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卓凡,(1898—1976年),原名万安,潮汕澄海樟林塘西人,爱国民主人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便与彭湃、李春涛、杜国庠、杨嗣震、王鼎新等人组织了“赤心社”,传播进步思想,1924年回国后,经彭湃介绍到海丰工作并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开始随同国民革命军东征潮汕一带。1925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抗战爆发后,他公开拥护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致使当时九县国民党书记长联名上书蒋介石,称“潮汕地区快给陈卓凡赤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爱潮剧和潮州音乐,那时他还收藏有一些潮剧和潮乐唱片。1946年,家里安装了一部号码为“1729”的陈卓凡私人电话,那时整个汕头市私人住宅电话还不足30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陈卓凡简介一</span></p><p class="ql-block"> 陈卓凡先生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国时期,历任县长,专员,师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特派员主任秘书,政治特派员等职。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南方委员会负责人之一。解放后,他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省,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七年错划为右派,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九日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少年鸿志 陈卓凡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樟林乡塘西村后包。他父亲陈亿民青年时期在印尼棉兰岛一福建金门人郭姓老板商店当伙计,后与其女儿结婚,育有三女一男。郭老板夫妇离世后,亿民夫妇决定回唐山。亿民回唐山后因病逝世后,陈卓凡始行出世,按家谱“亿万斯年”之排行,取名为陈万安。在郭氏母亲的管教下,他形成了正直律己的品格。八岁,入广智小学读书。一九一五年,考进金中。在金中,陈万安受到严格的全面教育,成绩名列前茅。一位老师感其优秀,日后必为栋材,将‘卓尔不凡’,便为他改名为陈卓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日本求学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成为亚洲強国。所以当时留学日本是中国学生所向往的。一九一九年秋,陈卓凡决定赴日本求学,家中平时虽有若干侨汇收入,但无力供他出洋求学。后在同族味经书屋陈永昌先生相助下,他才能登上轮船至完成在日学业。到东京,他先住进基督教青年会公寓,认识了彭湃等潮汕同学。一九二零年,他们迁到东京松叶馆公寓,彭湃组织了《赤心社》,“赤心”二字表示专心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参加者有陈卓凡,王鼎新,林泉,(即林沛然)李春涛,杨嗣震,彭泽,李孝则等人。前三人日本投降后成为苏北中学首届董事会中的董事及校长。彭湃还组织社员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并经常到帝国大学听日本马克思主义鼻祖河上肇讲课。卓凡后在彭湃引导下参加了日本共产主者利彦,大杉荣发起的《科思摩俱乐部》,同时,二人都考上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一九二一年,彭湃回国,在海陆丰搞起农民运动,彭湃与杨嗣震先后参加中共,李春涛则成为国民党左派。卓凡留在东京学习时,适逢一九二三年日本大地震,时他与同学离开东京外出,躲过一劫。一九二四年秋,卓凡大学毕业时,接国内彭湃来电,邀他到海丰一中教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鞭扬东江 陈卓凡到海丰任县一中教务主任,还应彭湃之邀担任农会宣传教育工作。不久,陈炯明背叛孙中山,他的属下刘志陆部占领海陆丰,当时正是省港大罢工,港英当局和陈炯明部勾结追捕海陆丰革命志士,陈卓凡和李春涛乘一小艇从海上偷渡香港,避过追捕。一九二五年八月,卓凡回到广州,协助彭湃做第二次东征准备工作。经彭介绍,认识了周恩来,并得到周的赏识。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次东征胜利了,国民革命军在四日攻克汕头。二十一日,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不久,周任命了东江六县新任县长,陈卓凡被任命为揭阳县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署揭九月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四日,陈卓凡到揭上任,前后只有九个月,但他以过人气魄,大刀阔斧,对揭阳现状进行改革:1、他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贯彻了周恩来提出的‘实行民主政治,‘改革弊政’,‘整顿吏治’和‘为民兴利,造福社会’的主张。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全县建立了农会,总工会,学生会,妇女解放运动会,工农自卫队等二十八个团体。2、举办警察训练班,要求公务员,军警要树立当人民公仆思想。3、整顿地方教育,撤換不称职校长。将县立女子小学,乙种工业学校和私立模范小学合并为中山学校。4、成立建设委员会,设计榕城交通蓝图,扩建马路,拆除牌坊,衙前大街改为中山路,西门街改为西马路,市容为之一新,现之榕城交通要道就是在他署揭时定下来的。5、移风易俗,积极贯彻省政府关于破除迷信通告,強令一千多户存柩之家,在两个月内,将陈棺一律埋葬,消除民间停棺待葬陋俗。但也有一些失误,如下令没收双峰寺寺产供中山学校作经费,并强迫僧人还俗。端午节仙桥溪赛龙舟时,观众秩序大乱。卓凡下令卫兵鸣枪示警,众更恐慌,互相踩踏死伤十数人。当地保守势力及孙文主义学会份子,罗织他几大“罪状”,迫他辞去职务,并刻石历数其为官之“恶迹”。</p> <p class="ql-block">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救彭湃的儿子 — 彭士禄</span></p><p class="ql-block">陈卓凡一生匡扶正义,正气凛然,乐善好施。他千方百计、尽心尽力抚养烈士遗孤、赈济灾民、营救革命人士。</p><p class="ql-block">湖北黄梅人杨嗣震烈士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海陆丰、潮汕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8月被敌人杀害后遗下3个年幼的儿子,对烈士遗孤,陈卓凡视同己出,定期寄给生活费用,直到他们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1936年,彭湃烈士的儿子、少年彭仕禄在潮汕流浪,被国民党潮安当局逮捕囚于监狱,陈卓凡想方设法、四处奔走,将其营救,送至其祖母身边,并派人将其祖孙俩护送到香港;</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陈卓凡在丰顺汤坑担任广东省潮汕地区行政督察专员时,拒收当地恶霸徐名东的家人送来的若干斤黄金,惩治了这个无恶不作、人称“三脚虎”的土豪私枭,被当地群众称为“包青天”,陈专员惩治“三脚虎”的故事迄今仍在丰顺地区流传;抗战胜利后,陈卓凡设法营救了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卓凡在汤西大罗 开展革命运动,在心一公祠与黄日三(北伐、南昌起义)一起讨论革命事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陈卓凡简介二</span></p><p class="ql-block">陈卓凡早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与彭湃等人组织赤心社。1924年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1926年冬,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开展反封建运动,处决贪官,深得人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通缉,避居香港。同年秋,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邓演达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组织委员会委员和工农运动委员会委员。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后,任龙溪县县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领闽南部分人民武装,进入闽南山区,坚持反蒋运动。1938年初,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时,公开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创办梅岗自卫团干部训练所和普宁洪阳妇女干部训练所,培养大批抗日武装骨干,支持进步力量。同年12月,他任第二集团军政治特派员,办公室主任秘书,主持抗日政治宣传工作,后被调任湖北前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政治特派员。抗战胜利后,他携眷回乡,创办苏北中学。是年冬,受中共华南分局委托,在潮汕做策反工作,并掩护过中共游击队,营救共产党员。1948年,在港发动潮属商人认购公债,支持华南分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建设和从事统战工作,历任广东省参事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遗著有《我所知道的邓演达》及与杨逸棠合编的《邓演达先生言论集》等。</p> <p class="ql-block">陈卓凡</p><p class="ql-block">苏北中学创办人</p><p class="ql-block">代表作《我所知道的邓演达》</p><p class="ql-block">陈卓凡,(1898—1976年),原名万安,东里镇塘西人,爱国民主人士。</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p><p class="ql-block">1898年</p><p class="ql-block">出生地</p><p class="ql-block">东里镇塘西</p><p class="ql-block">地区</p><p class="ql-block">广东</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陈卓凡</p><p class="ql-block">职位</p><p class="ql-block">副主任医师</p><p class="ql-block">展开</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陈卓凡早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与彭湃等人组织赤心社。1924年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1926年冬,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开展反封建运动,处决贪官,深得人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通缉,避居香港。同年秋,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邓演达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组织委员会委员和工农运动委员会委员。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后,任龙溪县县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领闽南部分人民武装,进入闽南山区,坚持反蒋运动。1938年初,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时,公开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创办梅岗自卫团干部训练所和普宁洪阳妇女干部训练所,培养大批抗日武装骨干,支持进步力量。同年12月,他任第二集团军政治特派员,办公室主任秘书,主持抗日政治宣传工作,后被调任湖北前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政治特派员。抗战胜利后,他携眷回乡,创办苏北中学。是年冬,受中共华南分局委托,在潮汕做策反工作,并掩护过中共游击队,营救共产党员。1948年,在港发动潮属商人认购公债,支持华南分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建设和从事统战工作,历任广东省参事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遗著有《我所知道的邓演达》及与杨逸棠合编的《邓演达先生言论集》等。</p><p class="ql-block">积极抗日</p><p class="ql-block">广州沦陷前,广东省主席吴铁诚把广东划为十几个区,成立各区统率委员会,起用地方豪绅或在乡赋闲的旧军政人员,利用他们的地方实力和影响。广东第八区的统率委员会以十九路军旧将翁照垣为主任,陈卓凡为付主任,广州沦陷后,全省各区统率委员会改为各区游击司令部;主任、付主任改为司令、付司令。广东第八区游击司令部设在普宁城外;辖下有澄海、揭阳、潮阳、惠来、普宁、丰顺、南山等县和地区。翁照垣虽名为司令,但他为蒋介石所嫉忌,故只挂个名,实际责任由陈卓凡负责。陈在该司令部下设一个战时工作团,自兼团长,下面设七、八个工作队,派赴辖下各城乡,对民众宣传抗日、组织并训练民众。团本部设秘书、宣传、组织、训练等几个组。陈卓凡当时认为要搞好抗战工作,必须学习共产党的办法,研究共产党的游击战术,灌输抗日革命理论,学习延安的一些做法。那时潮汕各县进步青年,对这个战时工作团极为向往,积极要求参加;但经费支绌,无法吸收太多人。那些工作队队长、队员、团本部的组长、秘书、组员,均无薪水,只有粗糙的伙食和买肥皂、剪发的零用钱;但他们工作得十分愉快。当时八区确实生气勃勃,在团里可以随便阅读毛主席著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的文章;可以阅读各种进步书报;可以自由发表各种意见;上、下级也很少有膈阂。陈卓凡不忌讳他与中共地下党员的往来。他认为广州沦陷以后,潮汕必不能保;如果潮汕沦陷,必须展开游击战;故此要深入发动民众、组织民兵、做好军事训练工作;要我们勤于学习军事。每早他亲自带头跑步、爬山,还要作夜行军及其他军事训练。他又和属下各县县长打好关系,各县县长都肯支持他派到各县的工作队能顺利工作,且有一定的成绩。香港《大公报》和其他报纸,对广东第八区的抗战救亡工作时有报导,并加赞扬,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1]</p><p class="ql-block">1938年年12月,新任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召开省政府会议,决定把各区游击司令部撤消,成立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陈卓凡赴韶出席。余汉谋特别接见陈卓凡,由李煦寰、钟天心陪同陈到余汉谋十二集团军总部所在地翁源三华,余汉谋非常诚恳地请陈到他那里帮助搞好政工,并表示对陈十分信任。钟天心又在余面前极力称道陈在潮汕的成绩。余、李更加拉住陈不放。陈终于到李煦寰的第十二集团军政治特派员室做了李煦寰的主任秘书。李将特派员室的重要工作,都交与陈处理,对陈言听计从。陈把原来在八区的他的主要干部王鼎新、许美勋等人都接到特派员室,分任秘书、科长等职务。就在这时,陈与李煦寰积极筹组政工总队。陈把他在广东第八区搞的战时工作团的一些经验提出来,并向余汉谋、李煦寰建议学习八路军政治工作和学习训练政工人员办法。中共方面也积极帮忙,派人协助这项工作,并动员许多共产党员参加政工总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