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写在前面: </b>公号《思想的鸟巢》对麦子姐姐众多点评中的一部分做了集结。我想,若你认识麦子姐姐的话,你也会被她感动!从麦子姐姐所做点评的字里行间,你会感受到她真挚的情感、悲悯的情怀与不凡的才情,她就像那温煦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周围人的身上。想起《颜氏家训》里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确实,与麦子姐姐在一起,你也只想做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读《陆犯焉识》:严歌苓的归来,福原爱的婚变,爱情到底会不会老(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 “我们还能相信爱情吗?难道我们直的需要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了悟爱的真谛吗?"大嫚此文前半部分用福原爱的婚变传闻引出小说《陆犯焉识》,给我们提出了这一命题。文的后半部分,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沉思,告诉人们怎样在凡俗的烟火日常里守住爱情婚姻的秘诀,那就是:相遇靠缘,相守靠心!希望凡尘世俗中的我们,用真心守护住自己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那个世上最疼我的人,已经走了这么久(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大嫚开始几段的每句话,读来都令人心碎不已。后文中每一个回忆中的爹爹又都是那么亲切、生动。"没有儿子的爹,却把闺女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在那个年代,单凭这一点,就可知大嫚的爹爹是一位多么遗世独立的人。这样一位本身具有无所能及的才情、又对女儿们具有无所不能的爱、还有他对世人的悲悯,以及对公共事情无私的付出,这都表现出大嫚父亲是一位多么具有独特精神内蕴的智者。文中的每一幅菊花图,都折射出父亲独特的人格魅力。我想,大嫚做这样一位爹爹的女儿,是因此而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读《活着》:活着,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 不得不说,读大嫚的这篇《活着》感言,几乎占用了我一天中大部分的有效对间,光笔记就作了一大篇。感触良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梳理了一下,感觉自己说出来也还是拾大嫚及留言中的牙慧,不如就说点离题了的废话。既是废话,为何要说。感觉不说,对不住大嫚对这部作品所付出的情感与心血,还有她的理解给予我的新的认识,也有对“活着"本身产生的由衷的敬意!</p><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要借用大嫚的话,来表达作品给予我这个历来比较悲观,但读了此文得到的力量与鼓励,那就是:活着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活着,就是王道。对了,我还要说一句,阿沙与其她读友们的留言,尤其阿沙对待一篇文章的态度,也给了我新的认识,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生活,总是被一些细碎的温柔填满(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是的,无论是锅饼店、馄饨铺、还是西瓜滩,都是因为善良的人们相互的信任与扶持。汪老的话多好:“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大嫚之所以在薄凉的世上时时感到的是穿心而过的暖意,这是因为她的心里常住着一个温暖人心的“小太阳”,这善良的小太阳,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光亮自己。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颗温暖别人光亮自己的小太阳常挂心间。大嫚说的小区邻里间的暖人场面,让我想起以前听到过的一句话:"千金买房,万金买邻。"想想真是至理名言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读《灿烂千阳》:灿烂的太阳能否照亮阿富汗女人的人生(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 </b>我没有读大嫚在这里解析的这本描写阿富汗女人们,在“教法框架”的桎梏中悲惨命运的《灿烂千阳》,但从近期塔利班卷土重来制造的一桩桩事端,可以看出,阿富汗女性的命运就如作品中女主的命运一样:前路坎坷荆棘且渺茫。大嫚在对作品的简介中,去繁就简,从两位女主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母亲及她们各自不同的来路起笔,然后巧妙地又把这俩主要人物交汇到同一个身份角色:拉希德两位年龄相差十九岁的妻子。这就把故事及人物都推到了一个应该特别戏剧化的高潮,我作为读者,为故事的发展及俩女主的结局捏着一把汗。</p><p class="ql-block">在大嫚的叙述中,我知道,故事结局却是这样令人唏嘘又揪心:“玛丽雅姆与莱拉由相互敌视到惺惺相惜,两人渐渐情同母女。当玛丽雅姆遭受毒打时,莱拉挺身而出:而玛丽雅姆为了保护莱拉,一向忍辱负重的她,竟举起铁锹打死了要将莱拉置于死地的拉希德,并因此沦为阶下囚。生命定格在了40岁。玛丽雅姆用自己的牺牲成全了莱拉的新生活,让我们在最残酷的故事里,看到了最美的人性。"我不知道故事的结尾最后是否是最美的人性。我不知道故事的结尾最后是否有一丝关于玛丽雅姆和莱拉生机的希望,也明白故事毕竟是故事,但我仍希望从此中得到,哪怕一丝半点的关于这些阿富汗女人们,可以多少像个人一样活着的光亮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五五端午(作者:大嫚)</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 对的,节日是为了爱与被爱的,大嫚这话说得入心入肺。从小时候姐妹欢欣喜悦采艾叶、到母亲在灶间辛苦忙碌煮出的甜粘软糯的糗糕,到范师傅邻里亲人般信任尤加的江米粽子滩....每到年节,无论我们追求节日的仪式感、品味年节里才有的特殊的味道、还有写下这些文字追念记忆中的人与事,其实满盈的都是内心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亲人们的思念和对过去岁月的缅怀!正因如此,节日在人们的心中才变得如此美好而又郑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你了解《棉花帝国》的野蛮与文明吗?(作者:刺猬)</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 “小小的棉花,搅得全世界动荡不安"。刺猬这篇以介绍《棉花帝国》这本宏篇巨著为主的评论文章,让我了解到生活中须臾不离柔和轻柔的棉花,居然成为一个帝国式存在称雄三世纪,搅动五大洲。但从刺猬笔下,我也似乎捋出来了这么一点:虽然资本的逐利本性使之成为掠夺、盘剥的工具,但人类的区域经济、社会制度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总体的发展和完善,使人类的文明程度也在此中得发展提升,这样也就理解了文明和野蛮紧密相连又互为转换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所以,从小小的棉花帝国的发展里程,我们也可以对现代倔起又被质疑的新的科技发展给予信任与希望。这里又得啰嗦两句,看到刺猬说两星期读完了这本对我来说深奥难解,厚达487页,光注释就114页的猎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巨著,真是吃惊不小,又一次明白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的这一至理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采秋(作者:刺猬)</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采秋,单这文题就一下抓住了我,有画面又有意境。小文中所记的几个生活小片段,就如一帧帧小巧的水墨画,清淡、雅致,水波不兴却自有气韵在心间。我也最喜小小的雏菊,第一次看到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记得是第一次去荷兰看到的这个画面:一大片草地上,小小的拇指般大小的小碎花,那么清雅,只长出草皮一点儿,一朵一朵挤挤挨挨就成了一块画布。风吹来,“哗……"就像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拉着手并着肩一起颤动舞蹈,风静了又一齐翘首远眺。后来知道了这小花就叫雏菊,从此,小小的雏菊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份喜爱也成了一个牵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9)德州七月纪实,我们的问责(作者:愚石)</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 </b>说真话,我对愚石在这篇文里讲的关于美丽国的撕裂及左右政治力量对比的问题了解不多。但作者例举的由于社交平台助力,造成目前美国撕裂的现状,就现象、原因及造成的结果来看,哪一样相异于身处其中的我们呢?如:"社交平台直接放大了这些"最微不足道的差异”,而且,在引诱、纵容人们耗费时间精力的同时,也让人们在各种争斗中渐渐丧失了对原有共同价值观的信任。",还有“这一小部分人往往因攻击性强而掌握话语权,而平和的大多数人在冲突中更容易放弃。"等等。尤其这句"民主政治对于无谓争斗的无能为力"似乎使撕裂更巨大,但由于我们所处环境的相反原因,这种冲突常常突然被高处的巨手一击,似乎烈焰被摁灭了,但地下的火是否更激烈呢?而这种看不见的底火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有人设身处地地去想了并寻求了合适的解决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0)绝美的风景和支离破碎的现实,两个孩子的寻家之旅《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作者:风吹沙)</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要说沙沙今天推荐的这部《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小众电影,我记不清具体是在几年前的什么时候看的,但印象很深并因此而加了李导的微博关注。看到《隐入尘烟》在爱电影的人们力推下,排片终有靠前并产生较大影响力,遗憾《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发行时没有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力而遭真正被隐入尘烟的命运。印象中,李导的《夏至》似乎也看过,感觉是比隐与水草更具有原生态。正如沙沙在文中所说:“默默地凝视,安静地叙述",这就是李导对这片爱之深的土地最诚挚的表达吧。</p><p class="ql-block">我记得的留下较深印记的同类型同题材的电影,还有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似乎也是很少被人提及却不被我忘记的好电影,希望朋友们也能找来看看。我心里还藏着一本出自裕固族少数民族女作家阿拉日,卓尔的《萨日朗》这本书,相信循着这本书里的文字与人物,你最终能到达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枯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之前的真正水草丰美的那个家,如果你的心灵随着作者的文字真正能够到达书里描述的,祁连山脚下那片广袤神秘美妙到你只可在梦里到达的那边草原牧场,这辈子你将再也难以走出。</p><p class="ql-block">说到这儿又记起一位甘肃定西籍的作家柴春芽,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甘肃这片贫瘠而又区域广阔复杂地方的风土人情,柴春芽近于赤裸又诚挚的笔调不会让你失望。这些年来,我一直就是鸡啄米一样这一口那一嘴,随性而为,遇到过了感动过了也就丢开了。这几天,陶然在友友们这些《隐入尘烟》氛围中又想起了这些,就一并啰嗦出来吧。一芥草籽,又想多了。沙沙要说愧疚我就更不安了。面对至少写下这些文字的友人们,我这位在地理位置及心理情感上与这片土地挨的更近的人又做了些什么呢?在看到你的“风吹沙”这一昵称、在后来看到你不至一次对这片贫瘠而荒凉的大地发出的由衷歌吟与叹惋,我就似乎找到了这两者之间,我虚拟的关于你的前世的记忆或约定吧。我留前面那些话,就是放不下曾经看过读过的这部电影和文字给我的震撼。电影看过就好,书有机会碰到就试着翻翻。看或读得的某些内心的强烈振颤,也许只是因当时对一时一地的偏爱,另一个场景或对另一个人就又完全不一样了。看,扯着扯着,又啰嗦个沒完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1)《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有一种执念叫入土为安(作者:风吹沙)</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 已经读了沙沙关于李睿珺导演的三部电影的评论,感觉三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线,那就是人和土地的关系,并由此衍生出的环境、乡村衰落等关于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旧式农民与新生代等我认为目前来说可为最棘手的一系例中国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到《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再到《隐入尘烟》这三部曲一咏三和,既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老一辈农民与土地根深蒂固又密不可分的依从关系的讴歌,也是为他们最终连"灵魂不能安于士,就不能归于极乐世界"这么最朴素最卑微的最后的一点愿望也不能实现的、一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p><p class="ql-block">沙沙对李导电演的综述“画面干净、故事直白、人物简单并大量留白,给观众自己去思考"的结语,我也以为是抓住了李导电影的精髓,并进一步阐述李导电影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但他并不止步于刻录世相生活,他掀开真实的帷幕,让人感悟到表象生活的内在本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关于《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这部电影。是根据苏童同名小说改编的。一开始,我还担心这种苏童式的江南水乡与大漠西北的嫁接是否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排异反应。看到苏童在首映式被感动到了流泪的真诚表自才放心了。这也一方面说明了,好的艺术是相通的,什么东西方不融、南北方不合等等就是一种说辞。再一方面也证明了,人与土地这个千百年来既百古不变又生生不息的关系,无论在何方用何种手法表现,只要抓住其本质的属性就可打动人心,就是好的作品。沙沙看影并写观影,我相信都是带着这份"有一天,我们看见了,关注了,努力了,世界就会一点点变得美好了。”的心情来写的。为沙沙的所作所为感佩。</p><p class="ql-block">是的,无论是读书还是观影,我觉得沙沙总能从自己的视角发现可供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不但可以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能量,也提高了对自己对许多问题的分析判断力,为达到一个人的“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的至高境界而努力着。相比自己观影时的那种浅表到近似于快感刺激的体验,真是汗颜。</p><p class="ql-block">也对沙沙文中的这句话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天的主题就是这样,人们在某一天种下的一粒种子,会在未来成长,开花结果。"希望吧,希望沙沙和许多有心人留下的这粒种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2)电影《独行月球》正在上映,世界始终告诉你有好消息和坏消息(作者:风吹沙)</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那么精彩的科幻与喜剧交融的电影情节展现。我却揪住文中的这句话了:“害怕孤独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拼命向外太空发展,寻找同类"。呵呵,如果真是因为害怕孤独才拼命向外太空发展,如何连己经同在一个星球的同类都要"虽远必诛”呢?当然,我这也是哈哈一乐罢了。在如今“左冲右突”的现实里,不妨如沙沙所言,静下心来,抱着“看喜剧电影的心情是娱乐的,如同手握棉花糖舔来舔去只为那一点无忧无虑的甜。”也是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3)穿越道德的底线,是偶然还是必然(作者:川美眉)</b></p><p class="ql-block"><b>麦子点评</b>:佩服美眉的这种叙事讲故事的能力!想想,把一个个跳动变化的电影镜头,转化成一条文字脉络构成的跌宕起伏的河流,故事讲述的清晰、明白,语言又是那么流畅、晓达,作者的思绪、情感也在情节中相互映照。说真的,我自己看一遍电影,尤其是配字幕的国外电影,还得不到读你的文所来的完整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麦子:愿意被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感动,并乐于相识美好而有趣的灵魂。希望自己是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