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阳张氏续修家谱序(二)</p><p class="ql-block"> 子曰:“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儒学倡导的“仁爱”,与其他学术教派倡导的“爱”,含义有着根本区别。墨家“兼爱”、佛教“爱众生”、圣经“博爱”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无差别之爱。而儒学倡导的爱,是由己推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差别之爱。</p><p class="ql-block"> 儒学因为倡导有差别的仁爱,被很多学者诟病。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用我辈为其摇旗呐喊,更不是以讹传讹拾人牙慧的随意诋毁而有所动摇。几千年的浸润,儒家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无法切割。</p><p class="ql-block"> 儒学张扬有差别的仁爱,便不是虚伪和自私,而是直指人的本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观。珍爱自己、珍爱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道之始也。”(《孝经》)只有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身体发肤,才能萌生感恩之情,拥有了感恩的情愫,才能滋 生“孝”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 孝道源于人的本性,这也是儒家学说基石。儒学提倡“仁爱”,首先爱的是父母,次之爱的是兄弟近亲,再次之爱的是朋友,最后才是“泛爱人”。</p><p class="ql-block"> 儒学主张有差别的爱,是对、是错,“君子坦荡荡”自然不会争辩。这正是儒家的智慧,也是超越其他学术教派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 家谱,便是以姓氏为纲,家庭为目,聚汇一族血脉亲情,感恩生命,缅怀先祖,承载和传播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文化。</p><p class="ql-block">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渊颜》)儒学是开放的,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儒学兼有择善而从的谦卑。</p><p class="ql-block">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儒学更有自己坚守的道德原则。儒学的包容,才能经久不衰,日益弥深;儒学的谦卑,才能与时俱进,活力四射;而儒学对“止于至善”的大道追求:“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刚直不退,“朝闻道,夕死可矣”以身殉道的勇毅,才是儒家学说成为王道之说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家谱,同样具备儒学的包容和坚守。续修家谱,百年变迁,物换星移,自然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如一潭死水,弥漫着酸腐。也不能改弦更张,离经叛道,如异域飞仙,来去无踪,不知所云。续修家谱,既要推陈出新、移风易俗,又要秉承传统,有章可循。</p><p class="ql-block"> 家谱中,家规、家训理当顺应潮流,同步时代。而其内在传承——清白家风 ,是祖祖辈辈恪守不渝的道德准则,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寄托,更是先辈留给后世的遗产,弥足珍贵,不容置喙。 </p><p class="ql-block"> 长幼尊卑、昭穆第次,这是传统礼仪,不是封建糟粕。方圆出自规矩,和谐源于秩序。这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灭的道理。辑让稽首,不是简简单单的形式,传统礼仪中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为人规范。</p><p class="ql-block"> 寻根问祖,不是趋势跟风,随俗同流;续修家谱,不是攀权附贵、炫耀家世。而是溯本追源,寻找初心,回归传统。真切期盼我繁阳张氏,经过这次续修家谱,重拾清白门风,恪守先祖遗训,不争世俗,不辱家声。真切祝愿我繁阳张氏,互敬互爱、族众一心、携手同行,直至时间的尽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