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趣“四君子”

美友48761916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 军</h3> 人们常说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在我看来,它们都是一群卓尔不凡的仁人志士:梅花凌寒怒放,是不惧冰雪的冷傲斗士;兰花空谷幽绽,是淡泊名利的贤达学士;竹子虚怀若谷,是宁折不弯的谦谦绅士;菊花风姿卓越,是志存高远的世外隐士。 “四君子”是世人所喜爱,是士大夫所推崇,更是诗词书画、居家生活、服饰装饰的重要内容,历代文人墨客都挥洒浓墨重彩的篇章。上周六,古玩市场我有幸“邂逅”,一个梅兰竹菊四棱瓷瓶被我收入麾下,细细品味,妙趣横生。 梅花是四君子的魁首,花香沁人心脾,树形仙风道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么多美好的诗句,是形容梅花不畏严寒、苍劲挺拔、神清骨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传统写照。 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长期的朝夕相见,竟然对感情至深,他吟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对梅花的挚爱表现到极致。 瓷瓶开了四个“瓷窗”,是四棱和上下纹饰之间,围成的四个“橱窗”,“四君子”各处一隅。“梅窗”是扬州八怪金农的《画梅》:“一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极像踏雪寻梅,读完唇齿留香。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兰接续香。”兰花具有素淡、雅致、清幽的气质,看到兰花的刹那,闻到缕缕幽香,浮躁的心可以安静下来。从古到今,屈原、孔子、陶渊明、王羲之、李白、苏轼等特别喜欢养植兰花,也写了不少咏兰佳作。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有《兰花》诗为证:“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张学良将军在台湾隐居养兰,自诩“美人名花两相欢。”近代胡适写过小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院中,希望花开好。”谱成台湾校园歌曲,后来风靡全国。 “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兰窗”露脸的是郑板桥《题折枝兰》。尤为让人相信,兰花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艺术符号。诗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后,每天坐卧朝南,常画“露根兰”,枝叶萧疏,根部无土,隐喻山河破碎,故土难回。 论起竹子,人们很快会想到“高风亮节”这个词,也会联想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大文豪苏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就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诗句,更是郑板桥对竹子品格的由衷赞叹。 郑板桥植竹、画竹、用竹、咏竹,他的一生一刻好像从未离开过竹子,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竹子具有坚贞不屈、凛然正气、潇洒脱俗的风格,借喻竹子,郑板桥留下不少诗词佳话。“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对儿孙的谆谆教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对百姓的点滴关怀。 “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槖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是对自己升迁去留的看淡;“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留在“竹窗”上“胸有成竹”的生动阐释。 一阵浓香袭来,菊花飘然而至,它美而不妖,香而不俗,在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开放,有一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傲骨。“莫笑田家老瓦盆,也分秋色到柴门。西风昨夜园林过,扶起霜花扣竹根”,扬州八怪李方膺的《平分秋色》,在“菊窗”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菊花,虽然名列四君子老幺,但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独爱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发出盛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流露挚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 如果说诗画是瓷瓶的一大亮点,那么瓶颈处书写的篆体“寿”字,更带来美好的文化寓意。才开始,我看到24个奇形怪状的字犹如天书,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这是篆体“寿”字。大家知道,汉字有篆、隶、草、楷、行等七个字体,各具特色。了解到篆书“寿”字有500种写法,因形立意,古朴多变,曲笔弧线,体正势圆,代表一种美好的寓意和祝福,不由啧啧称奇。<br> 昨夜加班,和办公室案头的“四君子”共处一宿。清晨醒来,隐约记得梦到一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把瓶识“君子”,其内涵深厚,其文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