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口、西窑村、湖海段环穿(长城文化体验175)

宁肃

老夫加入长城接龙队伍,应该感谢老高的引领。接龙第一战以及之后的主要战场,就是远在河北保定地界的涞源长城。那种人工敌台与天然巨石的完美结合,诠释了明代军事防线的主旋律,及其系统性与艺术性,令我从此着迷,一头扎入走读长城及其魅力体验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两年多的时间里,随队穿越十几次,终于2019年2月23日,实现涞源长城的全线接龙。遗憾的是,那时的户外穿越,主要专注于长城、巨石、枯木的形象及其光影的内心感受及影像表达,而非现在的文化体验与历史追溯。为此,我谋求重走涞源长城,并在大暑时节中伏天开启了涞源长城的二遍之旅,首要目标白石口。<div><br></div><div> 1、白石口这道关 <div> 白石口,是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的一个小山村。涞源,地处太行山东麓北端,战国属赵后入燕,曾名飞狐归易州,也名广昌属大同,现地属河北保定,标准的革命老区。白石山镇由原下北头乡改隶,恐也基于白石山旅游开发的名气效应吧。发展经济,理解万岁嘛!近年来,由于白石山的旅游开发,这个因白石山而名的小山村已经名气斐然,牵动了大批客源。我来过白石山数次,但并非欣赏那峰林景观与云雾胜境,而是为了徒步长城、悼念英雄、砺志明史、环保公益与户外健身。<br> 白石口,是白石山北麓的一个峡谷型山口。这里是太行山、燕山、恒山的三山交汇地带,但准确地说,仍属太行山脉。其东侧山势扶遥,西侧坡麓连绵,分别有明长城蜿蜒。山口宽大,中有关城与古道。涞源县境明长城属内长城,修建于万历元年至万历十一年(公元1573年至1584年),从县域东北的苦壮石入境,自西南的狼牙口出境,总长度约120公里。涞源长城穿越崇山峻岭,多有关口。白石口正是七处主要关城之一,而且居中。其东有乌龙沟城、浮图峪城与宁静安城,西有插箭岭城、独山城和狼牙口城,可见其位之重。<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白石口城门</h3><div><br></div><div> 本来,明永乐初年设立的总兵镇守制中,明边境防线划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皇明九边考》称之“九边重镇”。其中,蓟州镇担负京师正面防御任务,为九边重中之重。后基于边防形势日益严峻,京师防守迫在眉睫,遂从蓟镇中析出昌平镇与真保镇。其中,成立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真保镇,镇城于保定,由总兵统领,初辖紫荆关路(嘉靖二十一年)、倒马关路(嘉靖二十四年)、龙泉关路(嘉靖二十年)及故关路,每一路设一参将。<br> 一年之后,故关与龙泉关参将合一,同时成立马水口路(1554),由紫荆关路的沿河口堡、金水口堡、大龙门堡、乌龙潭堡、奇峰口堡析出。这并不影响紫荆关路的白石口城与“白石口下”各隘口的兵力布署,其东与宁静安口相接,西与插箭岭相连,下辖11隘口。可以肯定,当年的白石口是明长城“九边十一镇”中真保镇的重要关隘。<br> 研习目前长城史料研究最具权威的《四镇三关志》白石口一带的相关内容及其他墙迷的研究成果,我发现真保镇里的城堡、关口排序不像前面蓟镇、昌镇的那样规律。四镇的路城自然是从东往西,下面的营城(卫城、所城)也大体如此,但堡城、寨城、隘口的排序则不一致。比如,《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考•乘障”中,紫荆关路的“白石口下”11隘口依次为:羊圈子口、白石口、鹰鸽岭口、白马安口、烟熏崖口、常家沟口、西水沟口、葫孩儿口、歪嘴儿口、黄土岭口、卢子沟口。但从“真保镇•建置考•图画”看,长城一线关口顺序(由西向东)实际为羊圈子口、白石口、鹰鸽岭口、白马安口、西水沟口、葫孩儿口、歪嘴儿口、黄土岭口、卢子沟口。其实,这正是把白石口二道稍城上的烟熏崖口、常家沟口剔出的结果。<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四镇三关志》(局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四镇三关志》(局部)</h3> 《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考•乘障”载,“白石口下隘口十一,白石口,正城二道、东西稍城二道,冲,景泰二年建。”据《畿辅通志》载,白石口“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筑城,设守备驻此。”<br>  从《中国长城遗产》网上看,白石口附近有三道长城。我以为,北面一道为主线,真正的“白石口关”应居其中,并与稍后的城堡为“正城”;另两道为城墙及两侧延展部分,也就是“稍城”。这种顺势向两侧坡麓爬升并作合围之势的稍城,并非真正长城主线意义,而是城堡之墙,我们在横岭、长峪城都有见过。可惜的是,白石口原有的三道城门及墙体多受破坏,其中关门与北城门无存,仅剩南门。注意,只是古城南门,而非白石口关正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白石口村周边长城分布</h3> 六年前,我来过这里,也是在南门楼前合影。应该说,现在南门楼遗存较为完整,并得到适度修缮。看得出,门楼基座露明一层基础,之上八层条石以素灰铺砌,透着方正、厚重、质朴与沧桑。石墙正中,是石券门洞,门洞南北贯通,颇显深邃;门券脸为七块石式,与券背上下相对的是过门石,也够方正、宽大。券背往上,砖墙上的匾额还在,砖枋子局部新修,汉白玉石上的四个大字隐约可见。<br>  据门口外的白石口长城文保碑碑文可知,“白石口关堡,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1198米,东西宽1330米,设南北城门两座,现北门已毁,仅存南门。门上嵌有汉白玉匾额一方,阴刻‘云谷重关’四字,上款‘钦差白石守备都指挥韦邦臣立’,下款‘万历丙戍春三月吉旦’。”<br>  为什么叫“云谷重关”呢?据说这个峡谷里,经常云聚云散,特别是从白石山顶北向俯瞰时,可谓波澜壮阔。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白石口城南门匾额</h3> 碑文还有,“白石口长城属白石口城堡管辖,敌台以‘白字××号台’命名。” “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万历三年至四年(1575-1576)扩筑,属真保镇紫荆关路,明时设守备、千户镇守。” “由关堡、敌台、马面、烽火台、墙体及挡马墙等组成,现存长城墙体全长21千米,敌台60座、城堡1座、烽火台9座、马面5座、挡马墙2千米。”另,“长城墙体外墙用料石包砌,内墙用毛石砌筑,白灰勾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白石口长城文保碑</h3> 有专家称,白石山长城是涞源明长城乃至整个真保镇长城的精华地段,与八达岭长城同期修建,已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完好率近70%,称得上“万历原貌,威武雄关”。本次行程涉及“白石口下”白石口、鹰鸽岭口和葫孩儿口地段,即图3中蓝框标示部分。<div><br>  2、西窑村段主线<br>  与六年前一样,还是下银路上停车,过河左转,东北向上山。顺谷北望,就是我们的前进方向。驻足回眸,对面就是著名的白石山。此山位于太行山北端,为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据说,此山“战国时一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向为兵家必争之地。”</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上山途中,2016-11-26 </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上山途中</h3> 随着地势上升,深切的山谷变浅,并衍生出几条合水线与分水线。我们选正中一条分水线及早攀升,如此视野开阔、体力分配适度。此次的预定轨迹为风筝状,我们的风筝远在北面的山梁之上,是一个两道长城相扣的不规则环形。其中,南面与西面属西窑村段,东北一段属湖海村段。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敌台在望</h3> 所谓的西窑村段,还有湖海村段长城,都是由文物部门依现行属地就近编号,此行包括西窑村1-5号敌台和1、2号马面,湖海村18-20号敌台。其实,他们都是明长城真保镇紫荆关路“白石口下”,都属白字号长城。<br>  经过一小时的攀爬,终于上墙,还是垭口处的半截子台,即西窑村4号敌台(涞源182号敌台)。有墙友称,此行第一台,乃明时“白字第叁拾壹号臺”。此台条石基座,青砖墙身,现已坍掉一多半,只余南廊道。走上残台,能看清东南角缺了东窗部分,其南向现只有3孔箭窗。在此推测,南立面箭窗应为3+1孔,与之对应的北立面也应4窗。现存廊道东向茬口与窗口以及北向通道都被人以残砖码摞封堵,只留廊道西端北向进出,并对南廊道之外的台面残砖有过简单清理,据说是山上开矿的人经常在此休息。从残存的南廊道宽度与北侧建筑缺失宽度看,东西立面应为1门2窗配置。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第一台(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第一台东南角</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第一台东南角,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第一台通道(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第一台西廊道茬口</h3> 此台虽残,却位居垭口。从南北两坡而上,它都是地标性建筑。这里是从南而北穿越白石山长城东段的必经之路,无论经湖海出,还是经荆山口出,都是如此。此台地处中枢,可东北前出湖海,可西北探金山(荆山),可西去白石口,或直翻鹰鸽岭,或绕鹰鸽岭。我们的上山线路,正是从白石口南绕鹰鸽岭的,因为鹰鸽岭太天险了,直翻太危险。有墙友认为,“过去,涞源盆地属北国胡人之地,西窑村这条沟是连通宋辽两国的山口之一。”还认为,此处就是《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考•乘障”部分所载“白石口下”的“鹰鸽岭口”。但“鹰鸽岭口,正城一道,极冲”,显然不对嘛。此处东西相对和缓,但作为山口是就南北而言。眼下,南北两沟深切,人爬上来且需左切右绕的,那马队何以能大规模快速冲锋?的确,羊圈口和鹰鸽岭口为白石口关两翼的极冲隘口。鹰鸽岭山势陡峭,西侧即白石口,所谓的鹰鸽岭口只能在鹰鸽岭东侧。但这里的地形不符合“极冲”条件,队友航拍的视频可以佐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第一台视频,队友龙金提供</h3> 此台为西窑村4号敌台,西北向不远处就有西窑村5号敌台在望。但按预定轨迹,我们要舍近求远,转头向东,沿残墙上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西窑村第5号敌台</h3> 这段石墙尽管石料不规则,但外立面还算齐整,附着锈迹斑斑,颇见时光之痕。不时可见坍塌部分,那参差的茬口更是触目惊心。正如墙友“北海龙吟”所言,“站在巨石堆砌的城墙上,指尖轻抚石头的纹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凝重和曾经的金戈铁马,听到那久远的历史回声。”这正是长城最具感染力的因素,在现今长城大修特修的时代,我们还能欣赏与感受长城如此纯正的原汁原味,还能在纤尘不染的白云下移步换景,还能一步步地与历史对接与长城对话,是多么幸福啊。我很欣赏他的感叹,“走在长城上,脚下虽是崇山峻岭、残墙断壁、崎岖小路,脚步虽然蹒跚,但心里边踏实,就象牵着妈妈的手。”这种幸福感,只有你走到长城上来,才能感受得到。此时,我开始想念当年同行的朋友们。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回望第一台,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回望第一台</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长城上的幸福时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长城上的幸福时光,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长城上的幸福时光,2016-11-26</h3> 山脊不断抬升,我们来到了第二台,即西窑村3号敌台(涞源181号敌台)。此台相对完好,石基规整,四壁完好,只是顶部损毁,缺少拨水檐与垛墙。六年后再来,那只独翘的石质水嘴还在,很是亲切。<br>  这是一座标准的3眼楼,四立面墙都有3箭窗(门)。其中,东西立面各1门2窗,门居中,窗两侧;南北立面各3孔箭窗,都有不同程度脱落。箭窗都是砖口,均为双券双伏的砖券脸。台门都是砖石结合式,底有过门石,下有角柱石,中有腰线石,但上面的券脸却是砖的,双券双伏配置。看得出,券脸之上,是有匾额的,但如今空余嵌槽,而那嵌槽下有孔洞透空,无疑是被人抠石匾时破坏了下接的墙体。如果那匾还在,汉白玉石上该刻着“白字第叁拾号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第二台(东向),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第二台(西向)</h3> 走进台内,看得出此台为中心室回廊式结构,四条廊道完好,筒拱高大,两两相接,切线分明。廊道里,窗口大多敞着,外面的风景养眼。“哟,石臼还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第二台西台门(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第二台北廊道(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第二台箭窗(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第二台内石臼</h3> 中室方正,四向正中各有拱券通道,顶部是典型的船篷顶。此台没有上楼蹬道,只有一个透空的天井式梯道,当年借木梯登楼。地面上,满是风干的羊粪,看来曾被当地老乡用作羊圈。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第二台中室及通道(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第二台中室船篷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第二台中室梯道</h3> 继续东向上行,山顶上是此行第三台,即西窑村2号敌台(涞源180号敌台),疑为“白字第贰拾玖号臺”。此台严重损毁,比第一台稍好,只坍掉了西廊道与北廊道,但东立面与南立面矗立着,东墙应为1门2窗,门居南侧,南墙有3窗,但窗口外立面脱落,看不到券脸。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第三台南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第三台视频,队友龙金提供</h3> 进台内看,南廊道与东廊道相接,但都少了另一端的一段,遂直接透空,茬口形象显得怪异。不过,少了筒拱的遮蔽,茬口外侧便有了光线直射,这是留影的好地儿。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第三台廊道东南角</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第三台东廊道(北向)</h3> 东通道与北廊道间夹墙里,有上楼蹬道。楼顶视野开阔,著名的巨石阵已入眼底。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第三台上楼蹬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第三台东北角(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北望巨石阵</h3> 中室方正,地面铺砖,东通道可进,其他三向通道均已封堵。正好,可以在此午餐。记得六年前,也是在此午餐,只是楼内阴森,外面阳光正暖。冬天户外,午餐标配是方便面。那天,我还喝了口小酒,后来出门带瓶闷倒驴就成了习惯。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第三台中室(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第三台午餐,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第三台午餐,2016-11-26</h3> 过山顶往东,地势下降。与前面走过的大斜面陡坡不同,下面进入狗牙山脊地段,人工石墙与自然山险相间,墙体时断时续。不过,狗牙不小,间隙也大,一般可绕。下行不远,巨石下窝着一座残台,这就是西窑村1号敌台(涞源179号敌台),疑为“白字第贰拾捌号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第四台(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第四台(东向),2016-11-29</h3> 此台也毁,仿佛从中间一劈两半。东、西、北三面廊道连同中室全都坍塌,只北半部余下靠西的半堵外墙颤巍巍着,东北墙角连条石基座也坍了下去,可够惨的。唯南廊道尚存,南墙3孔箭窗,通往中室的拱券通道大部被渣土残砖封堵,不得进人。但廊道两端正对的东窗与西窗还在,与南廊道共同构成东西贯通的格局。依残存部分推测,此台还是标准的三眼楼,回廊式布局、全拱券结构。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第四台(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第四台东北角(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第四台南通道(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第四台南廊道(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第四台西南角(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第四台西南角(东向)</h3> 3、湖海村段主线<br>  东出第四台,沿墙体前行,又遇巨石,小心绕过。再往东山脊断绝,大概那是西窑村段长城的起点。北向有面乱石坡,布条指示的前进方向就是湖海段长城。那些石块都是活动的,一踩就颤,容易崴脚。这可不是自然的“石海”,应该是长城墙体的废墟。<br>  乱石坡下,有石墙接第五台,这就是湖海村20号敌台(涞源178号敌台),疑为“白字第贰拾柒号臺”。这是座相对完好的敌台,比第二台差的是顶部有所坍塌。<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第五台(北向)</h3> 砖券脸脱落。北台西侧的角柱石还在,过门石上留有海窝,门口上还有门栓洞。从北台门情况看,南台门券脸应与箭窗的一样,都是双券双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0 第五台北门(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1 第五台北台门(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2 第五台北门门栓洞</h3> 此台还是回廊式平面、全拱券结构的3眼楼,其中室及东南角的回廊都是塌陷的洞口。此台的门窗都有破损,形成了拍摄框图的道具,每个窗口里的风景不尽相同,又但都很美丽,便在此大拍特拍。于是,邂逅了龙金兄弟。他的航拍很棒,为本篇提供了精彩作品。<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3 第五台南廊道(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4 第五台中室及北台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5 第五台中室及北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6 第五台中通道(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7 第五台残窗</h3> 北出敌台,还有宽大的石墙可走,但手台里有领队提示,“前面是断头墙,赶紧下,绕行!”这一绕就过了巨石阵,直奔第六台。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8 第五台北侧垛墙上的射孔</h3> 第六台,乃湖海村19号敌台(涞源177号敌台),疑为“白字第贰拾陆号臺”。此台损毁也很严重,但看得出是筒拱回廊式、中室木梁架结构。而且,中室相当宽大,南北3通道格局。由于中室坍塌,看不出东西通道数目。推测东西外墙各有3窗1门的配置,门居北侧;整个敌台,应为4×5的规制,规模难得。只是,现存东半截南廊道及南半截东廊道,东立面现存2窗,南立面只存1窗(实为2窗,只是一窗包砖脱落),均为双券双伏的砖券脸。西立面南角与北角无存,但尚接一孔通道拱券。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9 第六台(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0 第六台中室及南向通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1 第六台(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2 第六台南廊道(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3 第六台中室(西向)</h3> 从第六台西窗,完全可见第七台,但是一长溜的乱石堆砌的残墙,可不好走。走着走着,按手台提示北坡斜切绕行,一不小心,来了个大屁蹲儿。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4 第六台西窗外,2016-11-26</h3> 第七台,即湖海村18号敌台(涞源176号敌台),疑为“白字第贰拾伍号臺”。此台南北立面各1门2窗,门居东侧,是这一带敌台台门的标配,底过门石、下角柱石,中腰线石,上砖券脸,且双券双伏,也都配有门栓洞。与第五台相比,虽都是3眼楼,但此台顶为木架梁。与第六台相比,此台中室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5 展望第七台(西向),2016-11-2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6 抵近第七台(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7 抵近第七台(北向),2016-11-29</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8 第七台南门及门外马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9 第七台中室及北窗</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0 第七台中室及西通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1 第七台中室及北窗</h3> 4、西窑村段支线<br>  第七台乃三龙相聚之处,湖海段长城主线东北向先奔湖海再往连根梁,东南向过巨石阵至第四台的西窑段主线相接并生出湖海段支线东向延伸;西向再转南,是西窑段支线。后者,正是我们下面的行程。很显然,大V又来了,要先下后上。<br>  轨迹上,不是坍塌的石墙,就是斜切的坡面,都不好走。我已然后队,下沟后便随几位弱驴放弃了轨迹上的山脊,按领队指示,走内侧的西窑沟,直接奔一开始上墙的垭口。这一着,可给我们减少了不小体力消耗,上墙时竟走到了大部队的前头。只是,这就不能亲临支线上的两座马面,也未顾得上察看沟底的关口遗迹,我只看到了牛,然后就赶紧追,努着劲儿地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2 沿西窑段支线下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3 沟底的牛群</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4 沿西窑沟上行</h3> <p class="ql-block">  历经一小时的干拔,终于在下午四时左右再度上墙。有的队友坐在墙上小憩,我放下背包,只带相机西行,必须把上次的西窑村5号敌台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补上5号敌台</p><p class="ql-block">  西窑村5号敌台,乃此行第八台,即西窑村5号敌台(涞源183号敌台),疑 “白字第叁拾贰号臺”。此台东西立面1门2窗,门居中,窗两侧。窗依然双券双伏的砖券脸,依然多半封堵。门依然是上砖下石的组合式,但东门的封堵真下功夫,只留下一人能钻的方洞,看来也被老乡当过羊圈吧。我钻的时候很紧张,生怕把上面的砖挤塌,那可麻烦了。</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5 向第八台前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6 第八台东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7 第八台东台门</h3> 台内虽暗,但空间不小。一是东西向三排筒拱廊道高大,二是中室长方,面积可观,有两条通道沟通廊道。且有上楼蹬道,虽然够陡,但胜于无,上到台顶视野大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8 第八台南廊道(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9 第八台中通道(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0 第八台上楼蹬道</h3> 显然,第八台也是长城上的三岔口,西南是西窑段主线的西延部分,北向是支线至第七台,往东是西窑段主线和湖海段的一条主线一条支线相连。看来,此行经过了三个“三叉戟”。一是第四台东侧,二是第七台北侧,三是第八台西侧。另外,西窑村主线从南面,支线从西面及北面,东北面的湖海段主线圈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这就是从鹰鸽岭东侧山谷里飘上来的风筝。看来,基于这一带的军事地位与地形价值太高,不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支线加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1 东望第一台</h3> 现在看,鹰鸽岭到底在哪?我以为,西窑村段支线中间的沟底有可能性。这一带的长城修成环形,而且紧闭。西窑村段支线,在沟底总应该有个关。否则,两边城墙上的防守不也是摆设吗?“鹰鸽岭口,正城一道,极冲”,地形条件相符,只是支线只有两座马面的支线算得上“正城”吗?的确是个问题,还望各位墙友指教。<br><br>  5、巨石阵的石头<br>  长城说完了,再来个狗尾续貂,舍得了花儿但舍不得这里的石头。<br>  这里是白石山的余脉,“我国惟一的大理岩峰林景观”嘛,总不乏石峰林立、险壑幽深,不缺刀削斧切、鬼斧神工吧。尤其是进入湖海村地段,真可谓巨石连连,动感震憾。比如,地标性的风动石,是网红打卡之地;惟妙惟肖的猴神石,则是俺7D的专利。<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2 网红打卡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3 网红打卡石,2016-11-29</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4 猴神石</h3> 特别是著名的巨石阵,活生生地拔地而起,足有五六层楼高。围绕一周,有多种肖像呈现,有龙有虎有大脚片,精彩至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5 巨石阵(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6 巨石阵(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7 巨石阵(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8 巨石阵(东南向)</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金兄弟航拍的巨石阵,我特地插在本篇,隆重留念。为此,特顺口一溜,为本篇结尾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给你看!我的骨头。抱歉的</p><p class="ql-block"> 是我,的确没有肉。你失望了</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丰腴的性感,更没有</p><p class="ql-block"> 精致的灵秀。但我有</p><p class="ql-block"> 骨头。粗砺的,斑驳的,狰狞的</p><p class="ql-block">  老而不朽。或许</p><p class="ql-block">  风化得太久,我的骨胶</p><p class="ql-block"> 带不动肌腱、韧带了,我</p><p class="ql-block"> 就矗立在这里吧,守着我的阵地,还有</p><p class="ql-block"> 战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给你看!我的骨头。抱歉的</p><p class="ql-block"> 是我,赤裸着丑陋。你不屑的</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靓丽的容颜,更没有</p><p class="ql-block"> 消魂的明眸。但我有</p><p class="ql-block"> 骨头。短的、圆的,扁平的,不规则的</p><p class="ql-block"> 各有操守。或许</p><p class="ql-block"> 立正得太久,无机盐</p><p class="ql-block"> 凝固得过厚。而</p><p class="ql-block"> 磷、镁、钾却挥发了,鲜花不再</p><p class="ql-block"> 爱慕我这贫瘠的石头。只有</p><p class="ql-block"> 绿,尚且残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给你看!我的骨头。抱歉的</p><p class="ql-block"> 是我,无半点温柔。你讨厌吧</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平原的辽阔,更没有</p><p class="ql-block"> 高原的深厚。但我有</p><p class="ql-block"> 骨头。头颅的、躯干的,四肢的,</p><p class="ql-block"> 依然坚守。或许</p><p class="ql-block"> 注目得太久,我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风泪长流。风萧萧兮</p><p class="ql-block"> 涞水易水寒透。壮士</p><p class="ql-block"> 从来不复还,肉</p><p class="ql-block"> 风干了,还有</p><p class="ql-block"> 骨头。仰天呼气兮</p><p class="ql-block"> 成白虹,作壁垒,默默地</p><p class="ql-block"> 在风中等候</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9 巨石阵视频,队友龙金提供</h3><div><br></div><div>主要参考资料:<br> 《绝岭雄关轻轻过,插箭口中酒当歌——涞源白石口-湖海村段长城穿越》,北海龙吟,2021-1-8<br> 百集大型系列报道《行走长城》《云谷重关白石口 》,王智博等,2019-10-14 <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