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历史上,中原汉人避乱不断迁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古村落的主要建立者。以晋、宋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此三朝为盛,形成徽州古村落早期的基本轮廓。</div> 南迁入徽的世家大族多饱学之士,科举入仕是发扬家族地位、撰取功名的主要途径。所以习尚知书、科举入仕蔚然成风,同时促进了徽商的崛起。 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州人创立了雄居商界达四百余年之久的徽商。功成名就的徽商们将大量商业利润撤回故里,购置土地、兴建祠堂、营造园亭广厦,盛极一时。 清人程且硕记到: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于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廓,殊足观。 而此时的村落特别是大族聚居的村落早已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脱离了传统农业村落发展轨迹,村落发展几乎全部仰仗徽商的商业利润。徽商是徽州村落的经济支柱,徽商的衰败必然引发村落的衰落。 徽商的衰败始于道光十二年的盐制改革,从此徽商丧失了世袭的行盐专利权。另外,清廷严追盐商百年来积久的盐课,使得许多徽州盐商因之而破产。 盐商的衰败极大的削弱了徽商的势力,另外,太平天国时期长江中下游是主要战场,徽商的行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再者,前后持续12年的战火蔓延徽州所辖各县,昔日辉煌的村落遭受巨大破坏。 没有了巨额利润的输入,当初的豪宅在时间的冲刷中慢慢衰败,日常的维护已成团难,要扩建更是难上加难。 <p class="ql-block">传统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当农耕文明没落之时,古村落的衰败已成必然。即使有所谓抢救性保护,也是徒有其表,其神已亡。在历史中产生的事物也终将在历史中消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