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千山除了具有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也一直拥有着厚重的宗教文化。千百年来吸引了很多佛教和道教中人前来修行。</h5> <h5> 葛月潭就是一个著名的道教人物,虽然他一直在沈阳太清宫修行,但最终却选择千山作为他的归宿。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书画大家葛月潭的千山情缘。</h5> <h5> 沿着山间小路石阶而上,千山无量冠的山门下,在这里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的石头,上面刻有三个隶书大字,聚仙台。在旁有一座通体洁白造型雅致的塔,这就是葛公塔,也是一代大师葛月潭的葬身之所。</h5> <h5> 葛月潭(1854-1934),清末民国道士,是清末书画家。号葛月潭真人,原名葛月新,道号明新,又号甯静子,又称枕流道人、震庚道人,山东省邱县(今河北邯郸邱县)张家庄人,是清末民初著名道教人物。</h5> <h5> 民国23年十一月申时羽化,临终前,招众弟子堂前嘱托后事,又命弟子准备纸张笔墨,展纸题日:“倏然脱却有形身,蝶梦蘧蘧幻亦真;心似闲云任去往,休将泥爪问前因。”接着又索纸书横幅“道心惟微”四大字留存道观。然后整衣升座盘膝而坐,族然仙化。</h5> <h5> 葛月潭艺术造诣颇深,其一诗写得好,1913年所写《金石言》导人向善,字字珠玑;其二画的好,葛月潭曾给张作霖画了一幅墨牡丹作为寿礼,后被其一直挂在中堂;其三是他的书法,其中隶书写得最好,如今市面上现存的真迹市值已达几万元有余。</h5> <h5> 葛月潭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士,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的人脉很广,他是张作霖父子的座上宾和高级谋士。他和直系军阀的首领吴佩孚是发小,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从小在一起读书,所以吴佩孚发迹以后就多次约请葛月潭到他那去作官。然而与统治阶级的交往并不影响他身为一名出家人的慈悲。山东、辽西发生水灾时,他画了很多画写了很多字,然后义卖去救灾。</h5> <h5> 鉴于他在当地的影响力,918事变以后,日本人几次三番想拉拢他,都被他严词拒绝。1934年底去世,1935年他的遗蜕被安葬在葛公塔的地宫之中,直至今日。</h5> <h5> 葛月潭在千山在无量观建立葛公塔时曾经和弟子说过:“他日我惊魂常住四处,与山林相伴,则幸慰三生矣。”可见葛月潭对千山的仰慕之情,千山遂了葛月潭的愿,也从而留下了葛月潭这样一位得道方丈书画名家的历史遗迹,为千山的道教文化和人文景观积淀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