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能慧教 让情怀落地

心微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东县第十四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育艺术与管理智慧”高级研修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修简报第四期(总第87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康海群</span></p> <p class="ql-block">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蝉鸣悦耳,光影婆娑,华家池畔,如东县第十四期“教育艺术与管理智慧”高级研修班学员们投身学习,智慧成长。论坛交流,分享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专家报告,深切感知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融合推进的光明前景,深刻感悟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厚植教育情怀,激扬求是精神,如沐春风,获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金牌主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王兵】</p><p class="ql-block">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如东县教育体育局的工作重点。一方面,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培训、竞赛、展示、岗位锻炼、团队熔炼和导师引领,为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因为热爱,一大批教师激发出内生的成长动力,他们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修师德、炼师能,担重任、做表率,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脱颖而出。今天,三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启示我们: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事业的召唤,离不开团队的滋养,离不开项目的深推。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用事业凝聚发展的力量,搭建广阔平台,打造品牌项目,成就更多教师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b>微分享一:在团队中幸福成长</b>】</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王琴老师分享了扎根于如东教育这片热土,深耕讲台,潜心育人的成长故事。在众多领路人的指引和带领下,她人生有规划,学习不止步,依托集体大平台,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成长需要同行人,王琴老师积极组建市县德育工作室,带领一群人阔步向前,奋勇争先。</p> <p class="ql-block">【<b>微分享二:躬耕心田,静待桃李满园】</b></p><p class="ql-block"> 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龚徽老师是一名客籍教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 融入“六个特别”如东教育群体。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路上,执着追求,不断开拓创新,在孩子心田种下了向善向上的种子,将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奉献给了学生和家长。</p> <p class="ql-block">【<b>微分享三:博物美育,我的跨界学习与实践】</b></p><p class="ql-block"> 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冯军老师在一次环境教育实践培训中深受启发,踏上了“博物美育”环保公益与教育之路,成立了“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发起了“勺嘴鹬计划”,积极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路径。该项目实施两年来,组织开展“自然美育导师培训工作坊”“生态主题原创艺术工作坊”等相关活动39次,参与建设全国首家“勺嘴鹬自然小站”,相关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中国环境报》《中国教师报》《家庭周报》《江海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p> <p class="ql-block">【金牌主持:如东县宾山初中 杨爱军】</p><p class="ql-block"> 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已开启了新征程。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当勇立潮头、应时而动,将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合,助力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b>主题报告一</b>】</p><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p><p class="ql-block"><b>【专家简介】</b></p><p class="ql-block"> 何钦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p><p class="ql-block"><b>【内容概述】</b></p><p class="ql-block"> 何教授以宏阔的视野、战略的眼光、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关系。他首先从疫情防控、“双减”工作说起,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他结合教育数字化产生的背景,阐明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重要意义:既改变了教育内容,又改变了教育形态,实现了智能辅导、智能推荐、精准评价、智慧管理,推进了沉浸式学习与感知。他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金融、农业、艺术创造、人力资源市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大影响。他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劲的创新力和执行力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b>【思想金句】</b></p><p class="ql-block">◆数字化的本质是将所有东西从二元世界搬到三元世界。</p><p class="ql-block">◆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为了增加连接能力。</p><p class="ql-block">◆深度学习主要包括数据、算力和算法。</p><p class="ql-block">◆“专家系统”是知识库与推理机的整合。</p><p class="ql-block">◆未来的教育充满着不确定性,人必须增强使命感、创新力和执行力,实现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金牌主持:如东县掘港小学 沙建华】</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思想的传播、时代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广大知识分子的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李小年教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应有情怀以及使命担当的理解和认识,提出“教育万能”的观念,认为“情怀是知识分子发展的动力源泉”。整场报告旁征博引、金句不断,既有理论的高度,更有现实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b>【主题报告二】</b></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使命和担当</p><p class="ql-block"><b>【专家简介】</b></p><p class="ql-block"> 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p><p class="ql-block"><b>【内容概述】</b></p><p class="ql-block"> 李小年教授深刻剖析了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他指出,情怀是一种追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动力源泉,使命担当就是现实和情怀的统一。新时代需要知识分子具有国家使命感,充分感知和认同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并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担当国家、社会使命,需要涵养家国情怀、科学情怀、人文情怀。他号召大家在工作岗位上勇于践行时代使命,做一个有情怀的知识分子。</p> <p class="ql-block"><b>【思想金句】</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为什么烦恼很多,主要因为缺少情怀。</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廉价的国防。</p><p class="ql-block">◆教育是用高尚和美好去教化人。</p><p class="ql-block">◆选择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p><p class="ql-block">◆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主导一个家庭的家风。</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李小年教授的报告,我敬佩于他深厚的家国情怀,折服于他务实的治学态度。他向我们诠释了“爱人修己则为情,容人克己则为怀”的深刻内涵。情怀不但要有理想、有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行动,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情怀、使命与担当的理解,我一直是模糊的,总认为情怀、使命与担当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为一线的我们,虽达不到李教授学识的高度、情怀的温度,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沉淀自己,术有专攻,业有所长,在教育的征程上厚植情怀,勇担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尚文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如东教育人,听了李教授的报告,倍感肩负责任的重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涵养科学和人文教育情怀,积极锤炼个人品格,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之中,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之下,更应乘势而变,与时代同频共振,做终身学习者、实践者、成长者,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三问,不负时代,不负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如东县掘港小学 沙建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李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纵古论今,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情怀与担当,在“士”之精神的滋养下,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寄望“知识分子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伟大奋斗之中”,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和信任,不仅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气度和远见,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唤和企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心怀鸿鹄之志,涵养家国情怀,又要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做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河口镇教育联络组 钱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小年教授的讲座召唤起了我们教育人内心深处对使命与担当的觉醒。“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让我们站位更高,视野更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祖国的命运同频共振,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修己安人,成己达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如东县青少年宫附属幼儿园 徐朗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微分享,引发了我对如何做一名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教师的思考。教师要善做规划者,做好个人成长的规划师,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引者;教师要善做修身者,修身达己,达己成人,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教师要善做引领者,引领学生向善、向上,引领家长更新观念,引领团队不断精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如东县宾东幼儿园 陈锦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学员手册》的封底印着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一段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是1936年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之后向学生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提得好,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思考。我想:一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风险挑战,要更加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无往而不胜;二要做文化的传播者。坚定不移坚持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传播、弘扬这三种文化,是为人师者的职责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要求;三要做教育的实干家。全面落实党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提高教育艺术和管理智慧,推动如东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如东县宾山小学 黄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华家池感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康海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微波潋滟近钱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柳色青青更越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燠热临池心敞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醍醐灌顶不迷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情 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顾新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执着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成长镌刻于金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成功系在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不羁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美装点生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丑恶打入冷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家国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肩膀扛起生命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身姿站成大写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职责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使命铸就丰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将足迹串联至比路更远的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一腔宽广的胸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能容人渡人,亦能克己修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他人的光,是自己的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一份热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理想织梦、行动圆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创造为生命增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一心纯洁的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杜鹃的喉管啼血,呼唤春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孺子牛的坚韧,躬耕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有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心中一座高耸的苍凉山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蜿蜒、沉静,不可言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世间,不缺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是,总有一些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一道暗伤,无处安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始终,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b>编辑</b>:康海群、王 琴、王爱平、陈 剑、蒋 红、陈周丽、陈锦霞</p><p class="ql-block"><b>摄影</b>:冯 军、黄 托、尚文进</p><p class="ql-block"><b>审核:</b>金品华、杨红兵</p>

情怀

教育

如东县

使命

担当

教师

知识分子

时代

人工智能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