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两弹一星</font></b></h3><div>邓稼先(1924一1986)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b>两弹元勋</b>”。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div><div>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带着<font color="#167efb">满脑子的原子知识</font>和<font color="#167efb">给父亲的两双</font>中国还不能生产的<font color="#167efb">尼龙袜</font>,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b>。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回国后,“<b>舍弃小家而为大家</b>”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r></div><div>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领导并亲自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br></div>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font color="#39b54a">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font>。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b>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b>”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br><br>1986年,这位中国的“两弹元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祖国。 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font color="#ed2308">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font>。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