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次的桂林之行,得益于一位大师。提起这位大师,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王崧舟,“诗意语文”创始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领航工程”实践导师。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早在十多年前,王崧舟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他的“诗意语文”更是让我可望而不可及。我也曾想过就让那份美好留存心间罢了。当我发现名师优课——2022年“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时,我毅然决然报名前往,为的就是现场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谆谆教导。</p> <p class="ql-block">是的,王老师的课,怎能用听?是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细细地品、细细地悟。还没有来得及内化《咏物诗与竹石》课堂教学的精髓,一纸投诉状又拉开了《母鸡》的教学序幕……</p> <p class="ql-block">你看,老舍先生是一位大作家,他也有烦心的事情。原来,他的夫人在家里养了一只鸡,什么鸡?有一天,老舍先生正在……耳朵里却传来(播放母鸡的叫声),你说烦人不烦人?后来,老舍先生……这时,你听——母鸡又叫了起来,你说烦人不烦人?家里来了朋友,老舍先生正在……母鸡的叫声再次响起,老舍先生完全没有了思路,你说烦人不烦人?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只母鸡?可是,老舍先生是一个文化人哪,他不能动武,他决定用文字来解决。于是,他写了一封投诉信交给夫人(解读投诉信内容),希望夫人不要再养母鸡了。可是,夫人看了,并没有同意他的诉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对,缺乏证据。现在,请你帮老舍先生写好投诉信,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证据……</p><p class="ql-block">课堂就在这样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拉开了序幕,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完全融入了课堂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成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大作家老舍先生写好投诉信!这正是王老师巧妙创设的一个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节课王老师就巧设了两个任务情境:一个是帮老舍先生写好投诉信,另一个是帮助老舍先生写好表扬信。《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习情境是这样描述的: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王老师正是紧扣标准,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进行深入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情境创设,课堂上并不鲜见。王老师总能变着法儿,一会儿结合文本巧设情境,一会儿又巧妙还原情境,就这样引领孩子自然进入课堂,孩子们是在用心用情去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孩子们已不知不觉地增长了见识,感悟了道理,并从文本的学习感悟自然过渡到学会做人,立德树人就这样无痕渗透。</p> <p class="ql-block">细品王老师的《母鸡》,甚为震惊,也不觉湿润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复合情境创设,把课堂变为学堂。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由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情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王老师巧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通过描述老舍先生在家创作、与朋友讨论剧本等情境下,耳朵里不断传来母鸡的叫声,搅得人心烦意乱,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深入体会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讨厌”。可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这样的朗读引领,已把母鸡的“讨厌”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这样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也活脱脱呈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而后面对母鸡的赞扬,王老师更是由扶到放,给足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去寻找充足的证据,在充分的对话交流与动情的朗读中,去体味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对母鸡,不,是对母爱的深深敬意。</p> <p class="ql-block">凸显关键词句,把情感融入朗读。语文学习,当然离不开朗读。但怎么引导学生入境融情,王老师的朗读指导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你讨厌母鸡吧?当然讨厌!但仅仅找到证据就行了吗?当然不是!还得融情于境,还得抓住一些关键词句,细细去品,品出它的味道来,然后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读,并引导学生把讨厌的情绪用读来体现。后来,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大转变,王老师又放手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己去寻找证据,在交流证据时,王老师总不忘问一句:你有没有体会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理由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让我们把这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用声音传递出来。在这样的不断引领和追问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深入,朗读也更投入了。</p> <p class="ql-block">自然联结生活,把育人无痕渗透。首先是把对文本的学习转化为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老舍先生写投诉状和表扬信,课堂就不再显得枯燥乏味,也让学生在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懂得: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次,在老舍先生向夫人呈上表扬信时,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并用图文呈现出来,在声情并茂地伴乐朗读中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母亲,然后问学生:这样的母亲,你很自然地想到哪些词语?话锋一转:他把对母亲的感情转化到了母鸡身上,因此,他才会这样写到——学生接读: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最后,王老师再次巧妙联结生活:这哪是在写母鸡呀,这分明是在对全天下的母亲说——学生接读: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对英雄,我们只有热爱,只有崇敬!你看,把课上到这样的高度,我们也只有崇敬、只有仰望了。期间,还有一个孩子哭了,王老师亲切地问他为什么哭,孩子没有回答,也许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也许是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王老师只关切地对孩子说你是动了真情。在此,我也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也自然地联结了生活,甚至想到了自己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师的课,我读过他的课堂实录,就像读名家散文一般,读后让人余味无穷。我也观过他的课堂教学视频,甚至买下了他的示范课专集,那行云流水的课堂,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可是,这一次,尽管我的位置刚好轮到了后排,但我也似乎是忘我地跟随王崧舟老师神游了他的“诗意语文”课堂,我还和那个在课堂上流泪的孩子一样,我的眼里也噙满泪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