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趁着暑期的闲暇时光,我翻开了《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的扉页,与书中每一位用心教育的教育者们来了一场超越时间的心灵交流。</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汇聚了很多优秀教育工作者们生动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里的主角都是被贴上标签的“孩子”,李镇西校长说:“好与差,先进与后进,是一种客观而动态的存在”,这本书存在的意义便是带领所有教育工作者将这些“后进”的孩子向“先进”和“优秀”转化。拜读了书中前辈们的诸多生动感人的教育案例 ,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 改变从看见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 牡丹华贵,菡萏清雅,人皆爱之。然泱泱自然,更多的是无名的小花小草。</p><p class="ql-block"> 书中李校长用儿童的眼光看到“后进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宽阔的胸襟,超强的抗挫折能力……让我明白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士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后进生”的心灵或许杂草疯长,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能够看见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美好萌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 用“归零心”对待</span></p><p class="ql-block"> “归零心”是老师做到公平、公正的法宝。“后进生”大多不是老师和学生偏颇对待的对象,很多错误发生在一般学生身上和发生在“后进生”身上,两者受到的对待可能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错误在“后进生”身上会反复出现,而教育者对这种“屡教不改”“重蹈覆辙”的现象难以接受。对此,李校长说:“<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反复错误是后进生的重要特点之一</span>”。除去对“后进生”的成见,用归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后进生的反复犯错,用宽容和期待让后进生感受到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同时,也给教育者自己多一分从容和平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 不要吝啬你的赞赏</span></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者要能够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并真诚的、实事求是地表扬。比如在美术课上,“你今天的画色彩涂得很整洁,一点没有涂出轮廓线,太棒了”;“你今天回答问题时举手了,老师非常高兴”……赞赏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不能立刻让“后进”转变成“先进”,但能让这些被贴标签的孩子发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源泉,看见自己身上人类自豪感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关于“后进生”的转化,书中生动的教育案例还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育”就像是一本永远没有尾页的书,值得所有教育者们终身撰写。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点亮了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也点亮了每一个探索在教育道路之上的教育者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