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5.5南太行之旅(5–4下:铜雀台、邺城遗址、响堂山石窟)

虎仔加油

<p class="ql-block">唐代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也使得铜雀台为世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为了一睹铜雀台的风彩,我们从岳飞庙出来,驱车一个小时左右来到了铜雀台。</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铜雀台位于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邺城遗址的西北角),还未到遗址公园,就远远望见大门口的曹操塑像负手而立,神态庄严、左手握剑。</p> <p class="ql-block">在曹魏时期曾建有主台铜雀台及两副台金凤台、冰井台三台。这铜雀台与建安文字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当时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诗人宴饮的重要场所。相传,曹操曾在此接见过从匈奴归来的女诗人蔡文姬,蔡文姬便在此演唱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p> <p class="ql-block">曹操塑像背后的文昌阁,大门上一副横匾,上书“三台胜境”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大约高达23米),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曹氏父子与文武百官在此觥筹交错,对酒高歌;与建安七子聚集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他们在铜雀台上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一个高潮。物换星移,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洗蚀和朝代更迭的战火,昔日的巍峨恢弘的铜雀台已剩下一堆黄土,只有金凤台尚可游览,那冰井台早已被漳河水冲毁得了无痕迹。只剩下这千余平方米的黄士青砖台基,孤独地静卧在蓑草斜阳中,任凭游人叩问,终是无言,我们也只能在荒烟蔓草的遗迹前感叹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有迹可寻的金凤台,现在仅有12米高,可沿石阶登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步登高,站在金凤台的遗址上回望,才能真正体会到“台高十丈”的居高临下,傲然睥睨天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转军洞是当年曹操出于战争需要而修建的,是邺城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向西一直通到讲武城,全长约6公里。若一旦发生战争,曹操可以从城外调军入城,加强防御力量,同样也可以让城内军队潜出城外,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后方,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由此可见曹操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p><p class="ql-block">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一句话叫“曹操的兵数不清”,形容曹操兵多将广,其实曹操的军队不是数不清,而是曹操使用了疑兵之计。这里大概与转军洞有关,传说,据说“转军洞”建成之后,曹操在邺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阅兵式,请当时还羁留在他军中的关羽参与检阅。阅兵开始后,只见曹兵阵容强大,兵马雄壮,刀枪曜日,甚是壮观。尤其是曹操行兵布阵非同一般,往来反复,首尾相衔,变化无常。关羽实属身在曹营心在汉,权借虎穴暂栖身。他有心摸清曹兵虚实,但他点来点去,怎么也点不清曹兵数目。后来心生一计,趁曹操不备,用佩剑将一匹白马的尾巴削掉一截,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见这匹马又转了过来,才弄清了曹操原来在城下建造了暗道,正所谓“兵不厌诈”。</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金凤台上开辟了铜雀三台的历史陈列馆,由于年代久远,战火不断以及漳河的侵蚀淹埋,陈列馆里多为文字介绍,其中专门拍下这《登台赋》,又名《铜雀台赋》是东汉末年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文辞华美。当年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佳作。</p> <p class="ql-block">读过曹植的《铜雀台赋》,也实在是想象不出铜雀三台的宏伟壮观,为了填补自己的想象力,就在网上找了一个电脑绘制的铜雀台3D图,来体会曹植诗中的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看完铜雀台,自然是要看看历史上著名的都城———邺城。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为了寻邺城遗址,我们开车十几分钟才在一大片农田里找到了一个长满灌木丛的土堆和这块石碑。望着满眼绿色,真是难以想象繁华了四个世纪的邺城竟然被漳河之水冲刷成了万顷良田,“六朝古都”之誉的邺城也只留在了历史书里。</p> <p class="ql-block">最有故事的城市———安阳。今天,我们上午去了最早国家监狱羑里城,之后驱车几公里来到汤阴岳王庙,为了寻找“三国故里、六朝古都”的邺城,我们赶往其城西北的“三台胜境”的铜雀台遗址。书里曾经的邺城早已繁华落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在只能找到一些残瓦碎片。</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中午离开安阳,下午两点多赶到了响堂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始建于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部分,它被誉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去了享有北齐皇家石窟之说的北响堂山石窟。</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走尽响堂山,穿越了1500年的时间隧道,步入中国古代一个乱世王朝</p> <p class="ql-block">高大宏伟的宋塔身后就是连绵起伏的响堂山,隐约可见山腰石壁上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可以看到路边的一排排的小石窟,但是里面的佛像已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通往“仙人洞”的小路,陡峭狭窄</p> <p class="ql-block">爬了半天终于气喘吁吁来到了山腰上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站在响堂山的山腰上,极目远望,可以清楚看到高耸挺拔的宋塔,颓垣断壁的常乐寺以及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圆形建筑——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这个名字很是奇特,据说,响堂山的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会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p> <p class="ql-block">在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30余座窟龛,造像五千余尊,比较大的石窟有九处。响堂山石窟的佛像雕刻精美,敦厚端庄,可是大部分佛像失去佛头,缺胳膊少腿,令人痛惜,但仅从现存的部分看,也美得足以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正壁为唐代刻像,题材是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左右壁为宋代雕刻的龛像。虽说佛像残破不全,但依旧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从崖壁上依稀可见当年凿刻痕迹,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开凿石窟之千辛万苦,是怀着一颗怎样对佛祖无比虔诚之心啊。</p> <p class="ql-block">第二窟,又叫“文官洞”,明代开凿。中间的释迦摩尼像的面部下半部分残缺,其左右的文殊、普贤二菩萨的头部已缺失,很是遗憾,看样子应该是被人为盗走。即便如此,任然可见当年的奇丽精美。</p><p class="ql-block">为了验证响堂山名字的由来,我们还特意在洞内拍手鼓掌,但似乎并没有听到回音,我们想大概是由于洞内游客比较多而影响了效果吧。</p> <p class="ql-block">石窟两边的着官服的明代文官</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又名大佛洞,是响堂山最大的石窟,装饰十分华丽,其形制是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的造型,中心方柱三面开龛,龛内各刻有一尊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组合。洞内正面龛本尊释加牟尼坐像,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可惜双手残缺。但是整个大佛洞依然彰显出“赫赫魏晋风度,煌煌皇家气象”。</p> <p class="ql-block">大佛笑貌如生,衣纹稠密,其背后浮雕装饰华丽,雕刻精美,色彩艳丽。是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中心方柱其中一侧龛中的菩萨,衣纹流畅</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石壁的四面开凿的塔形列龛,装饰色彩极其华丽</p> <p class="ql-block">塔形列龛上的火焰宝珠纹 ,精美绝伦,极具浓郁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之所以被称为北齐皇家石窟,这与北齐皇帝高欢有关。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意思是说齐高祖高欢秘密安葬在漳水以西,在响堂山石窟佛寺旁开凿洞穴,修建了一座石窟,其子高阳怕敌人来犯也为了怕陵墓被盗,将自己父亲高欢的灵柩藏入其中,并将所有工匠一并杀害。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洞中心石柱顶部,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陵穴,这一皇陵说法使得响堂山石窟更为神秘。不知你有没有在下面的图片中发现那个传说中的放置灵柩的洞穴?</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洞穴的设计极其巧妙,设计者将整个大佛洞石窟作为了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灵堂。人们在参拜大佛的同时也让高欢的灵柩享受到了香火的供奉。真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p> <p class="ql-block">七佛洞石窟造像</p> <p class="ql-block">释迦洞外景</p> <p class="ql-block">看这些佛头与佛身明显不协调,这是由于历史上多次的灭佛运动,以及外敌入侵,还有监守自盗,响堂山的佛像多是缺失了佛头。这些后期加上去的佛头多是民国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摸一摸壁龛里的佛像,希望得到佛祖的保佑!</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石窟造像 都是残缺不全</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石窟内富丽华美的门楣</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内一面刻有经文的石壁</p> <p class="ql-block">石窟群参观后,我们按原路返回山下,走进宋塔旁边的常乐寺,常乐寺自北齐始,在河朔之地已傲立千年,有河朔第一古刹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常乐寺的山门高高在上</p> <p class="ql-block">岁月荏苒,世事沧桑,昔日香火鼎盛的常乐寺只剩下这断瓦残垣,似诉说着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经历千年岁月的打磨,在夕阳的余晖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沧海桑田,遗世独立。</p> <p class="ql-block">离开响堂山石窟景区,我们驱车几十公里来到成语之乡——邯郸。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惊讶😁原来中国成语中与邯郸有关的成语竟多达1584条!</p> <p class="ql-block">辛苦了一天,我们晚上下榻涉县,路途辛劳,晚餐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yummy😍找了这家看似干净整洁的小饭店,首先就点了他家的招牌菜——驴肉卷饼😍</p> <p class="ql-block">饼香四溢,色泽诱人,引人食欲</p> <p class="ql-block">咬上一口,yummy!满齿留香</p> <p class="ql-block">涉县不大,夜晚也没有什么好逛的,大家只有早早睡觉休息,为了第二天的行程养足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