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西妈妈,上班啦!”</p><p class="ql-block">经常,我刚迈出单元门,一位鹤发童颜的奶奶就会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她就是住我隔壁单元的金豹奶奶耿素玲。</p><p class="ql-block">耿奶奶今年80岁,我们做了十几年的邻居,可以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从认识她的时候,她就有着一头让人羡慕的银发,中等身材,白净的脸庞,总带着笑意。因为我和她的媳妇差不多同时生娃,后来孩子们又同时上学、同班,所以我们习惯用她孙子的小名“金豹”的名字来称她为金豹奶奶。</p> <p class="ql-block">七夕的夜晚,知了不知疲倦地在树上鸣叫,我们坐在石榴树下说着第801遍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金豹奶奶用夹着山东方言的话语,摇着小扇悠悠地说:“我就是织女奔着牛郎来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NO.1</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i><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我的黄柏洋学生郑美英</span></p> <p class="ql-block">1972年开春,金豹奶奶此时叫耿素玲老师,是山东烟台一位中学教师,她坐在家中的凳子上,看着怀里襁褓中的孩子,独自伤神,暗自垂泪。她的爱人在江西仪器总厂二分厂工作,已经连续两次申请调回山东工作被拒,无法批准,原因是江西仪器总厂属于保密单位,只准进不准出。怎么办?一边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土,工作了5年的教师职业。一边是两地分居,孩子还不满周,夫妻一年难见一面,这以后的日子怎么办?“他不过来,我就过去。”1972年3月,耿素玲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毅然爬上到江西的火车。当她辗转坐在尘土飞扬的汽车里翻山越岭的时候,她相信了辞职时山东烟台的一位教育局长和她说的话:你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做,要去到那个深山野林里去,你要后悔的。</p> <p class="ql-block">来到丈夫身边的耿素玲来不及感叹环境的不适,很快就被组织分配到了黄柏洋的五七中学当班主任,教初一的数学。耿素玲一看那个时候的五七中学,初中老师全是江西仪器总厂调来的工程师,小学老师则是职工家属来当,全校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师,一测全班成绩及格率25%,初一的学生竟然还有不会乘法口诀的,年轻的耿素玲着急开干了。</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我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吗?家访!每位学生家庭我都去走一遍。”金豹奶奶看向我笑着说。</p> <p class="ql-block">“当时班上好几个同学是本地百姓的孩子,不是职工子弟,也考到了我们职工学校读书。记忆最深的有位黄柏洋村的女学生叫郑美英,很乖巧、懂事,成绩好,我有天家访就去到她家,特别的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一进她家门,乖乖,那是个特别干净的家庭,看的出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是家里打扫整理的非常整洁,那烧柴火的灶台干干净净。她的爸爸妈妈穿的旧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都是很礼貌的人,端茶倒水,还拿出自己种的西瓜切给我吃,客气得不得了,要留我在她家吃饭。看的出这是个很有爱很和谐的家庭。她的妈妈是个很贤惠的农村女性,一看到我就说‘呀,老师啊,您这是湿气重吧?老师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您得吃辣,得学会吃辣椒,吃辣就会好的。’那时,因为我刚从北方的山东来到南方的江西,生活方式不同,严重的水土不服造成身体浮肿,全身发疹子。那时年轻啊,也不娇气,也不当回事,学生郑美英的妈妈看到我那样后,特别的心疼我,教我怎样调理,教我用一些草药。不吃辣的我,只好回去后慢慢的学吃辣椒。从那次以后,我和她们家的联系就更多了一些,这个懂事的学生也就更加地爱学习,后来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嫁到了浙江,有时回黄柏洋还会带礼物给我,请我吃饭,我们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因为和学生郑美英的来往让我对黄柏洋的百姓始终留有一个很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是山东出来的老师,我们山东的教育氛围多好啊,我把我们好的教育经验都带到五七中学来。举个例子,我们山东当老师有个习惯,下课后不马上离开教室,要在教室里遛弯,和学生们谈谈话,留到下节课上课铃响,我们才离开回自己办公室。这样就是为了上课没听懂有疑问或者有一些胆小的学生想私下和我交流的,都可以找我,学生可以及时的弄懂问题,彻底消化好上课的内容,老师又可以及时解决处理一些学生问题。不到一个学期我就把全班的及格率从最初的25%提高到85%。有次全厂中小学生开大会,突然表扬到我,请我上台领奖,我自己还莫名其妙的蒙在鼓里。也因为这样一下就出名了,那时我走到黄柏洋的村里,老百姓见了都会招呼我去家里喝茶,吃饭。”</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NO.2</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i><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老杨收徒弟</span></p> <p class="ql-block">金豹奶奶称呼她的爱人为老杨,她说老杨年轻的时候可能干了,那时他是机修钳工班长,什么车、铣、刨、磨、钻样样精通,没有他不会修的机床。“曾经有一台铣床,坏了多年,停产损失很大,全厂的工程技师来‘会诊’几次都没有修好,我老杨一个人吃不香,睡不香,在机床边琢磨了好几天,终于让他找到了‘病根’,他先琢磨出修理的工具,那时很多的工具没有的买,看都没看过,都是按自己脑袋里想象的去亲手打造出来,用着自己做出来的工具,他一个人修理好了这台闲置多年的铣床,得了总厂颁发的‘技术革新奖。’”</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儿子,金豹的爸爸不也进厂学了机修,后来还当上了机电班的班长,也一辈子做着修理的工作,这就是子承父业。”</p> <p class="ql-block">老杨不光在厂里修机器出了名,老杨还有一个技术绝活修理钟表。没有手机的年代,每个家庭里有个钟挂着就很时髦了,手表更是稀罕物,奢侈品,带的人更不多,别说会修理的人。老杨修钟表不仅同厂同事间修,本地的百姓谁家的钟坏了来喊他,他放下饭碗就去。一传十,十传百,老杨成了整个花桥都出名的修理师傅。因为会修钟表,老杨还意外的收了一位好徒弟。</p> <p class="ql-block">小徒弟姓郑,家住黄柏洋,是个机灵俊俏的小青年。一次,老杨到他所在的村上为一老表家里修个挂钟,他也来看稀奇。递个螺丝刀,拿个小垫片,搭把手扶一下,小郑这小伙特别有眼力劲,样样不等老杨开口,老杨只眼一瞟,他就明白什么递过来了,对修理特别的感兴趣。你说这不就和老杨有缘不?嘴里师傅长,师傅短的喊着,老杨心里喜欢他,就想着这样的小伙放在这山沟沟里,也没有个什么可学的技术,就把这修钟表的技术教给他,以后,东家西家的总有个一技之长拿得出手。</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老杨厂里有几位徒弟,还多了一个厂外的小徒弟,以后到哪儿修钟表,都带着他。小郑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开春的笋干,冒尖的香菇,地里的甘蔗西瓜,有什么就送什么过来,三天两头的跑到厂里找老杨,特别的亲。</p> <p class="ql-block">“西西妈妈,你看都50年过去了,你一定不愿意听我说这样的陈芝麻烂故事吧。你看我不就是织女奔着牛郎来的江西,在黄柏洋生活了快二十年,可惜我的老杨搬到上饶没几年,就走了,留下我一人独自带大两个孩子。所以啊,我和老杨最多的回忆都是在黄柏洋山沟沟里了,现在花桥建的多漂亮,房子新了,路宽了,树也高了,到处美美的,是不是。这人啊!那时在大山里的时候,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也不觉得,团圆嘛,都是幸福的,现在孩子们都有出息,孙子外孙女也懂事,成绩好,读书刻苦着呢,我们的日子也快快乐乐的,我不后悔来江西,人还是要往前看,千万不要回头,是不?”此时,清风明月,蝉鸣依旧,金豹奶奶像是和我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