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婶和她的儿女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鲁永利</span></p><p class="ql-block"> 早年,在我们生产队里,六婶家比谁家都穷,家徒四壁,少粮缺衣,两家人住在一个窄小的院子里。有时竟然揭不开锅,六婶曾经脸上抺了一把锅墨,引上孩子讨饭吃。如今,六婶家在我们庄子是数一数二的好家庭。乡亲们都说,六婶眼光看得远,那么艰难,供给儿女们把书念成了。 </p><p class="ql-block"> 六婶和六叔小时候都没念过书。六婶说,咱小时候是旧社会,老的没供给念书。现在是新社会了,再艰难咱也要供给孩子们念书,不能再当睁眼瞎。尽管她家那么穷,她的5个儿女都上学读书,尽管学费经常凑不齐,但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穷而辍学。</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把农民从黄土地上解放出来,除种好庄稼外,可以从事多种经营,经商办企业。六婶办起了家庭醋厂,用醋糟养猪,劳动量增加了许多,还有十多亩承包地,全靠她和六叔起早贪黑劳作,想想有多么忙,多么累。这个时候大儿子已经参了军,考上了军校。他每年回家探亲,实际上是给父母当帮手,做这做那,不肯休息一天。二儿子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上线一分没有被录取,当了民办教师,他休假从来不休息,和父母一起忙活。三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上初中和高中,一旦放了寒暑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家庭劳动中去。</p><p class="ql-block"> 三儿子带着两个妹妹,出家门拉一架子车猪糞,一直拉到承包地地头。返回时拉一架子车土,倒在门上。一个假期几十天,几乎天天如此。假期结束,她家承包地里冒出一个糞堆,门前攒了一个土堆。 </p><p class="ql-block"> 暑假天气炎热,大多数家庭孩子们了都在阴凉处玩耍,而六婶的孩子却背着火辣辣的太阳拉粪土,歇都不肯歇。寒假时节,别的孩子都坐在热炕上,而六婶的孩子是依然拉粪土,脚手不闲。</p><p class="ql-block"> 六婶认为困难再大是眼前的,暂时的,而孩子上学读书是长远的,是一辈子的事。眼前有困难,大家都吃点苦,穿烂嘠,跑紧嘎,困难也就克服了。叫孩子们读书,这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们教育不能放松,不娇不惯,在学校好好念书,回到家里就要劳动,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好习惯,不能好吃懒做,不能忘了根本。</p><p class="ql-block"> 六婶老俩口,依靠辛勤劳动致富了。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随后又拆除了家里的烂房土墙,(另一家已经挪出去了)修建了一院新屋里,盖起了亮堂,宽敞,漂亮的新房,各种各样的家庭电器一样不少。</p><p class="ql-block"> 过去最穷的家庭成为丰衣足食的富裕家庭,过去的文盲家庭变为文化大家庭。六婶的大儿子生于1958年,1976年参军,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提了干,转业后在甘肃省中行工作。他的爱人在兰州市财政局工作。他们的儿子,六婶的大孙子清华大学博士生,孙媳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俩口都在宁波工作。老二差那么一点点没考上大学,但他的儿子却是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博士生,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某研究所的工作,媳扫是研究生。三儿子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后在省级某单位工作,和媳妇在一起。他们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某研究所工作。六婶两个女儿也都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一个在兰州工作,一个在宝鸡工作。要知道八、九十年代大学是非常难考的,而六婶的儿女一个个都稳稳地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成家立业。六婶也八十多了,她五个儿女,四个大学生。四个里孙两个博士生,两个大学生,两个外孙都是在读研究生。有三个重孙,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在农村老家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六婶那么贫穷的家庭,由于她有眼光,克服困难,供给儿女们上学读书,家庭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彻底翻了身,儿孙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