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的路线:</p><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p><p class="ql-block">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p> <p class="ql-block">长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共有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p><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p><p class="ql-block">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9省;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4省;</p><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河南、湖北、甘肃、陕西等4省。</p><p class="ql-block">按现在行政区划,西康已不存在,重庆成为直辖市,原甘肃部分地区划归宁夏,红军长征经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河南、湖北、宁夏、陕西。</p><p class="ql-block">长征各个部队:</p><p class="ql-block">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p><p class="ql-block">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p><p class="ql-block">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p><p class="ql-block">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p> <p class="ql-block">请点击以上视频</p> <p class="ql-block">解析:</p><p class="ql-block">长征是红军10年内战最为严酷的一个阶段。国民党占领红军根据地后,先后投入100多万兵力,妄图将处于流动中的红军各部消灭。红军为保存力量,求得新的落脚点,开创发展新局面,与围追堵截之敌展开了殊死搏斗。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p><p class="ql-block">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等;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此外,还有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包座战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岷洮西战役,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一起进行的劳山战役等。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征的6大战役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① 勇渡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span></p> <p class="ql-block">② 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起,红军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p> <p class="ql-block">③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麓急流之下,水流湍急,难以徒涉.国民党军队把船只掳往对岸.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p> <p class="ql-block">④ 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⑤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⑥ 激战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蒋介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1935年9月17日下午,红1军2师4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可是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战斗再次打响了,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迂回部队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面对从天而降的红军,敌人丢械而逃.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红军长征中的十大经典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会宁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在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途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巧妙地与敌周旋,通过一次次经典战役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本文列举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战役。其实,在长征中,像诸如此类的战役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仅举十例。</p> <p class="ql-block">▲红二、红六军团部分干部在长征中合影</p><p class="ql-block">(1)最惨烈的一仗——湘江战役</p><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蒋介石投入近30万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p><p class="ql-block">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p><p class="ql-block">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12月1日,敌人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于半渡中消灭红军。红军将士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然而,红军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2)强渡乌江天险</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强渡乌江,攻占遵义。红一军团红二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四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p><p class="ql-block">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红四团再次强渡乌江,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p><p class="ql-block">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红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红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红军在强渡乌江后很快攻占了遵义。</p><p class="ql-block">(3)四渡赤水战役</p><p class="ql-block">这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4)巧渡金沙江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p><p class="ql-block">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p><p class="ql-block">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红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p><p class="ql-block">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5)强渡大渡河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p><p class="ql-block">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师红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p><p class="ql-block">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p><p class="ql-block">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从二连挑选10多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p><p class="ql-block">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p><p class="ql-block">随后,红一军团红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6)飞夺泸定桥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38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7)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始——嘉陵江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8)打开北上通道的一一包座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红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p><p class="ql-block">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49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9)激战一一腊子口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p><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红二师红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0)为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奠基礼——直罗镇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至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109师,共计俘敌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p><p class="ql-block">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p><p class="ql-block">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p> <p class="ql-block">《七律·长征》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谈词说史】</p><p class="ql-block">《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艰难险阻,满怀豪情写下的壮丽诗篇。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p> <p class="ql-block">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先后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终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p> <p class="ql-block">其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两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吴起镇会师</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精辟总结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这首七言律诗,记叙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精炼简洁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豪迈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标注了民族精神的高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是人类精神的不朽丰碑。长征途中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也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请点击以上视频,最可爱的人,国家之宝,41位健康镸寿,红军老前辈,老革命,老首长学习!致敬!祝他们生活幸福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