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沉淀了三天后,又一次跟随郑立平老师学习,心中充满欣喜与盼望。今天,郑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内容非常丰富,做为一个年轻老师,说实话,需要通过回看反复揣摩才能大致领会其中奥意,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p> <p class="ql-block"> 初学教育学时,书中第一章就说明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如今,社会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学生不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事。家长由只关注分数,到关注教师整体素养,再到关注聚焦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不仅是教育的进步,也是人类思想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其实,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大致也历经了教育的三个发展时期。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私立学校,那个时候不存在家校共育的问题,学校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孩子依靠家里老人照看。孩子们两周回一次家,除了完成作业,无非就是替换换洗衣物和晒被子。为了升学率学校非常重视成绩,每次月考必排名,排名不靠前的老师会被校长约谈,所以人人重视成绩。但是,成绩压力下可能会忽视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后来,参加招教考试,来到了公立学校,刚上班我们在教导处做一些勤杂类工作,总会看到一些传说中的名师,以及慕名而来的家长,逐渐认识到好老师的影响力;过了实习期,自己也成了一名班主任,突然发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在与家长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凡是经常与老师交流,支持配合老师的家长,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不会差,甚至有很多还名列前茅。做为一名老师,扪心自问,不会故意偏袒哪个孩子,或者是给谁开小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后来想想,这颇有点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大家以孩子为中心,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提高,孩子哪有不进步的道理呢?如此,通过自己的从业经历,我越来越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突然意识到,无论人类的思想如何进步,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如何切实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那么,做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如何实际做好“家校共育”的相关工作呢?</p><p class="ql-block">一、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家长成为家长,让自己成为自己。</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在讲座中说关系不对,努力白费。我想这里的“关系”并不仅仅指亲子关系,还有师生关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等等。在这种繁杂的关系中,我们要找到根本的东西,就是要让孩子成为孩子,家长成为家长,自己成为自己。学校传道授业,家庭给予爱与支持,孩子向光而生,让复杂简单化,为了孩子成才这个目标,做个纯粹的教育者,岂不是一件乐事吗?</p><p class="ql-block">二、非渔非鱼,我们是一个钓竿儿。</p><p class="ql-block"> 要想当个好老师,有必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家校共育的问题上,做为老师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家长走进学校,走进班级,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来,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有效促进亲子关系,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三、彼此润泽,和美共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很多的社会角色,我们是老师,父母,是家长,但是,我们又不完全是老师、父母、家长,我们是孩子的同学,朋友,是孩子们的成长共同体,把自己变成孩子,或者跟随孩子重新走一遍童年,与孩子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如果爱,请深爱,家校共育就是对孩子爱的表白。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助,深入交流,共同发展,形成合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的的健康成长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