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由来简记

迎光侠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社会的康宁与进步,永远都离不开民族文化和武力的支撑,如果一个地方的民族文化和武力缺失了,那肯定比炒菜缺盐更加无味。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的家乡古梅山高坪峪曾经发生过许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也有过无数美丽动听的神化传奇,而有关我家乡很多的事迹,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例如我们后辈比较陌生的湖南省古梅山名称由来。其实所谓的古梅山文化,我们也可以叫做蚩尤文化,因为梅山一带最早的发掘者是蚩尤的蛮夷部落,为了让历史更加清晰,那么本文开头不得不提起蚩尤这个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距今五六千年前,黄帝、炎帝在黄河上游定居,相貌怪异的苗族的祖先战神蚩尤,在黄河下游一带图发展。蚩尤重视农业、熔炼铜铁、发明兵器、创造百艺,在历史上做出了无数贡献。话说随着人口的增多,当时各种物资变得供不应求,于是蚩尤带领着九黎氏族蛮夷部落到江南开荒务农,后来与炎黄二帝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地盘管理斗争,蚩尤蛮夷部落缺少精兵强将,最终不敌炎黄二帝,于是安排九黎氏族蛮夷部落,全部分散躲避到今湖南省邵阳、益阳、常德、怀化、冷水江、溆浦、绥宁、安化、新化、新邵、隆回一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两段后,转眼间又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割据华夏江山之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全部都是属于七雄之一的楚国领土。而楚国国民有很多人都是跟随母姓,且大部分的人都是姓羋mǐ 。姓,在封建社会来讲是源于母系,属于族号,永远不能更改;氏,则是源于男系,氏属于姓的分支,例如某某袁姓女子嫁给了某某李氏男子,其子女以后跟随父姓,就叫做氏。氏族如果被封建社会的某一个皇帝划地封侯,那么此人便可以破天荒按照所封的官衔或者封地修改自己的姓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音,而这个“羋mǐ”字,恰巧与“梅”字的声母发音相同,加上楚国民众所居住的地方可能就叫芈山,所以芈山自然而然与梅山二字又相近音,久而久之,羋山这个非常古老的地理名称,在多个少数民族的嘴里,口音互相演化,羋山慢慢就变成了如今老百姓口里的梅山,此为梅山之名由来的第一个说法。但芈山变梅山这个说法,在世人看来似乎有点滑稽,是否真的是口音演变而来,还有待进一步落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考证,楚国人从商朝开始崛起,期间一直受到商朝压迫,而后不断南迁,前后一共历时八百余年,最后遭到秦国毒手。因受到战乱影响,导致楚国羋山居民所剩无几,可是到了秦汉交汇时期,姓氏这个词语开始被人们混为一谈。羋姓后裔又经过了许多年繁衍生息才渐渐兴旺起来,但他们一直都是心怀鬼胎,妄想借助西汉初期的军事力量复兴楚国,于是芈姓部落的主要领导梅鋗(鋗xuān)灵机一动,打着与西汉王朝互相利用的如意算盘,去帮助汉高祖刘邦剿灭秦国立下了大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彻底被瓦解之后,刘邦为了感念梅鋗之前剿灭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就把梅鋗封为十万户侯的“台侯”,坐拥之地乃是在广东与江西交界的台岭(江西上余),可是所封之地早已经被南越武帝赵佗全部占尽。因为没有适合的好地盘,梅鋗只好奉行指令,又一次率领部众迁往潭州(长沙王吴芮地盘)之西,而他的所封之地,恰恰就是在如今的湖南雪峰山一带。雪峰山一带在西汉时期是属于益阳、昭陵(邵阳)两县的管辖范围。若是按照更加广义的说法去认识梅鋗当时所封的中心位置,正是湖南省新化县与安化县的一些山地。经年累月之后,梅山区域的人口渐渐增多,于是梅山居民的活动范围又延伸到了湖南省中部以及西南地带,其总体大概包括了湖南省绥宁、新邵、新化、隆回、安化、溆浦、娄底、冷水江、常德、益阳这些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地多野果,此果带酸甜,称为梅,于是梅鋗决定将秦汉交汇时期的新化县某地取名为上梅镇,将安化县取名为下梅镇,下梅镇也叫梅城镇,上梅镇与梅城镇便是新化、安化两县的前身。之所以取梅为姓,完全是根据他自己的姓氏取名,于是人们就把他所占据的全部山地,都统一称为梅山。例如:梅山水师,梅山巫师之类的称呼,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此为梅山名称由来的第二个说法。但这里从头至尾所讨论的梅山,是古时候对整个梅山区域的统一称呼,其实包括今日的雪峰山,古时候也是叫梅山。梅山全域不仅仅山高林密,它的长度竟绵延上千里。根据《宋史 . 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区域,东接长沙,南接邵阳,西侧沅陵,北侧常德,而梅山位居其中。因为资江流域把梅山(雪峰山)隔开,因此梅山全域按照地形走势分为南北两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蹉跎,梅山地区在经过了三国时期,二晋时期, 南北朝,隋朝时期的几轮政变,终于熬到了唐朝,话说此时的梅山势力早已经稳扎根基,但历代朝廷都对梅山相当排挤,除了强行控制梅山居民的活动范围之外,对梅山居民还实施了盐和铁的封锁。由于朝廷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是属于故意刁难针对梅山居民,梅山居民也开始对中央朝廷大大不满,受打压的情况下,甚至变得忍无可忍,因此与朝廷起了很多很多对立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考证,朝廷为了收复湘中梅山地区,五代时期公元927年以后,后唐天成四年,以潭州(长沙)为首都的南楚国君马殷,派遣部下指挥使王仝,统兵进攻梅山,开始与整个梅山地区开火交战,王仝毕竟不熟悉梅山地形,不幸战死,梅山蛮却允许王仝安葬于梅山。南楚国尝到了梅山蛮厉害,在今后的三十年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只在梅山边境路口设置重重关卡,封锁梅山的贸易经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南楚与梅山蛮对阵的这段岁月里,有一名原籍湖北武汉的朝廷命官,名叫扶汉阳,他为了躲避朝廷的某项重大罪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逃到了湘中梅山地区,被梅山地区的右甲首领顿汉凌所救,扶汉阳感念顿汉凌救命之恩,对梅山一切政务忠心耿耿,后来被荣封为梅山地区的左甲首领。左右首领就相当于那时候的部落族长,而梅山居民大多都是久居山林的少数民族,总而言之,整个梅山地区它就属于多个少数民族的组成体,再打个比方说,梅山就好像张三李四王麻子组成的一个公司,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都知道,五毒教里面就有一大部分人是梅山居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一个地方的崛起,绝对少不了队友的支持拥戴,以及做大哥的一马当先,加上梅山全域每个进出口易守难攻,梅山蛮就更加不惧外来势力入侵。尽管朝廷的做法名正言顺,所攻策略也是软硬兼施,但梅山蛮对朝廷有的只是一味抱怨。也许是出于自保的心态,生怕被吞并,即使朝廷实施各种各样的利民政策,梅山蛮也全当闭眼未见,充耳不闻。在双方互不让步的情况之下,年深日久,误会和仇恨自然愈演愈烈,因此梅山自卫军长期与朝廷产生武力摩擦。也正是因为梅山蛮先祖的基因太过强大,以至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了之后,仍然还有个别蛮民后裔,存在性格强横、寸土必争等现象。</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梅山地区涉及千里,因地势一高一低,梅山核心区域也分为上下两地,一是南面地势高峻的上梅山新化县境内,新化两个字是取代王化制度,新进规划的意思;另一处是地势低缓的北面下梅山安化县境内,安化两个字是取代人安德化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山文化发祥地主要也是在湖南省新化县和安化县,上千年来,新化县和安化县不仅是方圆数百里梅山峒蛮的中心点,也是梅山巫教的中心点。但梅山并不是指某一座山,而是古人对湖南雪峰山南北方向的全称,因为古时候的雪峰山就叫梅山,梅山也泛指湖南中部地区那些少数民族的杂居之地,因抗日战争之后,雪峰山知名度非常高,因此雪峰山之名在中国地理学界,全部取代了古时候的梅山之名,但民间还是保留了旧习,把雪峰山脉南北地盘称为梅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道是:皇帝轮流做,各方土地自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流转,以及中央政府对行政区域的划分,地方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变更,但如今的梅山,在那些懂得梅山历史的人心里,梅山依然有上下之称。不过要搞清楚的是,在北宋神宗1072年以前,也就是北宋思想政治家章惇、转运副指挥使蔡煜,两人合力开拓梅山以前,梅山全域绝对是非常强悍的,整个梅山区域全部都是被瑶族、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所占据,他们把那里号称国中之国的梅王国,政治方面从不与中原王朝往来,有的只是频繁的硝烟战火和互相算计。翻阅无数关于梅山历史记载,也都表明整个梅山全域,是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蔡煜两人开拓梅山设置新化、安化两个县之后,梅山才开始纳入国中版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山境内峰峦如聚,以雪峰山为首绵延下来的原始森林一座接连一座。那里历史悠久,气候宜居,世代勤俭,古风浩荡,季节分明;那里古树参天,云雾弥漫,人杰地灵。那里路况交通与日俱新,大小河流纵横交错,阳光雨水相当充足,湿田旱土格外肥沃,天然草药多如牛毛,野兽生灵不计其数,四时风景宛若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北宋朝以前,梅山属于南蛮之地,所谓南蛮,就是中国古代北方外邦势力对南方部族的称呼,所以早先居住在梅山的人们,同样属于梅山蛮,只是每个朝代对蛮民的称呼不一样而已。比如秦汉时期的梅山蛮叫长沙蛮,因为长沙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东汉公元7年,这209年中被封为长沙国。隋唐时期的梅山蛮被称为莫徭,莫徭就像野人一样,没有名字和户籍,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但与外界素有贸易往来。由于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吏腐败,导致梅山民怨沸腾。到了唐朝末年,全天下又面临军阀割据,但这时的梅山实力逐渐强大,由于各种物资紧缺,于是开始对外发起掠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朝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梅山蛮趁长沙军阀与衡阳军阀对恃之际,切断长沙至邵阳的道路,后来长沙衡阳两地的军阀就派兵讨伐梅山蛮。大致从晚唐、五代十国起,梅山就开始不服从王法,同时大量组织民间自卫军。公元927年,南楚国君马殷派遣部下将领王仝围剿梅山,由于当时孤军深入,被梅山蛮围困于下梅山安化县九关十八锁。南楚国力强盛之后,梅山蛮一律归顺,但楚王马殷一死,其儿子马希广、马希萼便互相残杀,马希萼竟引诱梅山蛮攻打其兄弟马希广,梅山蛮攻陷长沙后,他们肆无忌惮,大掠三日,将州府仓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都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水轮流转,政权落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手里,新皇上位三把火,大宋律法又一轮革旧立新,然而朝廷对梅山蛮的政策并未放宽,还更严格的加了许多条条框框,实行了很多强制性的管理,梅山蛮在新势力所逼的情况下,从原先的忍气吞声,变得比逼良为娼更加老火,因此梅山蛮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务实上进,尚武崇文。渐渐的,梅山蛮也成为了当地的人文始祖,可非常遗憾的是,他们一直受祖训的影响,历来都是自成一派,坚决不与中原王朝密切往来。按理来说,梅山区域那时候本来也不属于大宋版图,也许是宋朝天子见这些原始部落独立已久,且日益增大,又不顺从朝廷旨意,于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就把这批依山而居住的原始部落,统一称为梅山峒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峒,是大山之中有田有土的开阔地,也是朝廷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名称,而各峒居民,被称为峒蛮、峒人,比如苗族的苗峒 、瑶族的瑶峒、侗族的十峒 、壮族的黄峒等。峒,可理解为山洞,也可以释义为依山而居的村寨。相传自宋代初期开始,每个行政管理单位仍然按照旧例,会将大一点的地方继续称为州, 将再小一点的地方继续称为县, 将更小或者最小的地方则称为峒。而这个蛮字,在中央朝廷的眼里,说白了就是强盗土匪之类的意思。所谓峒蛮,其实是朝廷对少数民族一种带歧视的称呼。从古至今,湖南人与谁沟通不顺畅时,常常用霸蛮二个字来形容对方,就是出自梅山的方言土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北宋初期,梅山蛮愈发强盛,经常骚扰周边的长沙和邵阳一带。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遣北宋名将李继隆、石曦两位将领正在攻打南唐的江西宜春时,不料遭到梅山蛮数千人从背后突然袭击,李继隆拼死力战,一个冷不防,手脚被毒箭射中,士兵也死伤了三分之一。宋军攻克宜春之后,石曦又领重兵反攻梅山,俘斩梅山民众数千人。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心思缜密,下圣旨命令左骁慰大将军石曦,多次带领精兵亲自围剿,从此整个梅山地区又陷入了硝烟战火,天天被闹得鸡犬不灵,不过梅山蛮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们天生骁勇善战,而且聪明绝顶,敢与天地斗、敢与豺狼虎豹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山地区首领扶汉阳、顿汉凌,见朝廷千军万马来势浩大,先带领部众避其锋芒,只敢与宋军打打游击战,但有时趁宋军松懈之时,也常常会故意进犯宋朝周边的州县,也正是因为梅山蛮经常进犯大宋的原因,才惹恼了宋军消灭梅山蛮的决心,于是宋军对梅山蛮屡战屡伐。梅山蛮在他强我弱的情况下,于是左右首领下令分散自卫军主力,只许先锋劲旅继续与宋朝大部队周旋,剩余的全部躲进深山老林,隐蔽在藏兵洞只守不攻,伺机听令而战。而那些藏兵洞的进出口极多,尽管当时的宋朝将士能征惯战,可是梅山峒蛮的自卫军实力也不赖,因久居山林洞涧,又对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势完全了如指掌,即使与宋军对战许多年,梅山势力依然难被瓦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梅山蛮左甲首领扶汉阳,右甲首领顿汉凌依然不服归顺,又再度兴风作乱,攻掠上下梅山周边地区。朝廷绞尽脑汁应付,却不想多造杀戮,于是多次派人去劝降和警告,可梅山蛮根本不当回事,宋太宗赵光义于是继续派兵讨伐,命江州(九江)军队从邵阳操小路夹攻。但由于上下梅山地区山势非常复杂,使得梅山蛮三千蜂兵,三千蛇兵作战时屡出奇招,宋朝军队开始变得闻风丧胆,根本不敢深入梅山腹地。大宋朝廷见久攻不下,于是将梅山范围一些交通要道,通通设挡立卡,只要有路过的人,管你是农民还是土匪,反正来他就一个抓一个,这期间虽然有许多梅山蛮被宋朝将士俘虏,但通过朝廷的细心教育后,他们都得以安全回家。由于梅山地域广泛,山高林密易守难攻等多种原因,使大宋朝眼睁睁的拿它没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太平兴国978年,宋太宗命翟守素、田绍斌、王恍,调集湖南省各州府兵马再次攻打梅山蛮,此时扶汉阳已老,率部众仓促应战,可终究不是宋军的对手。因受到年年战乱的影响,梅山蛮已经渐渐走向下坡路,然而宋朝军队对梅山蛮的攻打却还未停止,梅山后来只剩下老弱病残草率应战。梅山砌底兵败后,扶汉阳早已经年过七旬,见大势已去,扶汉阳选择跳崖自尽,就死于湖南省安化县的九关十八锁。 后来宋朝军队得知梅山蛮的左甲首领扶汉阳,与右甲首领顿汉凌先后战死,在群蛮无主的情况之下,宋朝军队趁机大举进军,长驱直进,血洗梅山地,斩杀蛮民一万五千多人。而老百姓为了怀念扶汉阳保卫家园有功,把扶汉阳的形象雕刻出来,将其追封为扶王,也称梅王,并筑造庙宇供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番血腥屠杀之后,局势尚未稳定,宋朝军队为防止梅山蛮民复仇,也效仿前人,在梅山地区设置了许多屯兵寨,并封锁一切进出梅山的道路,禁止蛮民与外界的贸易往来。此一战,梅山峒蛮元气大伤,许多梅山少数民族被迫逃离梅山,迁往湘西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后来也演变成外省少数民族的先祖。不过,梅山蛮并未彻底被征服,那些未逃离的蛮民,在新首领苏方的统领下,逐渐恢复了元气,又成为了北宋的心腹之患。大宋朝廷经过多次征伐仍是徒劳无功, 彻底意识到用武力难以征服所有蛮民,于是转变思路,开始改用一些柔怀政策安抚梅山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根究底,梅山从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初期命名,再到东汉、新朝、三国、东西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最后到后唐,一共有千把年相安无事。但这个千把年,也是因为没隔多久就发生改朝换代,梅山才能够无声无息崛起,加上梅山早时人口缺稀,经济落后,也并无吞并中原的野心,所以朝廷始终抱着河水不犯井水的心态,也就没花多余的心思去管这些原始部落。但从后唐公元927年王仝第一次攻打梅山地区算起,一直到北宋朝1047年,这时候梅山已连续历经了两百多年的硝烟战火,梅山蛮当然早就认识到了国力渐渐衰竭,自知再无太多资本继续和朝廷做顽强斗争,加上朝廷对梅山地区的各种政策开始渐渐放宽,正是此一时非彼一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对于宋仁宗而言,却并非惧怕蛮民,而是公元1047年的时候,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当时西夏犯境,宋朝和西夏搞得水火不容,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双方决定停战议和,但西夏的条件是,大宋必需把安化县的黑茶,以及新化县高平峪的烟薰土猪腊肉,烟熏猪血丸子,红薯粉条等土特产每年各上供一万斤给西夏。西夏的抠门的条件让宋仁宗感到很是脑壳痛,如何想方设法拿下梅山这片宝地成为了宋仁宗的头等大事,于是在与西夏签订和解协议的这一年,宋仁宗看准最佳时机,差使潭州(长沙)知州刘元瑜带领属下杨谓,以拜访为由进入梅山,劝说梅山首领及部众,使得梅山地区一千二百余户归附,并使那些听从朝廷旨意的蛮民,个个都拥有了合法户籍,最后与梅山蛮私底下做着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官府用盐和大米,交换安化、新化两县最珍贵的烟熏腊肉、猪血丸子、红薯粉条、黑茶等珍贵物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益阳地区放松了与梅山交界地带的管制,只对些许故意作乱的蛮民予以抓捕,对顺从的梅山蛮民通通召集下山学习耕种,至此,梅山蛮也陆续开始欣欣向化。宋神宗熙宁1068年之后,大宋朝廷奉行新法律规定,全面核查闲田闲土,然后将闲置的田土分给当地的梅山蛮。经过地方官员的不断摸索,大宋朝廷发现柔怀政策确实可行,宋神宗于是决定继续开拓梅山—带,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九月份,此时的大宋已经实施了大部分新的法律,宋神宗又派遣宋朝政治家章惇,转运副使蔡煜二人联合大力发展古梅山地区,并下令湖南的官员用心协助。章惇、蔡煜机智过人,于是采用了先恐后吓的策略,首先假装发起军事进攻,然后又派使者到梅山和谈,最后章惇与梅山达成协议,梅山完全同意归顺朝廷,朝廷也完全停止用兵。其实说来说去,也是梅山蛮福大命大,再加上宋朝末年被元朝蒙古军进犯,时刻处于自身难保,所以梅山神蛮每次都能在逆境中化险为夷。据说高坪峪的那些袁姓、王姓、李姓、罗姓、周姓、肖姓、彭姓的祖先们,就是因为唐宋元明清时期改朝换代的影响,才从其它地方移民到梅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追溯迁徙一事,最早从唐朝初期便有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个说法。到了宋朝、明朝、清朝时期,古梅山依然人口稀缺,导致大部分田土闲置,于是人们按照上级指示和规划路线,又陆续发生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迁徙。江西人与湖南人互称老表,四川人与湖南人互称老乡,就是因此而来。而后期的慢慢发展的梅山文化,是以汉人为首的移民文化和梅山本地文化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宋末元初,蒙古铁木真已率领大军南进,期间金戈铁马,势不可挡,经过梅山之时,也对其无可奈何。尽管元朝后来统一了天下,对梅山蛮的管制却比较松懈,一直是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待梅山蛮。梅山蛮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在每一次变革中几乎差点灭亡,所以到了明朝时期,梅山蛮的后代总算活出了经验,他们总结之前的大起大落,加之此时的梅山蛮过惯了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生活,就算偶尔遇到了不平之事,宁愿闭嘴也不想多生事端。但明朝历代皇帝觊觎梅山全域已久,总想把它纳入自己的版图,费尽心机却一直没得逞。自明朝灭亡之后,清朝政府却对梅山蛮实施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并且帮助他们开田垦土,借牛耕地,植桑种稻,开办教育,发展交通,传授喂养技术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道苦尽甘来是风凉话,此时梅山似乎真的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朝廷里的照顾,于是人人欢喜配合,同样把梅山各种文化、乃至各种风俗全部都传承于世。</p><p class="ql-block">撰写:迎光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