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阅读心得

yo,,,yo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观主义虽然貌似把知识的客体看得高于一切,实际上却造就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客观主义是如此沉迷于保护知识的纯洁,学生被禁止直接接触学习客体,以免被他们的主观性污染了。无论他们想知道什么,都一定要经过教师的传授,教师代替知识,成为它的代言人,并成为学生注意力的惟一焦点。”这,是以教师为中心。“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我们不必去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这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对于这两种教学的解释,不由得让我受到直击心灵的震撼与启发,就像是对于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和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之间的场辩论一样,究竟何种才可以真正创造教育的价值,这是个小小的谜团,正如书中的这般解释一样,好像各有利弊。而后,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以主体为中心。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会被忽略。这样的课堂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被引进一个比他们的经验和自我世界更大的世界,那是一个能拓展他们个人界限,并扩大他们的共同体归属感的世界。这个指引者正是教师,这条路中指引方向的路灯,使用的罗盘针,照亮前方路途的明星,正是课程,活动,教学等等。这条路充满艰辛,身为最重要的指引者,教师身负重担,如何成为正确而又优秀的指引者,如何成为教师,如和成为“教师本我”,学生又如何在指引下独立而又自强的走出荆棘,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谁?是教师,也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不仅想成为教师,同时也要照顾到我们自己,在为学生,课程,教学做好周全的打算考虑之后,我们依然要去思考,如何做好我们自己。“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手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技巧使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从中产生最优秀的教学。感悟技巧与天资的恰当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在教师发展的最初求生存阶段,我们关注自我的教学能力,我们害怕我们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不断地去钻研教材那我们尝试模仿老教师的风格方式,去找寻他们的优秀点,这样的一种节奏是我们在生存阶段可以找寻到安慰的,或许初期我们会很艰难,但是其实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等待会产生更多恐惧。“如果剥掉对直接冲突的恐惧,我们会发现第三层恐惧,即恐惧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我们所冒的是失去自我意识的危险。”在初期,这一过程就是在慢慢重新找回自我,找寻我们成为教师的一个新的自我状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些什么,一切都陷入无法掌控的地步,无所适从这是最令人恐惧的。这时的我们如同一下子掉入了无底洞,什么 都看不见,什么都抓不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度过求生存阶段,我们就开始进入漫长的任务关注阶段,我们开始研究关注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安,恐惧,困惑,思绪杂乱,畏惧……随之而来,而这一过程,教育界的前辈们包括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指引,使得我们得以收到启发,在一年又一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获得进步。在教学工作中的建议,这对于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我来说,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因此阅读这部分时,我感觉每一行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教学工作中的建议,这对于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我来说,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因此阅读这部分时,我感觉每一行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假定学生的大脑是死的,这种假定导致了一种使他们的大脑麻木的教学。当我们采用把信息注入到学生被动的躯体的方式教学时,这些入学时本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学生就变成了知识的消费者;等他们毕业离开时,已经变得死气沉沉、麻木迟钝了。”而我们似乎对这种自我应验的教训总不记取: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学生不是容器,他们本身就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了教室。教与学万万不能分离。这就关系到前面所提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 的核心任务是要为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 ,一种能力,能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借助教师的声音。这样的一种状态使得教师在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联系中完整了教师自己,逐渐能过渡到自我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其中一定也不能忘记学习知识时的要点,不论是对于怎样的学生,理解教材是最基本的,但是要记住,这里的理解并非是“肤浅”的,而要是“深刻”的,我认为这与我们当下强调的“核心素养”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学生在学习之前,通过自主感兴趣的广泛了解,在真正被引导着去理解教材学习知识之前,就通过课外已经掌握了与该学科相关的一些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所形成的技能和知识也就不会出现“比例失调”,一些终身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教育之下逐渐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尝试中,教师的心灵才得以“活化”,我们真正找到了自身的意义。我想,在三年后,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我还会重新拾起这本书,再次阅读,再次让我认识自己,再找到真正的自我。</p><p class="ql-block"><br></p>

教师

教学

学生

我们

自我

知识

他们

课堂

恐惧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