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情依旧——忆樱桃斜街小学

大文

<p class="ql-block">  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大石腊儿)西边有几条著名的斜街,樱桃斜街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樱桃斜街因其历史上种过樱桃树得名,我们小时就读的小学因其在这条街上而命名——樱桃斜街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原樱桃斜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人心思定,五十年代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同時人口也迅速增长,为满足教育的需要,1954年7月樱桃斜街小学应运而生,那时都是二部制,即一个教室两个班级使用,半日在校上课,半日在学习小组做作业。</p><p class="ql-block"> 1973年1月随着生源变少而和东南园小学合并了,改称东英小学,东南园为本校,原樱小为分校,二部制也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 1999年东英小学又撤销了,学生都并到炭儿胡同小学,随后这里改成消防队了。</p><p class="ql-block"> 斜街老巷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育人教书几十秋。</p><p class="ql-block"> 风物流变随潮退,</p><p class="ql-block"> 繁华落尽情依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60年入学,应该是1966年毕业的六(1)班,另外还有两个班。由于文化大革命停课直到1968年1月才升入中学,所以是在小学待的时间最长的一届学生啦。</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中学时间很短, 1969年8月就毕业了,有的去了兵团、有的下乡插队了、总之是那里需要那里去四面八方。每个人都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霜雨雪的磨炼,有的同学后来还努力上了大学。但几十年后说到老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小学老师,说到学校和母校情结,我们的首选依然是樱桃斜街小学。</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是我们此生的第一所学校,</p><p class="ql-block"> 这里给了我们最初的知识和启迪,</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我们少年时最天真的欢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忘不了母校——樱桃斜街小学,记得那时是黑色油漆的大门,大门比街道略高,有个斜坡,显得高大和庄重。</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门道左首是大队辅导员办公室和传达室,右首一个乒乓球台。校园东南有一棵大柳树,像个大伞罩着校园的一角,柳丝低垂,临风起舞,给学校增添了许多绿色和生机。</p><p class="ql-block"> 学校前边的大院,是上体育课和全校做广播体操的地方,站到那里仿佛耳边就响起笫四套广播体操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举办过跳绳比赛和许多次全校少先队大队日活动,红领巾,大队旗,鼓乐铿锵,齐刷刷的敬礼,严肃认真,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教室里沒有空调电扇,感觉夏天也没有现在这么热。冬天比现在冷取暖靠煤火,亦或我们是初生牛犊,似乎也没觉得多冷。</p><p class="ql-block"> 记得四年级时,为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管卫生的老师每天到教室给每个人嘴里喷一次药,以至现在做核酸检测就想起了那时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最初学校还没有电铃,每节课时间到了,传达室师傅举着大铜铃,铛啷啷前后院一摇就下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系1968年将升入中学前,我们班部分男生和两位班主任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忘不了学校中那些传道丶授业、解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谆谆教悔督促学习,耐心细致关心每个人的成长,不厌其烦一遍遍叮嘱,又温文尔雅的班主任于敏莉老师。</p><p class="ql-block"> 要求严格,睿智达观的班主任李庭标老师。</p><p class="ql-block"> 对体育课李润芳老师印像很深,他个不高总是一身运动装,平易近人工作勤勤恳恳的,学校场地小,他因地制宜借助大柳树竖了一根爬杆,成了我们体育课和平常玩的好顶目。体育课校园里跑不开,他带着我们在胡同里短跑、长跑,他教大家打乒乓球还成立了校队,进行提高性训练,刘严,李瑞良,陆小珍等都被选进了校队,那时可牛呢!</p><p class="ql-block"> 教我们音乐课的是孙老师,人很白净高个子,讲课慢条斯理的,最初的抖,来,米,发,叟是他教会的。我们学会了少先队队歌和好多歌曲,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参加过歌咏比赛。</p><p class="ql-block"> 还有瘦高个子长长大辫子的大队辅导员李秀清老师,六(2)班不苟言笑的班主任靳老师,更有和蔼可亲总是忙忙碌碌、谦和的刘君毅校长,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近日看到的一张六(2)班五年级春游合影。突然令我想起那年我们班也春游去了,是北京动物园,可惜没有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有两位老师,你还能认出来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忘不了少年同学间的真挚友谊。</p><p class="ql-block"> 生于五十年代初,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六零年前后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虽然生活条件不那么好,但我们似乎习惯了窝头咸菜,缺油少肉的生活,天性依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強说愁″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年级时,我们班男生你一毛他两毛的攒钱,买了个足球,班长张洪泽一声招呼我们就去天安门广场或故宫端门两侧找地方踢球去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社会经济水平较低,课余时间我们玩的游戏都是就地取材经济又实用的,如跳皮筋、踢毽,还有用几个小纸条做成阄,分别写上"大官说,小官打,张三跑,李四追"一抓阄游戏就开始了,这样游戏有好多既练反应又练体格。</p><p class="ql-block"> 1963年以后乒乓球运动开始普及,我们都投入其中,男生女生都打球,有的买球拍,有的买个白板另外再买胶粒自己粘球拍,学校里一个乒乓球台轮不上打,到学习小组就支上块门板打。那时王广福斜街有一个宣武区少年之家,里面并排五、六个球台,我们就经常几个人相约一块去那儿打乒乓球,玩克郎棋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比较贪玩,上课时经常想的是课间怎么玩的事儿,学习小组写作业也是不求最好但求最快,然后就是一块玩玩。那时看电影大多是大栅栏门框胡同口的同乐影院和大力胡同的新中国电影院。看一次能兴奋好多天,凑到一起时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神聊电影中的情节,而绘声绘色的摹仿电影人物最绝的是程树合,常常逗的大家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48个同学有二十多位住在樱桃斜街,还有八、九位在杨梅竹斜街。所以这两条街上好几个同学的家,就成了我们(男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只是六年级以后要升中学,加劲儿的复习功课玩的少了点。</p><p class="ql-block"> 这发小的情谊,同窗的乐趣,就是这么</p><p class="ql-block">同学、同玩、同乐,没有世事的得失幻灭,简单又纯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是郭慧民,李春玲,经俊华,李义臣,二年级加入少先队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豆蒄年华好学生!</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是平和乐观,团结向上的,是一个崇尚英雄,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的课文学习的是刘文学、向秀丽,受到的是爱国家、爱集体、勤劳勇敢、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学雷锋做好事,大街上看见三轮车费力肯定上去帮忙,学校什么活动都积极参加,五年级时于老师带全班去天坛公园义务劳动打扫树叶,秋干物燥暴土飞扬的我们都特别卖力。</p><p class="ql-block"> 1967年学校停课没事干了,我们跟几位老师一起拉沙子,筛土用石滾子把学校重新垫了一遍,干了好多天昵!</p><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天傍晚我们还到大栅栏西口去发号外了呢,其实那时对原子弹一无所知,只是跟着大人们高兴而高兴!</p> <p class="ql-block">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中学毕业后,我们随后的岁月真似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上山下乡、返城就业、成家立业、改革改制,不止十年,二十年,为了前程,为了生活,我们在社会大潮的裹挟中奔波着奋斗着。</p><p class="ql-block"> 1997年10月在董立芬同学提议组织下,我们才定下神儿,在中山公园第一次聚会了!并且请来了敬爰的于敏莉老师。</p> <p class="ql-block">  带着儿时的笑容和饱经励练后的成熟与自信,部分男生和老师在中山公园南门外与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 那时尽管做了许多努力,好多同学还是沒联系上或参加不了,有的来了见了面未及拍照就又忙生活去了,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p> <p class="ql-block">  女生本来就少,但能到的都到了,立芬、国英、欣荣、李义臣、迟秀棠,个个靓丽,风采依然。</p> <p class="ql-block">举杯三十年,把酒慰风尘</p> <p class="ql-block">小学初中同兵团,一路相伴共风雨</p> <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集结号再次吹响,大家纷纷从通州、顺义、从石景山、南苑,向老街古巷而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都己退休,这次聚会我们身着印有樱挑标识,写有″永远的记忆"的文化衫,首先到小学旧址参观拍照,然后再聚餐畅谈。</p><p class="ql-block"> 校园格局依旧,教室还似当年,</p><p class="ql-block"> 拉上横幅站好,五十年后团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衫是刘严提出设计思路,李春玲让女儿帮助成稿定制的。</p> <p class="ql-block">樱小,你好!我们班回来看你来啦!!</p><p class="ql-block">下图</p><p class="ql-block">武 建、陈建新、张井泉、崔万平、林 新、刘大文、师三平、刘 严、张庆海、徐学方</p><p class="ql-block">徐瑞刚、谢忠民、聂建民、张洪泽、程树合</p> <p class="ql-block">李春玲、李新国、李欣荣、马建伟、董立芬</p><p class="ql-block">李义臣、</p> <p class="ql-block">倏忽一别数十载,辗转相逢又几回</p><p class="ql-block">发小同学终再聚,至真情谊总相随。</p> <p class="ql-block">  斜街老炮,情似当年</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傻玩之时,庆海(下图中间)四年级利用课余时间去先农坛体校学象棋去了,并坚持到了六年级。几十年后他当年的象棋教练都是国家队师爷辈的人物了,而庆海在八十年代北京市职工业余比赛中也成了一等一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董立芬和林新,儿时同院同学,</p> <p class="ql-block">  董立芬聪慧又为人随和。儿时同学都有学号,几十年过去至今她还能准确说出全班同学的学号!</p><p class="ql-block"> 她后来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最初是话务员,由于她聪明又十分肯干,很快成为业务精通的尖子,其事迹当年被登上了兵团报宣传。</p> <p class="ql-block">林新去了黑龙江兵团,先在一师独立二营,后调到六师68团,经历了开发抚远的艰苦磨炼。</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虎坊桥,湖广会馆。</p><p class="ql-block">当年班里的学习尖子,陆小珍,郭慧民都来了!阵容空前。</p> <p class="ql-block">下图:</p><p class="ql-block">前排,何国英,董立芬,李义臣。</p><p class="ql-block">后排,陆小珍,郭慧民,李新国,李春玲。</p> <p class="ql-block">刘严,当年少先队中队委之一,即兴发言</p> <p class="ql-block">说不完,道不尽,拍照久久!</p> <p class="ql-block">兴高采烈,都好!全棒!!</p> <p class="ql-block">老班长张洪泽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欢笑情如旧,把酒道安康</p> <p class="ql-block">七八年同窗岁月,无数少年趣事,</p><p class="ql-block">几十载如旅春秋,多少苦辣酸甜。</p> <p class="ql-block">在六(1)班,我们石头胡同是少数派!</p> <p class="ql-block">  芸芸众生,相逢是缘。几年同窗,一生难忘。少年时想不到几十年后会为此而找寻相聚!</p> <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斜阳近,人无两度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都己年届七旬了。少年时我们学习知识怀揣理想,但文化大革命终止了这代人的求学之路,后来的上山下乡,回城待业,计划生育,转制下岗,我们都赶上了,几十年间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跌宕起伏非常不易,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所有的盛衰荣辱,功名利禄都己成为过眼烟云,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人生似乎走过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原点,这时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生最美好,纯洁、宁静、有序的年代是少年时代!最难忘的是小学时光!!</p><p class="ql-block"> 青山常在,友谊长存,愿各位同学、校友珍惜这晚来们安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健康!快乐!幸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谢郭慧民,李春玲,何国英,杨步苹,林新等同学资料上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