁来时,这里就有牡丹栽培,从此赵氏先祖就与牡丹结缘。后经历代先祖数百年努力、历经磨难、艰辛操劳、代代相传,到清末民初才育有牡丹品种二百多个。赵氏十七世祖赵孟俭历经多年种植牡丹经验和细心观察,执笔撰写了《桑篱园牡丹花谱》一书;1909年二十一世祖赵世学在《桑篱园牡丹花谱》基础上,根据其牡丹种植培育,重新撰写了《新增桑篱园牡丹谱》一书,该书被列入中国四大牡丹名谱之一。(牡丹四大名谱①欧阳修著的洛阳牡丹谱,②明、陆游著的四川彭州牡丹谱③薛凤祥著的安徽亳州牡丹谱④菏泽新增桑篱园牡丹谱)。这个时期,大队于1956年村成立特别生产队(特产队),重点种植牡丹和繁育牡丹新品种。特产队成立之初,将私人种植的牡丹集中收集到特产队管理。以二十一世祖赵世学为首,带领徒弟赵守仁、赵守重、赵天耀、赵弟忍为主力,又从村中推举选拔有文化、有知识、热心好学的青年,组成特产队队员,主要从事牡丹种植、培育,探索牡丹种植新技术。这一时期,大队还不断聘请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专家俞衡老师、北京林业大学周家琪老师来田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经过数年艰辛汗水,辛勤培育出新中国第一批牡丹新品种,主要有;“守重红”、“明星”、“银红巧对”、“肉芙蓉”、“迎日红”、“贵妃插翠”等400余个。当今已入中国牡丹品种谱约1200多个,80%来自赵楼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后代的衍生。在培育牡丹的过程中,同时期培养出了一批牡丹专家,主要有:赵孟义、赵孝端、赵孝崇、赵孝知、赵孝庆、赵建朋、赵建修、赵忠庆、高勤喜、赵洪成等。在这期间,赵楼大队特产队还开办牡丹种养植技术培训班,吸引了许多青年勇要参加学习。其中:洛阳王二道、王三道兄弟也远道而来加入学习班,吃住在赵楼学习牡丹种植技术。1958年,赵楼村向全国各大城市输出牡丹技术管理人才30多人,其中:赵守仁、赵德斌、赵福胜、赵庆房、赵天修、赵天耀等在工作地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一提的是,赵孝崇被洛阳一家苗圃特聘为种植发展牡丹指导老师。这批牡丹管理人才成为赵楼牡丹的宣传队、播种机、业务员,曹州牡丹迅速传递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61年,山东省省委书记谭启龙亲临赵楼特产队牡丹繁衍基地调研,并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永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65年-1972年间,国务院曾多次将赵楼牡丹作为国礼赠送给越南主席胡志明、阿尔巴尼亚总统霍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等多国政要。1962年,赵楼牡丹进入北京中南海、香山公园及国内各大城市公园。1970-1980年十年间,赵楼牡丹供不应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赵楼百姓及周边花商赢得了市场机遇,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为以后的牡丹产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花木管理技术基础、花木资源种植基础、人脉交流合作发展的诚信基础、互通有无的贸易交换基础。③腾飞时期的赵楼牡丹园:(1980-199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赵楼牡丹产业发展迎来鼎盛期;每年谷雨时节,牡丹园花如海、人如潮、车水马龙,全国各地观花游客逐年爆发式增长,场面非常壮观,真正体现出了“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情画意。1982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临赵楼牡丹园考察、调研,并指示:“要建以牡丹为主花园,让群众四季有花看”。随后,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兼中国书法协会主席)亲临现场指导,激情挥毫写下“曹州牡丹园”的门匾,又泼墨写下“曹州牡丹甲天下”七个鎏金大字,更使赵楼牡丹锦上添花,流芳后世。1992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实地考察赵楼牡丹发展现状后挥笔称赞:“中国牡丹之乡”。著名书法家溥杰先生观赏牡丹后执笔留下“天下牡丹第一香”的墨宝。此时的牡丹园;步步是景、入目皆画。这与中央领导同志和上级的关注和关怀密不可分,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视察、调研、指导赵楼牡丹园的生产、旅游等诸多改革事项。在这期间赵楼村又从山东农业大学代培了一批牡丹管理专业人才。如:赵卫、赵孝领、赵弟轩、赵欣、赵信勇等。此后,陆续培育出“冠世墨玉”“香玉”“珊瑚台”等400多个中国牡丹新一代品种,芍药300多个新品种;在原技术基础上,创新了“南、北方牡丹冬季反季节催花技术”;相继研发出“牡丹四季开花技术”、“牡丹新嫁接技术”“案头(盆景)牡丹”等几十个牡丹新成果,在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博会、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200多个。④乡村文化的排头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赵楼村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是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四大乡村文化"发源地。赵楼牡丹之乡举世闻名。戏曲是赵楼村的传统文化,历代村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顽童,都会唱上几段当地戏曲,如:大平调、枣邦、豫剧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菏泽大平调戏剧团、枣邦戏剧团因故解散,主要演员下放赵楼村,如:大平调剧团著名演员郭盛高(黑牛)、郭树松、郝兰芝、崔玉环,枣邦剧团团长赵凤来。他们的到来给赵楼村戏剧组扎上翅膀,后来组建了剧团、搭建了戏台。当时剧团演练的八个样板戏吸引着周边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赏戏,每当演出,城市里的人早早就来选择视听好的位置。书画之乡:牡丹开花时节,国内各大美术院校大批书画家和学生前来写生、画牡丹,当时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吃住在农家,久而久之的交流,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同时发现了赵楼村几个天生有书画天赋的好苗子,他们后来成为当代书画大家,如:赵首河(现任溥杰书画院院长)、赵天楼(山东画家牡丹王王小古弟子)、赵小竹(现任中国工笔画院院长)、赵志刚等。武术之乡:上个世纪中叶,赵楼村的武术拳种全,有梅花拳、大红拳、小洪拳、猴拳、炮拳等多个拳种,每年冬闲时间,周边各个村庄的很多青少年前来学习,操枪、弄刀、武棒、练拳;每年正月十五进行比武大会,自然形成了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村。⑤新时代的赵楼村:2000年以后,赵楼村走向新时代,国泰民安、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在赵楼社区两委的坚强领导下,赵楼牡丹现已发展面积约20000多亩(多租赁种植),牡丹品种多达到十个色系,527个品种,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附:村行政人事变更名录</p><p class="ql-block">1949一1953年</p><p class="ql-block">赵文献(村长)  </p><p class="ql-block">赵洪法(副村长)</p><p class="ql-block">1953一1965年</p><p class="ql-block">赵永臣(党支部书记) </p><p class="ql-block">赵孝现(大队长)</p><p class="ql-block">1965一1982年</p><p class="ql-block">赵孝武(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赵永臣(主任)</p><p class="ql-block">1982一2002年</p><p class="ql-block">赵孝武(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赵书道(主任)</p><p class="ql-block">2002一2005年</p><p class="ql-block">赵孝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赵孝舒(主任)</p><p class="ql-block">2005一2008年</p><p class="ql-block">赵洪涛(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赵孝舒(主任)</p><p class="ql-block">2008一2020年</p><p class="ql-block">赵孝舒(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赵金玉(主任)</p><p class="ql-block">2020年至今</p><p class="ql-block">赵孝舒(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赵金玉(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