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西极与西北之北,是两个地方,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在新疆,都是祖国的边陲。容慢慢道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东极、把太阳最早迎进祖国的乌苏东方第一哨,北极村、中国最北点,由于身在东北都流览过两三遍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唯中国西极一直心心念念,顾名思义中国西极即中国的最西端。想谋个面好难。一是路途遥远,一东一西直线距离数千公里,二是坊间传闻哨卡很严。此次西部旅行设为必选。真正踏足却没有想象那么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中国西部第一乡”吉根乡境内。从喀什出发导航直接设置目的地伊尔克什坦。下了高速公路转入G581国道,一块块路标指示牌频频从眼前掠过。这里虽是小众偏僻的角落,但却不失美感。道路在山谷中蜿蜒,左手边是黑色的昆侖山,右手边是略有红色丹霞的天山,昆仑山脉与天山山脉在这里相见。环驾中国不到西极打卡,那一定是完美中的缺陷。还有克孜勒苏河红色的水波荡漾绝对是难得一见。站在河岸顺着河水逆流方向远眺,两公里外便是异域吉尔吉斯坦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去寻找中国的西北之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说到西北之北,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一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建于五十年代,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是一个“准军事实体”,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西北之北纪念碑就矗立在兵团农垦十师185团一连的驻地内。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境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边境地区。若把中国版图比作一个昂首的雄鸡,那么这儿就是雄鸡尾巴尖的地方。是这次旅行接触边境最近的一个地方,路的左手边就是边境铁丝网围栏。从G219国道转入G331国道,经过G331国道终点的最后一块里程碑9333公里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有很美的自然景观,如白沙湖、鸣沙山、白桦林等等。但更喜欢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离开G331国道终点雕塑不远,便到达了一连的驻地。“西北边境第一连”展览馆门前两块巨石上刻的字吸引了我。左侧巨石上刻着: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右侧巨石上刻着: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可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这56个字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屯垦人的生活环境,更反映了兵团人爱国戍边的精气神。着实让人敬佩和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从展览馆后方沙山上的木质栈道行约2000米。便到达“西北之北”的纪念碑前。一块长约5米的方型碑座,中间雕塑着铜质的雄鸡版图,左上角便是“西北之北”篆刻方印。举起国旗在这里留下一个珍贵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眼睛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展览馆的东面是一座沙山,山前竖着一块木牌,记述着眼睛山的传奇:在这座山的半山腰生长着两丛翠绿的爬地松,相隔五米,而且均成圆形,远远看去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鬼斧神工,因此得名“眼睛山”。由于该山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遥遥相对,来此的媒体人称之为“祖国的眼睛”。据连队的老军垦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当时的苏联关系紧张时,这两丛爬地松长势不算茂盛,就似两眼圆瞪,犹如屯垦戍边的战士警惕地注视着对方,没有丝毫的松懈;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哈关系缓和,这两只眼睛,让人觉得有一只慢慢合拢,另一只依旧,看起来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神奇逼真,惟妙惟肖。实际上,那闭着的一只眼是落地松长得太旺盛把中间长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地窝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地窝子,是185团刚组建时兵团战士的居所,也是第二代军垦人出生的地方。有关“地窝子”结构等相关介绍见下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军武哨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著名的“夫妻哨所”。从1988年以来,一八五团职工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在管辖区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工作。有人统计,他们在边境线的蜿蜒小路上共走了29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磨烂了几百双军用胶鞋。升国旗是每天必须进行的重要仪式。不管风霜雪雨,每天早晨马军武都会升起庄严的五星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185团所见所闻,感触良多,不虚此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祖国的北极、东极、西极都见到了,仅剩南极未到了。真正的南极在祖国的南沙海域,十余米的海水下面非我们普通人可到达的。不过有个陆地的最南端称作中国大陆“南极村”的地方,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找时间一定去看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