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酒店早餐的花园。</p><p class="ql-block">在魏玛我们计划住二晚,主要节目是参观魏玛图书馆,歌德故居,席勒故居,Bauhaus博物馆,观赏老城风貌。另外,从魏玛出发,前往附近的埃尔福特-图林根州的首府游览。</p> <p class="ql-block">歌德是在二十六岁时来到魏玛的,之前他完成了法律学业,在老家法兰克福开了个事务所。在莱比锡和斯特拉斯堡求学期间,他就展现了对文学和文艺的天赋兴趣和才华,在当时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他积极参与以“狂飙突进”文学解放为主题的活动,崭露头角,以一篇“少年维特之烦恼”享誉欧洲国家。</p><p class="ql-block">1775年底,萨克森和魏玛君主卡尔-奥古斯图斯公爵,歌德的伯乐和一生的贵人,把歌德请来魏玛。在此地,歌德生活工作了五十多年。</p><p class="ql-block">奥古斯图斯公爵的画像占据着魏玛图书馆最正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魏玛图书馆正式名称是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图书馆。它1661年由萨克森君主创建,1991年,值图书馆诞辰三百周年之际,图书馆被冠名为安娜-阿玛利亚,以此纪念萨克森-魏玛公爵夫人,她是图书馆历史上最伟大的赞助者。</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珍藏着九至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和艺术历史文献,其中的重点是德国启蒙运动至罗曼蒂克时期百余年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供学者进行专题研究。今天对公众参观开放的是这个洛可可建筑风格的藏室,上下三层,上面二层游客不能上去。</p> 年轻时期的歌德 同时期的席勒 <p class="ql-block">文人相轻,这一中国人的普通哲理,完全适用于这二位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年轻人。席勒才思横溢,“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锋,文学创作是他的谋生之道,生活窘迫,渴望获得贵人相助。他曾经来到魏玛,希望获得仕途腾达的歌德相助和推荐。遭遇歌德的冷遇之后,他把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放在萨克森的耶拿。1794年起,席勒重回魏玛,与歌德的交往和友谊逐渐开始,二人终于走上了”文人相亲“之道。</p> <p class="ql-block">晚年歌德的形象。在魏玛,歌德受奥古斯图斯的委托,出任多个行政单位的职务。1797-1832年,歌德被奥古斯图斯公爵任命为图书馆总监。1832年歌德去世,享年八十三岁。</p> 这是位于市中心Frauenplan广场的歌德故居(淡黄色墙面),1782年歌德搬入居住,直至1832年去世。<div>左边的白色墙面的房子是家有450年历史的餐馆,名字叫“Zum weißen Schwan",与歌德故居是同时代的建筑。在二战期间这里的建筑都受到破坏,后人按照原来的模样加以修复。1991年我第一次来魏玛游玩,就在这里就餐,三十年来广场边上的这些建筑面目依旧。</div> <p class="ql-block">1794年,奥古斯图斯公爵将歌德租借的这栋房子赠送给了歌德。房子的正门是中央大门,今天游客入内参观的通道使用左边的车马大门。</p><p class="ql-block">十八年前歌德“入职”的年薪是1200泰勒(相当于十八世纪一个城市中产之家的年收入的一倍)。此时的歌德应该是官运亨通,仕途坦荡,过上了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1782年歌德获得德皇授予的贵族称号)。</p><p class="ql-block">1786-1788年歌德出走意大利已经成为过去,回到魏玛后,公爵不计前嫌继续留用他。带着意大利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收获,歌德开始了又一个创作高潮。这栋房子,既是他起居的地方,也是他办公的地方,研究实验的地方,聚朋会友的地方。1794年起,回到魏玛的席勒也是这里的常客,思想的交流和理念的认同,二人成为精神上的挚友。以后席勒把自己的家从莱比锡搬到了魏玛,据说,他刻意选址离歌德家近一些,可是歌德一次也没有登门拜访过。话外之音,只可意会。</p> <p class="ql-block">车马大门进来后的内院</p> <p class="ql-block">楼下楼上一长串的房间分成不同的功能,大部分是用于他的办公、自然科学研究、收藏、接待来客之用,家具布置简单实用,没有奢华。</p> <p class="ql-block">窗外是花园,那里是歌德家的菜园子和歌德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田。</p> <p class="ql-block">从菜园子里看歌德故居,房子形象不如正面,斜顶之下只有二层建筑,显得更加平民化。</p> <p class="ql-block">席勒故居离歌德故居不远。席勒是个剧作家,自由职业者,无固定收入,一生颠沛流离,因为剧作 "强盗"而遭追捕,因为经济拮据而四处寻找出资人,因歌德的推荐赴莱比锡教书(无固定收入,靠收学费赚钱)。1794年席勒开始把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魏玛,剧作丰产,经济稳定。1802年席勒买下了这栋房屋,底层是起居场所和佣人住处,上面是夫人带着孩子的生活区域,屋顶下的顶层是席勒的工作和起居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居住不到三年,席勒患肺炎去世。他留下的富有德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剧本被视作德国古典文化财富,广为流传,曾被拍摄成电影,剧目如今还在剧场上演。</p><p class="ql-block">这座矗立在市中心德国国家剧院广场上的雕像(1857年建),突出了二人在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对德国古典文化的同样重大的贡献。为此,雕塑者特意把1,69米公尺高的歌德和1,80公尺高的席勒塑造成一样高大。</p> <p class="ql-block">魏玛老城里面留存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我们酒店前面的集市广场。</p><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大楼(1841年重建),新哥特式风格,位于集市广场的西边,正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一栋出自十五世纪的城市公屋,历史上产权属于魏玛市政府,供市民举办社会活动。它位于集市广场的东边,与市政厅大楼相望,文艺复兴风格,如今是魏玛市旅游局的服务窗口。</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魏玛旅游局的是二栋风格一致而色彩不同的楼房,出自十六世纪文艺复新时期,初建时是公爵派驻当地代表的官邸。德国著名的文艺复新时期画家克拉纳赫父子在此居住过,因此此处也被称为克拉纳赫之家。这一整排的文艺复新建筑被纳入魏玛的UNESCO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的彩绘浮雕,据说描述的是父亲谆谆教导女儿,好好打扮,嫁个好人家。文艺复兴,市民的生活细碎登上了大雅之堂,</p> <p class="ql-block">集市广场上的水神喷泉(1774年建),背景建筑是十五世纪的市长官邸,从十六世纪起被用作宫廷药铺,如今那里仍然是个药店。</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边的建筑,包括我们住的“大象”酒店,出自十八世纪,当年是外来贵人喜欢光顾的下榻处和餐馆,歌德、理查-瓦格纳、雷欧-托尔斯坦、弗朗茨-李斯特,甚至阿道尔夫-希特勒都有在贵宾簿里留言。图林根烤肉肠是集市广场的标配摊位。</p> <p class="ql-block">“鹅农”喷泉,源自于纽伦堡,当年歌德特别喜欢纽伦堡的这组雕塑,后人复制后建此喷泉(1864年)</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头,黄昏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街角上的餐馆,那家“Scharfe Ecke ”餐馆和令人惊喜的图林根土豆丸子。</p> 喷泉“汲水母亲和孩子”,魏玛人唐恩多夫作品(十九世纪末)<br> <p class="ql-block">海尔德广场</p> <p class="ql-block">神学哲学家和诗人海尔德格,歌德大学时期的好朋友,受歌德推荐来到魏玛任职工作,是魏玛古典文化的四圣之一。因对歌德早期的“浮士德”(Urfaust)创作提出尖锐的批评,歌德不悦,海德格致死遭受歌德冷落。</p> 傍晚的民主广场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卡尔-奥古斯图斯公爵纪念塑像,魏玛人唐恩多夫作品</p> <p class="ql-block">公爵和他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魏玛宫殿,历代公爵的官邸,现在里面是博物馆,正在大修,为期五年至2023年,给我们留下一个下次再来魏玛的理由吧。</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塔楼,在之前的古堡宫殿塔楼上加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魏玛宫殿边上的伊尔姆公园,于十八至十九世纪形成。公园沿着小河伊尔姆伸展,方圆四十八公顷。公园的形成和发展也与歌德有关。1776年,歌德来到魏玛后一年,奥古斯图斯公爵将一栋带花园的小屋赠送给歌德居住。歌德在此居住至1782年搬到城里新居为止。以后歌德将它改建成别墅小院,用于休闲、植物和昆虫研究。歌德的居处逐渐吸引了其他人的到来,小院成了歌德崇拜者的朝圣地,公园里面修建了步道、小桥,增添了人工景致,至今完美地保留着德国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和罗曼蒂克色彩。因此,伊尔姆公园也被列入魏玛的UNESCO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伊尔姆公园里的歌德小院</p> <p class="ql-block">在魏玛的第三天上午,天下起了雨。事先看了天气预报,所以,我们安排了二个小时参观Bauhaus博物馆。博物馆外观平平,一个方匣子的模样,内设三层展厅。</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这样概括地介绍自己的:2019年,值Bauhaus学校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博物馆在大修之后重新开放,收藏和展出Bauhaus的最经典的作品。人们在这里相遇和交流,缅怀这所二十世纪初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设计及艺术学校和它的初创历程,以史为鉴,探讨我们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建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模块式住房和居住区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Bauhaus学校是一所管办到学校,由魏玛的一所艺术大学和艺术工匠职业学校合并而成的。Bauhaus秉承的教学宗旨是对传统思想的一个挑战:将设计艺术的教学与工匠技艺的培训紧密结合起来;设计的产品集创意、实用和艺术美观为一体;产品不是奢侈品,而是让普通人都能够消费得起。学校的名称就是个创举:Bau (建造)Haus (房屋/之家)。它的理念和精神一直影响着之后人们的现代化生活,从现代化房屋,到时髦家具,到实用性极高的家用器具。<span style="font-size: 18px;">Bauhaus风格开创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先河,具有经典意义。1922年在魏玛举行的Bauhaus展览大会让这一设计和制作风格走向公众舞台,赢得国内外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有好几个学生团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现场研讨,动手制作。</p><p class="ql-block">创办初期,Bauhaus的教学理念遭遇到传统思想的抵制,被斥责为对传统艺术的亵渎,把艺术设计降格为“孩童的拼装能力”;产品设计对普通民众的关注,这种左翼社会倾向更遭到政治责难。1924年,图林根政府削减了学校一半教学经费,1925年Bauhaus学校搬迁至德绍,因为那里开明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更适合Bauhaus的办学理念。1932年,德国法西斯政党上台,关闭了德绍的Bauhaus学校。</p> <p class="ql-block">二个小时之后走出博物馆,雨停天晴,我们乘坐区间火车约二十分钟,来到图林根州首府埃尔福特。在火车站寄存了行李,步行约五百米来到市中心。这是如今的商业区,有一点州府所在地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街景,维尼格小广场。教堂建在一座桥头,大门洞是桥上的通道。由于桥上的几十家店铺以杂铺为主,所以此桥以“杂铺桥”闻名。</p> <p class="ql-block">老桥和桥上的房屋建筑始于十四世纪</p> <p class="ql-block">从桥北走到桥南,一百二十米长,小商铺林立,逛桥的游客比逛商店的多。</p> <p class="ql-block">再往南就是以市政厅为标记的鱼市广场。自古以来这里是埃尔福特的商业和政治中心,鱼市已经扩展到综合贸易,广场边上建起了富有商人的住宅,高大阔气。市政厅大楼保存着十九世纪末的新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红牛屋”以墙面上红牛的浮雕命名,中世纪末在一栋老旧的市民住房基础上改建而成,富有的商人按照文艺复兴时期的风尚给它加建了多彩的墙面和希腊神话里守护神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塑像是一位时刻准备为保卫城市和市民而战的武士,罗马武士的打扮,一手高举着埃尔福特市旗,一首拿着剑和盾,不是哪个公侯将相。塑像出自十六世纪末,代替了早年被毁了的城市守护神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炉灶楼”(Haus zum Breiten Herd),十六世纪末建成的市民豪宅,以埃尔福特最美的文艺复兴建筑而著称。欢快的彩色墙面和以世人生活为主题的雕塑,展现了经历漫长中世纪压抑的人们所获得的身心解放。</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五幅欢快享受生活的浮雕,按顺序分别表现了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五种感受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p> <p class="ql-block">沿着集市大街,从鱼市广场走到大教堂广场。沿途商铺林立,一栋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获得非常好的修缮,色彩鲜艳,都有几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久闻大名的大教堂广场,二个教堂比肩而立,这是埃尔福特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可惜,大教堂广场上也搭起了围栏,把上大教堂的台阶用作音乐会的露天舞台。这次出行,在好几个市中心广场上遭遇到这种情况,非常扫兴。</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景色被遮住了(截图于网络)。</p><p class="ql-block">有三个尖顶塔楼的晚期哥特式教堂是圣塞韦林教堂,里面供奉着他的部分遗骸。旁边的大主教堂体态略显高大,呈现出来的也是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其实从八世纪开始,这里就有了第一个主教堂,以后历经沧桑,倒了修,修了倒,不断扩建改造,留下了今天的这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了一大圈,从教堂的侧面顺台阶来到大教堂。大教堂里面保留着许多艺术瑰宝,其中有十三幅出自十四/十五世纪的教堂彩色花艺窗户,近二十米高和三米宽(全德尚存最高大),还有出自十四世纪的主殿上神职人员座椅等。圣塞韦林教堂内饰相对简洁,因此,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了大教堂里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正门,二边各有十二使徒的塑像,圣母怀抱圣婴在门拱当中迎接人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正门的旁边还有一扇大门,二边各有六个女性塑像。一边的六个姿态自如,神态祥和,面含微笑,手中捧着油灯。不同寻常的塑像必然蕴藏着特别的故事和深意。查资料后知道,她们代表着胸有准备的淑女,等待着神的召唤去往天庭。</p> <p class="ql-block">而另外一边的六个淑女体态不正,有的手捂着脸,有的呼天抢地,手中的油灯歪斜着,原来忘了加灯油,神召唤时她们手忙脚乱,没有准备,去不了天堂,一脸的懊恼和羞愧。</p><p class="ql-block">二组塑像,神情丰富,体态多变,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着凡人生活、世俗烦恼。凡间的她们与隔壁的使徒圣人形成显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长殿</p> <p class="ql-block">主殿,巴洛克艺术风格,庄严华丽,十八世纪初作品。</p> <p class="ql-block">供奉着圣婴降生、三圣王前来朝拜圣婴圣母的画像,出自十八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最后晚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受难的耶稣和悲痛欲绝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从主殿朝长殿望过去</p> <p class="ql-block">二边廊柱上的画作,讲述圣经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所在的高地下来,登上旁边称为彼得山的高地,上面是座古要塞,十七世纪管辖本地的大主教和大公为了抵御城市里兴起的宗教改革的势力,建造了这座要塞。普鲁士王国沿用和改建了要塞,甚至拿破仑的法军也占用过它。</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观望埃尔福特老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走回老城,一路寻找合适的餐馆,下午五点之前餐馆都在休息中,只有小吃店和咖啡店营业。</p> <p class="ql-block">在居民区的一个院子里,这家餐馆准时营业,仅给我们一个小时就餐时间,因为晚上六点钟以后都预定满了。这里的土豆丸子略微逊色。晚饭后去火车站取行李,乘车约一个半小时来到今晚的住宿地埃森纳赫。</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酒店“Thüringer Hof“,位于埃森纳赫的老城门口,卡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埃森纳赫原来有五座城门,现在仅存这座尼古拉城门,建于1170年。与它同期建造的是旁边的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埃森纳赫老城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