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洞经音乐 穿越时光的经典传唱

徐培春

现年73岁的赵如琦是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团长,他自2005年从县文物管理所退休聘请为该协会负责人至今已经17年。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赵团长团结和带领着他的队伍,把满腔的热情和对恢复传承地方洞经古典音乐的责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挖掘和传承上下功夫,在发展和弘扬上做功课,终究把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打造成宁洱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古普洱府文化的重要支撑。 <i>赵如琦团长带领普洱洞经音乐团成员的日常训练</i> 1729年普洱府成立后,这块远离朝廷的边境旷野大地终于进入了朝廷大小官员的视野,并逐渐认识到了其不仅是需要戍守是边界,还是多民族群众栖息之家园,加上“改土归流”(即: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制度的推行,朝廷便接连不断派官员进驻和管理普洱府。这些大官老爷千辛万苦奔赴到普洱府来,官位高、讲排场的,不仅带上自己的家眷和厨师,还要带上自己的乐队,“洞经音乐”这一中原文化的经典由此传入普洱古府,至今从未间断。 <i>清朝年间的洞经弹唱</i> 普洱府内祭天地、水火、五谷;祭孔子、祭武庙、祭奎星、祭神农、祭茶圣等重大庆典活动,基本上都有官府出面主持,他们当然要就把自己带来的洞经音乐派上场进行演奏。慢慢地,本地传唱洞经音乐的人也就多起来,寻常百姓家祝寿、家祭、送葬等活动也开始演奏洞经,就连名称也更改为“普洱洞经音乐”。 <i> 清朝年间洞经弹唱</i> 据普洱县志载:“洞经”是普洱书香世家爱好音乐的子弟组成的一种业余音乐团体,洞经以坐着弹唱为主,故也称为“做会”。普洱古府内,基本每都有“做会”。做会时要焚香、张烁、设坛供三圣(即关公、文昌、岳飞),供糕点、糖果。弹经时由执木鱼者诵经选定曲牌起音,其它文武乐一齐跟上进行弹唱。做会前必须斋戒、沐浴净身,不准吸烟。弹唱时服装要整齐,穿衫子、马掛。洞经演奏以儒家的丝竹乐器为主,融进了道家的铃、铛,佛家的木鱼、罄等。 <i>洞经经坛</i> <i>赵如琦团长和队员弹唱普洱洞经</i> 洞经弹唱多用低沉的喉、鼻音哼,所以普洱府人称唱洞经为“哼洞经”。弹唱时,必须做到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的协调,把音乐的高低和字调的升降巧妙结合起来,所以,洞经弹唱华丽、舒缓、气势宏大,也不乏细腻委婉、丝丝入扣,那种抑扬顿挫音乐美,让聆听者甚是陶醉。 <i> 洞经演唱,代代相传。</i> <i> 宁洱县现代普洱洞经弹唱</i> 2005年12月7日,宁洱县(当时为普洱县)正式恢复成立“普洱洞经古乐队”,后更名为“普洱洞经古乐团”,目前为“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2013年10月22日,普洱洞经音乐团被云南省文化厅公示为第三批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 <i>宁洱县现代普洱洞经演唱</i> <i> 融合现代风格的洞经演唱</i> 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在继承传统的洞经弹唱精髓,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融入茶文化、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于演唱中,逐渐形成洞经元素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的演唱风格,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弹唱交流和比赛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2013年11月,受老挝万象中华理事会的邀请到老挝慰问演出,并应邀到泰国慰问演出,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建国际民间友好交流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i>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赴老挝慰问演出</i> <i>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赴老挝慰问演出</i>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宁洱摄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