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子蔡顺(西汉末东汉初人)与河南省许昌市椹涧的典故

蔡氏环宇网

<p class="ql-block">CWL002239+8总监/总制:蔡文龙 ,整理:沅沅,阿君,阿布,图文视频提供捜集:蔡文龙+,编辑/剪辑:阿布</p> <p class="ql-block">椹涧</p><p class="ql-block">椹涧:隶属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乡级建制,地处建安区西部,东邻河街乡、长村张乡,南邻榆林乡,西与襄城县颍阳镇、禹州市范坡乡毗邻,北和灵井镇接壤, 区域面积82.77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西北部为岗地。境内最高点位于前宋村,海拔145米;最低点位于铁张村,海拔80米,平均海拔125米。 境内主要河流颍河,自颍阳镇入境至铁张村出境,境内长6千米。</p><p class="ql-block">椹涧乡在宋元时期属许州颍阴县椹涧镇。明、清至民国元年(1912年)时期东部分属龙曲保、西部分属土城保、北部分属灵井保、中部分属椹涧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部属椹涧镇、南部属颖秀乡、西北部属泉店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椹涧镇、西北与北部属灵井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属许西县椹涧区,同年12月许西县废,复属许昌县,为第八区(椹涧区),下设椹涧、金庙、军张、水牛吕、前宋、大路宋、杨堂、柳树王、黄庙、常庄、长店共11个小乡。1958年设立椹涧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椹涧区。1965年复称椹涧公社。1984年椹涧公社改为椹涧乡。 2011年末,椹涧乡辖南头、孙庄、北头、朝阳寺、王信庄、方庄、钱庙、闫庄、水牛吕、程庄、岗杨、庙张、瓦屋刘、前宋、水潮店、菜园、铁张、长店、西耿、宁庄、坡张、杨庙、门刘、邓辛庄、杨庄、时庄、沟杨、蜜蜂张、金庙、军张、沙张、南张、刘集、西辛庄、僧李、常庄、任庄、黄庙、朱山共3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椹涧乡下辖2个社区和37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南头村灵椹公路369号。截至2018年末,椹涧乡户籍人口67358人,以汉族为主,有回、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共50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地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椹涧:相传古时此处桑林遍野,涧溪横流,秦朝前此处称“椹冢”。西汉末年汝南人蔡顺为避王莽乱,和母亲隐寓于此。晋唐朝时期名“椹涧店”,</p><p class="ql-block">宋元明称椹涧镇,清朝筑寨称“椹涧寨”。明朝《嘉靖许州志》载:称椹涧镇。</p><p class="ql-block">时已有铺舍,又称椹涧店。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约66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街巷相交织呈方格状。乡直各单位设在南北大街。以横贯村中的洗眉河石桥为界,桥南为南头村委,桥北为北头村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蔡顺:字君仲,西汉人,以至孝称。</p><p class="ql-block">自幼丧父,独自养母。家境因战乱致贫,靠打柴为生,从小以至孝著称。</p><p class="ql-block">为避战乱,他带着母亲逃至颍阴县城西南椹涧店(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颍川郡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蔡顺为了不让母亲挨饿,天天外出觅食。蔡母亲挂念儿子,便坐在村头等候。后人为纪念蔡顺孝举,便在蔡母等候儿子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名叫“等子寺”。</p><p class="ql-block">赤眉军打到颍川,百姓四处躲避,蔡顺靠每天采集桑葚果充饥。他把采集到的桑葚果分开装在篮子里,黑紫色的放一边,青红色的放一边。黑紫色的桑果已成熟,味道甘甜,带回去让母亲吃;青红色的还没长熟,吃起来酸涩,留给自己充饥。 “拾葚异器”的典故由此而出。赤眉军敬重蔡顺人孝心诚,便赠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只牛蹄,让他带回家孝顺母亲。</p><p class="ql-block">蔡顺走后,这队赤眉军便把兵器扔进河里,并用河水洗掉眉毛上的颜色,回家侍奉自己的爹娘去了。后来,这条河流就改名为“洗眉河”,河名沿用至今。蔡母去世后葬于当地,因其生前怕雷,每逢雷雨天,蔡顺便冒雨绕着母亲的坟墓哭泣。“闻雷泣墓”的典故便出于此。</p><p class="ql-block">关于他的籍贯,《后汉书·周磐传》说是安城(今河南省平舆县)人,《册府元龟》说是汝南安城人,《汝宁府志》则说他是蔡顺是汝阳(今汝南县)二孝里人。二十四孝中说的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东观汉记》《汝南先贤传》还记载了蔡顺母亲丧年,蔡顺不治井桔槔,上面长满扶老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载: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农民起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甜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酸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有诗云:黑椹奉萱帏,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p><p class="ql-block">《后汉书》记载了蔡顺孝母的三件事。“抱棺逥火”。蔡顺母亲去世还殡在家里,结果邻居家发生了火灾,眼看就要烧到母亲的棺椁,没了办法的蔡顺只能趴在母亲的棺材上大哭。结果,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火隔过了蔡顺家,直接烧到下家去了。《后汉书·周磐传》抱棺逥火:母年九十而寿终。未及得葬,里中火,火将逼其舍,顺抱伏棺柩,号哭叫天,火遂越烧它室,顺独得免。母平生畏雷,自亡后,每有雷霆,顺辄环冢泣,曰:“顺在此。”蔡顺母亲去世还殡在家里,结果邻居家发生了火灾,眼看就要烧到母亲的棺椁,没了办法的蔡顺只能趴在母亲的棺材上大哭。结果,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火隔过了蔡顺家,直接烧到下家去了。</p><p class="ql-block">《汝南先贤传》扶老藤生:蔡顺事母至孝。井桔橰朽,在母生年上,而顺忧,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绕之,遂坚固焉。”</p><p class="ql-block">《东观汉记》拾葚异器:蔡顺,字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乱,人相食,顺取桑椹赤黒异器。贼问所以,云:“黒与母,赤自食。”贼异之,遗盐二斗,受而不食。</p><p class="ql-block">蔡顺被太守召为东阁祭酒,后又举孝廉,其不就,八十岁终于家,许昌市建安区椹涧村东南的洗眉河畔修建有“汉蔡孝子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