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救护周恩来脱险的三个黄埔学生是谁?

百草园主

1924年秋,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担任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此时一期的学生已经开学;1926年4月,周恩来在中山舰事件后离开黄埔军校,此时四期的学生刚入学不久。<br><br>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期间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建立起中共党组织,为我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其中开国十大元帅中就有五人出自黄埔。<br><br>周恩来与黄埔走出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分裂之后,很多黄埔学生追随他进行革命,帮他脱离险境。<br>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普宁流沙失利后,正患疟疾重病的周恩来,身处极度危险之中,正是他的三个黄埔学生尽力救护他,使他脱险回到上海。这三个人就是谁?1933年的一篇文章解开了这个历史之谜。 1933 年10月26日出版的《上海周报》第22期,刊登了杨甫所撰《周恩来在CP(下)》一文,披露了周恩来1927年10月汕头脱险的珍贵史料:“当流沙失败的时候,周恩来正在生病,仓促中由他的忠实拥护者李鸣珂(参谋团手枪营营长)、杨剑英(第20军政治部书记)、袁澈(参谋团科员)等把他救护出来,由汕头逃到上海去了。” <font color="#ed2308">“流沙会议”旧址</font> 李鸣珂(1899-1930),四川南部县人,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毕业后,李鸣珂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中队长。<br><br>1927年8月,时任第11军24师72团2营营长的李鸣珂参加南昌起义,奉命率部接应朱德领导的教导团,完成任务后,又主动支援友军战斗。表现出色的李鸣珂深得周恩来信任,被调到中共前敌委员会任手枪营(警卫营)营长,负责周恩来、恽代英等领导人的安全。<br> 起义军南下途中,形势险峻,李鸣珂奋不顾身,率部参与阻击战,克敌制胜。1927年11月,李鸣珂随周恩来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特科工作,成长为“隐蔽战线一把尖刀”。<br><br>1928年李鸣珂赴四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负责全川的革命军事工作并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1930年4月18日在奉命赴任红六军军长前夕,李鸣珂亲自执行暗杀叛徒易觉先任务,行动中不幸被捕;4月19日在重庆朝天门英勇就义,年仅31岁。<br> 杨剑英(1899-1932),名万孚,字震宣,四川省筠连县人。成都高等蚕桑讲习所毕业回筠连县工作。 1922年,杨剑英出走广州,投奔滇军第三军八师师长朱世贵,在朱部办理财政。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经欧阳继修(即阳翰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大队第四队党支部书记,随军北伐到武汉后,在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 <font color="#ed2308">“流沙会议”旧址</font> 杨剑英随周恩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随军转移,在广东陆丰与部队离散。继去香港寻找组织,曾露宿街头,终于会见了聂荣臻、张瑞华等同志。11月,便同聂荣臻在香港中共广东省军委任军委委员开展两广军事工作。12月又随聂赴广州准备起义事宜,负责各方面的联系。广州起义失利后,又随同聂荣臻重返香港,仍住省委机关。<br><br>1929年,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复调杨剑英去上海办理联络事宜。1931年初,杨剑英奉命急赴香港,不幸在香港被捕牺牲。<br> 袁澈(1900-1927),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宣传科科员,曾任武汉分校《革命生活》编辑,1927年冬牺牲。<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