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石畔九年制学校•书香校园】二十四节气诵读:立秋

马红霞

<p class="ql-block">《立秋解说》 分享者:马红霞老师</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立秋这天开始,暑去凉来,昼夜温差逐渐明显。立秋后的气温会短暂回热,这就是“秋老虎”的余威。</p><p class="ql-block"> 立秋前后,中稻开花、大豆结荚、玉米吐丝、棉花结铃,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p><p class="ql-block"> 民间流行在这天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即“贴秋膘”。南方还有“立秋啃秋瓜”防止秋燥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此外,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p><p class="ql-block"> 休息时也要注意保暖。以免昼夜温差大,导致腹部着凉,引起腹泻。</p> <p class="ql-block">《立秋》 分享者:五(1)班 张若凝</p><p class="ql-block">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p><p class="ql-block">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p><p class="ql-block">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立秋的农事活动》分享者:五(1)班 张昊裕</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对来年的收成造成影响。</p> <p class="ql-block">《立秋美食》分享者:五(1)班 黄海波</p><p class="ql-block"> 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食俗,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民间流行 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立秋除了“贴秋膘”, 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p><p class="ql-block">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天也是一个美食的季节,我喜欢立秋,更喜欢秋天!</p> <p class="ql-block">《立秋的民间故事》分享者:五(1)班 郭嘉怡</p><p class="ql-block"> “立秋”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的“秋不凉,籽不黄”,对于立秋,更多是有利农事的收获。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他的民间传说-秋神蓐收。</p><p class="ql-block"> 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在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lt;&lt;诗经斯.干里&gt;&gt;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p><p class="ql-block"> 蓐收肩上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时,总带着一股凉意。</p> <p class="ql-block"> 秋思</p><p class="ql-block"> 唐代: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p><p class="ql-block">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p><p class="ql-block">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p><p class="ql-block">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p> <p class="ql-block">《秋天》 分享者:五(1)班 郑景元</p><p class="ql-block"> 秋天,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季节。</p><p class="ql-block">  秋天它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凉风习习,给人一丝的凉意。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色的玉米粒,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农民伯伯们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在秋天结出了果实,大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秋天最大的特点也就属枫叶了。秋天,大部分的树叶都渐渐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  秋天里,大部分的花都已经失去了在春天里所拥有的姿态。但各种各样的菊花还在争奇斗艳。</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白云姿态变化万千。瞧!那天边的云,似乎是一群在草原上放牧的羊。羊动了,它们越走越远。云变成了一簇簇的“棉絮”了。看这边的云就像汹涌的大海。突然,云又变了,这回不是“羊群”也不是“大海”,原来是急速奔跑的马群,它们为什么跑的那么急?明白了。它们是大自然的骄子,追求着自由和奔放。</p><p class="ql-block">  秋天这一幕幕的景象,让我想起唐朝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我喜欢秋天,秋天的景色在我看来是比其它三个季节都美的季节。我喜欢秋天,不只喜欢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喜欢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喜欢它令人向往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秋天来了》分享者:五(1)班 杨子喦</p><p class="ql-block">秋天来了</p><p class="ql-block">秋,轻轻的来了</p><p class="ql-block">我把思念缠绕在温柔的秋风里</p><p class="ql-block">萦绕成记忆深处的那一片美丽</p><p class="ql-block">每每念及</p><p class="ql-block">暖了心底,湿了眼眸</p><p class="ql-block">秋,静静的来了</p><p class="ql-block">我把思念渲染在细柔的秋雨里</p><p class="ql-block">折叠成一朵朵如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飘落在眉心间</p><p class="ql-block">淡了甜蜜,浓了忧伤</p><p class="ql-block">秋,悄悄的来了</p><p class="ql-block">我把思念涂抹在火红的秋叶里</p><p class="ql-block">装订成一份份诗意的书签</p><p class="ql-block">藏在寂静的心怀</p><p class="ql-block">恋了情醉,念了心碎</p><p class="ql-block">秋天,我想你了</p><p class="ql-block">西风吹来,落叶满阶</p><p class="ql-block">梦境幽凉,思念成殇</p><p class="ql-block">层林尽染处</p><p class="ql-block">看天荒地老,听初心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