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美 灵</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网 络</p><p class="ql-block"> 配 乐:宇 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四大名关:</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嘉峪关、潼关、友谊关。皆历史悠久,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而山海关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椅旋、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在市之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自然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气候属东部季风暖湿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3毫米,最大冻结深度85厘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62%。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历史悠久,是古代军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邵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一燕塞湖,美不胜收。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早已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是中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麓,因山两名。明洪武五年</p><p class="ql-block">(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已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古肃州(今酒泉),西通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邦”,对内地汉族政权时附时叛。到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边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显得雄壮非凡。荒漠地区最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嘉峪关的环境又很吸引人。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天晴之日,或可见海市蜃楼。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恒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天下第一雄关”。说来令人诧异,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展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这座雄关和东部的山海关一样,都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辉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潼关:</p><p class="ql-block">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为华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冲,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是关中的东大门,西进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畿内首险,三秦镇钥,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就是形容潼关。</p><p class="ql-block"> 潼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志》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潼关八景,是潼关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p><p class="ql-block">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潼关》云:"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边境两山对峙险坳处,扼中越交通之咽喉。距市区18公里,距越南凉山16公里,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与平而关,水口关合称“桂边三关”。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广西通志馆油印的蒙起鹏编纂的《广西通志稿》记载,汉朝时,郁林郡辖之雍鸡县(今凭祥市和龙州县城及上金一带)设有雍鸡关。后经沧桑演变,关名不断更改,先后改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简称南关),到了明朝,据(明史纪事本未)二十二载:“成祖乐”五年五月(公元1407年)改鸡陵关为镇夷关。”明嘉十八年(1539年)记:“安南国头目莫方瀛遗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诣镇南关请降。”可见明宣宗宣德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间</p><p class="ql-block">(1428年——1539年)又由镇夷关改为镇南关。镇南关一直延用到新中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更名睦南关。1965年</p><p class="ql-block">1月,国务院批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3月球日,在关口举行睦南关改名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钟枫主持了友谊关命名仪式。</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关两旁筑城墙分联两山之麓。到了清朝,建关楼一层,两重门,贯以通道,外门额书“南疆重镇”,内门额书“镇南关”。中法战争期间,关楼曾经被毁。苏元春督边时,又重建二层关楼,关后曾建昭忠祠。1896年,南关对讯建立,则拆去关帝庙和昭忠祠,改建一座法式楼房用以办公,人们惯称“法国楼”。</p><p class="ql-block"> 关后的“法国楼”虽已历经百余年,但其淡黄色的墙,淡红色的机制瓦及法国式建筑风格依然如故,成为人们研究历史及建筑学的又一景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