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辜负的美术和美食,记《毕加索世纪》画展

Teresa Tang

<p class="ql-block">难得一个周日阳光温柔,心情闲适,住在郊区的我坐火车进城观展。走过看过没有错过,我看了尤利卡高楼,高楼上空的鸽子,看了雅拉河,水面上的船只,看了街头艺术,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了看不懂的《毕加索世纪展》。毕加索独特的魅力在于你看不懂却犹觉得他妙。看完展,人心起伏,回味无穷,不由得撰文分享感受。原来,</span>好的展览,不仅带人进入艺术空间,也能带人回到最深层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毕加索,先来听听我朋友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感谢“毕加索“的到来!闺蜜们相聚NGV,共享精神大餐”—- Jessie</p><p class="ql-block">立春@NGV ,很久没有出门了—-圆圆</p><p class="ql-block">闺蜜们的每月一聚相约在了州立美术博物馆。先一起享受西式的早茶,再开始慢慢地欣赏以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为首的抽像派画家的作品。前期的作品还能找到一点写实的手法,中后期的作品就开始抽像了,全靠观众各自解读[呲牙][呲牙][呲牙] 享受了精神盛宴,姐妹们一起再聊一聊,分享各自生活着的快乐和烦恼,再轻松前行——Jihonh</p><p class="ql-block">虽然看不太懂但是全程很享受。脑袋和肠胃都有收获,而且是满满的,饱足的一个周日—-Teresa </p><p class="ql-block">今日和好闺蜜们一起去NGV参观墨尔本冬日大师展-毕加索世纪,感受一下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风格。毕加索说过:It’s up to the public to see what it wants to see. 因此每位观众看到的画面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你从画面里看到了什么?—-Jyyang</p> <p class="ql-block">在看展之前,大家先在NGV的二楼享用美食。虽然经常活动,聚会时闺蜜们仍相见恨晚。茶点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Lisa 有朋友在美术馆工作,这次特地邀请我们作为拍摄模特,所拍照片用于NGV宣传推广,她还特别给我们的餐费和门票打了九折。NGV的上午茶套餐以三明治为主兼有🍵小蛋糕,司康➕奶油果酱还有其它西式点心。它们配以咖啡和茶,给冬季略显寒冷单调的上午增添了几分暖意和情趣。</p> <p class="ql-block">吃完茶点,我们首先去到一楼红色展厅。这里展出了毕加索早期和中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疫情是在两年又七个月前降临墨尔本的。民主国家政府不能强令人民怎样怎样,况且这新冠来的蹊跷,行的诡异,似有又无,时轻时重,把莫里森弄的天天上电视报告案例,讲解有关新政策。哎,一切都是未知,只好一边缩头躲开民众和对手扔过来的石头。一边低头去摸那些石头小心翼翼地过河。维洲是工党执政,一向左倾,州长安德鲁在位有一段时间了。为求安稳,不顾经济损失封城七次,墨尔本便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封禁最久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好在终于随大流,澳洲也开始躺平,今年年初,各处关卡逐渐取消,电影院,体育场,美术馆一一开放,到了冬季,墨尔本国立美术馆联合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和巴黎毕加索国立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举办了此次名为《毕加索世纪》“Picasso Century ”的世界艺术大师展。这次的展品包裹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80多件画作外还有50多位同时代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来自法国国家级馆藏和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1881-1973,生于西班牙成名于法国,是现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其画作首次在中国展出还是在1983年,当时我在北京读大学,慕名前去北京东四美术馆看展。其时所看已不记得了,唯排队等候的情形历历在目。中国开放初期,人民渴望探知世界的热情体现在门口排队的两个小时里。</p><p class="ql-block">而今,几十年过去,我再次站在毕加索画前,往事飞奔眼底,不禁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不朽的艺术,永恒的主题,任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还在那儿,全在那儿!</p> <p class="ql-block">蓝色时期的“母与子”</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玫瑰时期的静物还是挺写实的。后来的风格就越发主观了,给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 <p class="ql-block">上图画家乔治布拉格和毕加索(下图)同龄,又是出自同一工作室。在风格上两个人有很多相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位画家所作毕加索肖像。毕加索小鲜肉时期还是很俊美的,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灵动,清澈,不似他后来的狂放不羁。</p> <p class="ql-block">墨尔本不愧于文艺之都的称号在于它拥有庞大的观众群。男女老少中艺术爱好者比比皆是。展厅里因为是周末人很多,除了三分之一的人带了口罩外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疫情的痕迹。当然,今天人群中又多了我们九位闺蜜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立体主义是什么?几个人边看边议,试图理解毕加索。身旁的美女医生zhihong 不断地帮我们找出画作上的人体器官。生活到处都是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作品都以亲吻为标题,其中哪一幅您更喜欢呢?</p> <p class="ql-block">再经过蓝色,玫瑰时期后,很快,“毕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探索,当撕裂的造型(《格尔尼卡》)、深邃和凶残(《女主角》)代替了以往的忧郁或是怪诞的时候,毕加索的生活也陷入了一个个的旋涡。他开始以放荡不羁的个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女人们在这个狂暴、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着分享他的艺术灵感与名气,但她们得到的却只是虚无而残酷的现实;相对感情而言,毕加索更看重她们的身体,她们所带给他的灵感(《哭泣的女人》、《自我陶醉的女人》)。</p><p class="ql-block">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p><p class="ql-block">也是在这时期他结识了另一位超现实巨匠达利。</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活了92岁,单单绘画作品就有2万多幅。他的一生可划分为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几个风格的演变也合于时代变迁,周围艺术家的更新,身边女人的替换。但不知为何,这幅哭泣的女人却是绿色的。哀伤是绿色的么?爱情之树长青?悲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毕加索的艺术既丰富又矛盾这绝对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才华。</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看完“哭泣的女人”画作后表情也是悲痛的。艺术的感染力在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曾加入法国共产党,反战是他的一贯主张。但是他却为斯大林贺寿“干杯🍻斯大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个人比较喜欢这一幅,色彩和谐,线条流畅,看似扑克牌,却蕴藏着深意。</p> <p class="ql-block">回顾毕加索的一生,我们发现他是一位被命运女神眷顾的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在雕塑和陶艺上也很有造诣。</p> <p class="ql-block">观展心得之一就是人的健康最重要精力是“1”其它的都是后面的“0”。那毕加索有才华有运道,关键是他活得久,活到92岁,在艺术家里算是非常非常非常长寿的。毕加索天分奇高,父亲是他绘画的启蒙老师。14岁就崭露头角,然后在他一路开挂的艺术道路上,他结识了一群艺术家,其中很多的女性不仅是他的好友,也是他的情人。毕加索有过两次婚姻,五个情人,三个子女,他本人激情四溢,周围的女人更焕醒了他无穷的灵感 。一辈子总有人给他充电,毕加索成功很难复制。</p> <p class="ql-block">画中人是毕氏第一位妻子。可能也是他最钟爱的一个。两人相差10岁。</p> <p class="ql-block">光阴飞逝,发此美篇的时候已是看展后的第二天。回忆彼时彼情非常感恩。有道是</p><p class="ql-block">欢声笑语比风流,</p><p class="ql-block">无论人间疫情愁。</p><p class="ql-block">一饮一餐几女友,</p><p class="ql-block">浮生半日画中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