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在十天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观摩了很多堂课,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的体现,而这么多惊艳的背后,是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态度。</p> 把课堂还给学生 <p class="ql-block">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往往在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照本宣科,一旦学生“偏离”了预设的轨道,那教师即使不说,也会在表情、语气、手势等细微之处体现,渐渐的,学生就变得不爱思考了,因为思考也没有用,还是得“配合”老师演戏,会的还仅仅是会,不会的好像也不那么明白,一节课下来,好似什么都没有获得。而在贲老师的课堂之中,我感触最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于每个学生的想法表达,都是尊重的。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好,你思考了就很好。至于对错,这是第二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学生能表达、想表达的那种状态。</p><p class="ql-block">在每晚的答疑解惑中,贲老师也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很多新奇的、五花八门的想法、做法他也没想到过。他说他只预设对的答案和常规的错误答案,至于学生每个答案他都能想到?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耐心、他给予了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表达、辩论、纠正。他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每次上台的表扬,每次鼓掌都是让这些想法得到保护的证明。在他的课堂中,我看不见学生因为回答错问题的胆怯和丢脸,即使做错了,最后自己也能坦然地说:“我认同他的说法,我也觉得我一开始想得不对。”这些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平时练就的吗?不,贲老师用他的公开课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从未用过的班级,仍然可以从上课之初的拘谨到快下课时的全员投入。学生状态改变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转变。</p> 特殊的板书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打破“教师主场”的体现,是板书。除了课题,大部分的板书都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写好板书的位置,那些不那么精美、规范的图示、书写,恰恰是所有学生思考后留下的痕迹。这样的板书,是我从未想过的。但它却又不那么震撼我,说不震撼,因为它不是在最后一幕才“亮相登场”,这样的板书是贯穿全课的,等你回头来看,你才会惊觉,这堂课的板书,是那么的特殊。</p> 我的思考 <p class="ql-block">而身为教师的我,又能为了这样向往的课堂做出哪些努力呢?一是多思多看多想多学,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中,学习的思维就不会固化,教给学生的也才不会是“一捧死水”。二是放平心态,只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看到奇思妙想背后的产生过程,才能感知他们每一个想法都是有力量的,都是有价值的。那些看上去“偏离轨道”的错误,往往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三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面对学生的金点子时,要做伯乐,要能马上抓住好的想法,去挖掘它的价值,这样才能让课堂在自然而然中变得更有深度。四是眼里要有所有学生,要能充分把握学生的资源,给优生展示的空间,给中等生发挥的机会,也不忽略任何一个后进生的问题。尽量在课堂中,在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提升、发展。</p> <p class="ql-block">学习结束但学习不止,如何教与学是教育中一直不断探索的中心命题,我也会一直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终有一天,我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学习的光芒,也能让我的学生,爱上数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