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十堰市张湾区中小学校后备干部能力提升班纪实(二)</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2年十堰市张湾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第二天,武汉这座城市一直在火炉的淬炼中,我们也在历练着自己,努力向上,追求内心的一路芬芳。</p> 专题讲座 新课标 新教学 新教研 <p class="ql-block"> 傅华强,研究员,现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省政府督学、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主任、湖北省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傅院长分别从“新课标与新突破”、“新教学与新建构”、“新教研与新赛道”三方面开展讲座。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p> 文化育人 <p class="ql-block"> 付全新,宜昌一中校长,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正高职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湖北名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湖北省荆楚教育名家,首届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一届湖北省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湖北师大等大学兼职硕导。</p> <p class="ql-block"> 付全新教授从研究文化、学校文化及文化育人的价值;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内涵;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凝炼与分享三个层面给我们讲授了《文化育人》,并着重结合自己之前所在的葛洲坝中学和现在所在的宜昌市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历程及实践感悟,从精神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文化、安全文化、教师文化以及课程文化九个方面,以多种实例具体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及优质的校园文化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深远影响!</p> 学员风采 <p class="ql-block"> 今日的两位主持人东风22小学的孟梁一珠和东风61小学的张伟分别在上午、下午讲座后交流了学习感悟,东风第一小学的李红卫在现场互动交流中介绍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p> 研修感悟 <p class="ql-block"> 正怨夏日炎炎,转眼已是立秋!正当我们管理者面对今秋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感到迷茫困惑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傅华强副院长便似一场甘霖为我们带来了专业解读,让我们提前感受到新课程标准将要为我们的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p><p class="ql-block"> 让我最替将来的孩子们叫好的是2022《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的“教学共同体建设”。这种教学模式将使我们今后的教学像医生会诊一样为学生多方位解读教材,使学生多维度发展能力。</p><p class="ql-block"> 下午,宜昌一中的付全新校长以自己手把手培育建设的学校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的文化育人概念。让我们明确,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校文化环境”这种显性表现,而是精神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文化、安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的综合。这种文化的结合,让我真切体会到“文化建设”包罗万象,它不但涉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培育,也涉及到教师的管理、学校的治理等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这种专业级别的高等级讲座,句句醍醐灌顶,让我眼界大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张湾区实验小学 刘珍</span></p> <p class="ql-block"> 傅华强院长作为湖北教研的掌舵人,站在新时代全面育人的高度,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新课标的理念、特征,以及探索“新教学”、“新课堂”“新教研”的基本策略,带给我们许多共鸣与启发。 </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强调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他鼓励我们一线的教育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聆听中感悟与反思,收获是沉甸甸的。扎实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要想为学校乃至张湾教育有所钻研有所贡献,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并进行不屈的努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东风24小学 王静</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傅院长《新课标 新教学 新教研》的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对中央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有力回答,是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的及时回应。</p><p class="ql-block"> 傅院长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等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解读,并从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比结合实际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标,提出着眼未来制定育人目标、科学制定课程实施规划、深入改革课堂教学、凸显学科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意见。</p><p class="ql-block"> 解读新课标,探寻新思路。此次专题讲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逐步增强解读和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稳步提升专业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人才。我们定会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建设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风第一小学 李红卫</span></p> <p class="ql-block"> 今日立秋。室外暑气未消,余威犹在;室内讲座高屋建瓴,启迪智慧。湖北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傅华强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课改20年的变化等为背景,系统介绍了2022年版新课标制定的背景、原则和意义,并结合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傅院长强调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实施新课程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新教研要进行教学共同体建设,进行有效集体备课,进行新课标实践案例的推广与展示。</p><p class="ql-block"> 傅院长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教师要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和评价建议等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教师结合重点学习内容,进行课标要点的领会性摘录,为开学后的示范课、学习交流研讨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同时,要关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要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应该关注已学过的教材和将要学习的教材之间的联系;应该关注相同主题的已学过的模块和将要学习的模块之间的联系;应该关注相同话题的已学过的单元和将要学习的单元之间的联系;应该关注到相关语言点和不同板块的功能地位。</p><p class="ql-block"> 本次理念式学习活动,我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质减负”有了更为方向性地把握。立秋,如此甚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风第一小学 夏红波</span></p> <p class="ql-block"> 艳阳酷暑,虔诚求学,两天的培训学习转瞬即逝。8月7日上午的《新课标 新教学 新教研》和下午的《文化育人》两个课题是我最为期盼的。</p><p class="ql-block"> 付华强教授和付全新校长在课堂上深入浅出,侃侃而谈,专家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控程度领我敬仰和佩服。但听完之后,我又有些失望,因为他们没有解决我心中对这两个课题的疑惑。</p><p class="ql-block"> 静下心来一想,似乎又想通了。两个教授讲的都是很大的课题,短短半天时间怎能讲通讲透呢?他们只能站着一定的高度对课题内容谈感悟,谈过往,聊实践,只是在给我们一个思想引领。</p><p class="ql-block"> 要对这些课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投入更多的研究和理解,唯有工作中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保持教育之初心,才能不负党对“后备”之期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浙江路小学 曹玉峰</span></p> <p class="ql-block"> 听了湖北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傅华强专题讲座《新课标新教学新教研》,收获颇多。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即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就是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各门课程都要思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如何体现学科特征。新课标为学科教学勾画了清晰的蓝图,我们要将课标学习和具体教学实践对接起来,对照学习,实践反思,同时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和泛边界趋势凸现,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偏离方向,进而不断提升育人、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车城西路中心小学 张道海</span></p> <p class="ql-block"> 学习聆听付全新校长《文化育人》,秉承付校长的衣钵,从精神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寝室文化、安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方面,让咱们的学校文化发挥育人价值,一方文化养一方人,用文化教书育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师生规模不断壮大,对学校文化——阳光教育的探索,咱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到底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到底是谁的文化?学校文化到底是为了谁的文化?这些问题很值得咱们教育工作者思考。</p><p class="ql-block"> 我想:学校文化应该从学校历史中来,从办学沉淀中来,从学校师生中来,从熟悉学校的家长、爱心人士中来,学校文化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关键要来自于“学校中人”,就会更接地气,更有认同感,更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湾区阳光小学 李丽</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7日,立秋之日,聆听了来自湖北教学科学研究院傅华强院长和宜昌一中付全新校长的讲座,两位专家风趣幽默的讲述、深植于一线的实例,驱赶了炎炎夏日的烦躁,令人气定神闲不少。</p><p class="ql-block"> 作为长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名管理者,傅院长关于新课标下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讲述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我工作的单位地处十堰市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家长教育理念更是千差万别,与学生的教与学着实让我费了不少脑筋。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发现,现在专技教师的教学工作已经不能只专业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更需要掌握全学科的技能,树立跨学科的意识,更新泛边界化的教学行为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行为。傅院长提到“师生嵌入式发展”更是呼应了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我的学生更喜欢我了解他们的喜好、更乐于我知晓网络流行语、更沉迷于英语课堂的文化拓展内容,而他们回馈我的便是“亲其师信其道”,使我充分体验到了身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付校长围绕“文化育人”阐述了学校精神、历史、英雄、生活、制度、建设、安全、教师和课程等九方面的文化内容,以葛洲坝中学、宜昌一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实例,让我感受到了有着文化积淀的中学发展过程,大到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小到学校寝室和自习文化,点点滴滴都让人深受启发。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硬件建设,更需要校长这个“领头雁”的高瞻远瞩和软实力的渗透,也许在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中,也许在一次实时新闻事件的演讲中。</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学习都期待收获,这次张湾区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实则干货满满,让我更加期待明天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风23小学 杜玲玲</span></p>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厘定了育人目标、明确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是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再部署的纲领性文件。</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教育者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方向,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践行五育并举,将我们的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事业追求与崇高使命。每一位教育者要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只有深入研读,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吃透其精神,更好地引领教学实践;只有实践改革,把科学的理论外化为教学行为,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激活学校发展的一池春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风22小学 孟梁一珠</span></p> <p class="ql-block"> 8月7日上午,湖北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傅华强在如沐春风般的亲切问候和讲述自己十堰情结的畅聊中开启了《新课标 新教学 新教研》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傅院长高屋建瓴的专业思考、适时鲜明的学术观点、深入浅出的案例阐述和诙谐幽默的个人魅力让学员们在了解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课改走过的20年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变化的基础上学习了新课标与新突破的原则、目标、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以及四个突破;知道了在新教学与新建构中要努力克服“散”、“低”、“浅”、“缺”等课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运用大概念、大单元、主题性教学、项目化学习的新建构模式来开启新教学;明晰了新教研与新赛道中要利用新场域助力新课程更好地实施以及如何从五个方面来开展新教研!</p><p class="ql-block"> 听有趣味的人授课、受有深度的灵魂浸润,与美好的人相遇,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碰撞中闪光。我将努力把今天所学到的课程改革的新路径,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教学教研新方法消化吸收内心于心,落实于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不断锤炼品行才干,以应有的责任担当、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务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努力为学校更好的发展添彩赋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柏林镇中心小学 王芳</span></p> <p class="ql-block"> 8月7日,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付全新教授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他的博学与智慧令人叹服。他将多年校长工作中探索出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实践与阐述,给更多教育工作者以启迪。</p><p class="ql-block">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则是这方水土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在。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对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发展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p><p class="ql-block"> 校园文化是现代化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付教授分享的宜昌一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施,包含了精神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文化、生活文化、安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性,对学生群体及社会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p><p class="ql-block"> 校园文化育人,在德育为本的育人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我觉得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我们不断求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湾区谢家小学曹利利</span></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唯有行动,才有收获。作为后备干部的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的同时,更要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为张湾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图:龚雪 </p><p class="ql-block">编辑:龚雪 王芳</p><p class="ql-block">审核:刘珍</p><p class="ql-block">策划:张湾区中小学校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一班二组全体学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