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农历七月十五,中国民间俗称这一天为“鬼节”、“七月半”,这是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的三大鬼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家家户户都会以不同形式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如上香烧冥纸,下水放河灯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这个节日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祈祷神灵保佑。由于祖先崇拜的因素,酬谢神灵的同时人们也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即秋天让神灵和祖先尝新之意,以表孝敬之心。同时用新庄稼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可见七月半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鬼节”是后来才有的说法,是由七月半民间的祭祖、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节融合演变而来,可以说是一个世俗、道教与佛教融合的节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东汉道教出现,道教有“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水三官,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道教故事说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这一天,地官大帝要拿出众生的簿籍,根据神仙、凡人、鬼怪、动物们的表现,勾画赦罪免刑。中元之日,地府打开地狱之门,因为地官大帝于此日也要考校各路鬼众,释放幽冥业满之灵。当天百鬼夜行,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子孙祀奉的鬼魂可回家过节,享受供奉。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人们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也会点荷灯为迷路的亡魂照回家之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道教“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在佛教,七月十五日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教的盂兰盆节出自《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典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目连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宰杀牲畜,大肆烹嚼,从不修善,死后就入堕入了饿鬼道。饿鬼道是佛教六道轮回之一,饿鬼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它们的肚子很大,永远不会吃饱。喉如针孔般小,所以即使成功觅得食品,也无法下咽。即使它们能咽下食品,这些食物入肚后,不但不令它们感饱,反而会令肚如火烧,痛苦非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目连修行多年后,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作为孝子的他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深入地府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原来他的母亲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好杀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挥霍)而堕入饿鬼道,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情急之下,目连运用大神通进入地府,一路厮杀,终于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目连十分伤心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帮助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传统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佛教信徒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从此,在汉传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到了宋代盂兰盆节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故意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加上源自古代的七月半祭祖习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是,三种习俗趋于融合。实际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今天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的结果。在民间,这一天俗称“鬼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鬼节”可怕吗?不可怕。只要你理解了它的文化内涵,有一点都不可怕!“鬼节”和厉鬼恶魂没有关系,“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祭奠故去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鬼节”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表达孝心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习俗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放河灯,中元节放河灯,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因为死了的冤魂,有些不得托生,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一盏河灯照明,找到托生的道路就得托生,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需要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吃鸭子,有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避免邪祟侵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放焰口,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